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影响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产权角度探讨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首先阐明土地流转的理论依据,然后对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做了剖析,最后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士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健康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和内在要求。通过对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和综合分析。提出对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安全预警概念,分析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安全预警的必要性,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对今后农村土地流转安全预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土地的流转与农民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而且主要在亲友之间流转,具有短期性。这种流转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结果,直接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制度化是推动农村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试点地区之一。文章在总结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基础上,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动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建议。文章认为产权问题、自愿问题和农民利益问题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地流转已在河南省农村悄然兴起,实现了部分土地的规模经营,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有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以及代耕代种反租倒包等形式。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率还不高,其主要原因包括:非农产业的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不愿放弃土地;农业生产周期长、比较收益低阻碍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操作过程随意,使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规则约束;土地交易市场的服务机构不健全、交易成本高,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融资困难,使规模经营者缺乏农业开发资金。为推进和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切实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倡导政府整体租赁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渠道;建立、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支农惠农财政信贷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经营规模主体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许多学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本身,从政府角度就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许多分析,但笔认为,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更多地从农民角度,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出发来分析,因为流转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本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应有的政策目标与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实行土地家庭承包以来,各地产生了大量的土地承包、流转档案。加强这些档案的管理,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针对龙岩市土地承包、流转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档案管理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规模经营主体,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明市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信贷品种单一等问题。对此应该拓宽贷款渠道,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民组织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保障农民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农民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作用发挥不当以及人们的认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土地流转中农民组织化水平不高,进而不能够有效保障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权益。为此,需要从农民、政府、合作社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中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梳理、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对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弊端的分析、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的探讨等三个方面,对2000-2014年间国内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2001年和2005年共同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调查,对大量的农地产权一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农地产权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农地使用权、地权稳定性、转让权和收益权,并分别赋予分值,量化了农地产权。研究表明,中国农地产权由完整到残缺程度的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沿海,而全国范围的农地产权状况不容乐观,农地产权的残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路径,可以发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大,短期内绩效较好,但长期存在一定弊端;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小,制度绩效最差;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适度的土地产权强度,制度绩效显著。未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权利,保证农民获得更加合理化的土地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15.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正确处理人地关系,高效利用土地,已成为土地制度追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转换机制,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是资源配置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土地经营中诸多利益关系和矛盾寻求平稳的需要。首先认识农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坚持的原则,通过对现阶段农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促进农用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研究回顾与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建国以后理论界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近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还很多,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努力开拓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但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完善,土地流转还面临较多的问题。当前,应通过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制度,构建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与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来完善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