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丹东市2004—2006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丹东市所辖县(市)区AFP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丹东市连续3年AFP监测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3年报告AFP病例15例,男女性别比2.75:1;月报告病例7月、9月、10月较多,占全年60%;未进行OPV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2例,占13.3%;AFP病例在县、乡级医疗机构就诊率最高(61%),报告率为40%。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仍需提高和保持儿童OPV的免疫覆盖率,同时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大对县、乡、村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周口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情况,探讨消灭脊灰后AFP监测工作措施。方法对周口市2006~2011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2006~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353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10个县(区),发病以0~4岁儿童为主,占77.3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2.84∶l;所有监测病例经河南省专家诊断组诊断均为排除脊灰病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占36.26%。自2006年起,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l/10万,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80%的要求。结论周口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蔡亚军  蔡泳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480-1480,F0003,F0004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11-2013年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汕头市近3年共报告AFP病例93例,各年度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在2/10万以上,所有病例均为脊灰(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7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组,男女比例为2.32:1;9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91例,占97.85%,没有出现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2011-2013年AFP病例从调查、采样、随访各项指标均达国家要求.结论 汕头市连续2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了保持无脊灰状态,应高度重视AFP监测,特别是区县以下的医疗机构要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柱县2001-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7年天柱县共报告AFP病例15例,均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病例分类以周期性麻痹最多(40.00%)。26.67%的病例发生在1月份,年龄以1~4岁组为主(40.00%)。病例多由县级以上哨点医院报告(86.66%)。AFP病例年均报告率为1.66/10万,双份合格便采集率为93.33%,AFP病例48h内调查率、病例便标本7d内送省脊灰实验室及时率、AFP病例麻痹后60d进行随访并于75d内随访表及时送达省疾控中心及时率均为100.00%,到达了卫生部指标。结论天柱县的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山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及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4~2006年中山市各医疗单位报告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AFP病例分别为6例、7例、6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10万、2.1/10万、1.8/10万.接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95.35%,麻痹60天内随访及时率100%.结论 中山市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但个别单位AFP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报告质量仍有差距.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其报告质量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技术手段,今后应以持续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张丽  王涛  管庆虎  刘航  任刚  叶绪芳  苏飞  李胜 《贵州医药》2009,33(8):686-689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1995~2003年AFP病例主动搜索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市1995-2003年FP主动监测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AFP监测系统质量。方法根据无锡市主动监测调查方案,了解医院开展AFP监测情况,查阅医院登记,核查有无漏报病例。结果1995—2003年共发现AFP病例37例,漏报4例,均为市(县)、区级医院,查出的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6%。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真正提高AFP主动监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8.
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除保持高水平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外,建立和完善快速、灵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另一重要手段.章丘市自1991年逐步建立和完善了AFP病例监测系统.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指导今后工作的开展,现将1996~2002年的AFP病例监测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景德镇市AFP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景德镇市2000~2003年报告的AFP病例进流行病学分析.对AFP监测系统及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全市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7例.其中外地病例8例,实际报告AFP病例19例.15岁以下儿童平均报告发病率1.64/10万。全年除12月份未报告AFP病例外。均有病例发生:首诊单位63.16%为乡村级.首诊报告率则为36.84%:实验室分离出5株肠道病毒(EV),1株为Ⅱ型脊灰病毒(PV)疫苗相关株。结论 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巩固消灭脊灰证实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朝阳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1993~2005年该监测系统所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93~2005年该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06例,15岁以下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1.39/10万.其余各项指标也达到了规定要求.结论 通过对监测工作结果 的分析表明,朝阳市目前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仍然是敏感可信的,具备对脊髓灰质炎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资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lsies,AFP)病例监测资料,发现薄弱环节,提高监测质量,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109例AFP病例,应用EPIinfo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09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4个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2.39%;男性多于女性(75∶34);107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2例为待定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共54例(占50.47%);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连续7年报告发病大于1/10万;2005年以后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结论 资阳市2004~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朝阳市2006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市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9例AFP病例,〈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6/10万。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45%,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02%。2006-2007年度OPV强化免疫活动中,第1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42%,流动儿童接种率98.96%;第2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92%,流动儿童为98.85%。结论朝阳市2006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迅速发现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的必备条件。为此,就吕梁市2005--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保持—种病例监测系统的高效、敏感运转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在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为主要特征,AFP监测是发现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重要防控措施[1]。本研究通过对2016—2018年太原市AFP病例报告发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全面掌握AFP病例监测情况,完善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持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奋头目标,同时为验证消灭脊灰奠定基础,我市自1993年来在省、市级医院中建立了28所哨所医院,并开展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几年来,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1995年哈市AFP病例21例,发病率1.39/10万,达到了WHO规定的AFP敏感性指标(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标准。为了了解我市AFP病例发病及监测情况,特对我市21例病例的发病及监测情况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8年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合计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人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及其循环的发生,保持高敏感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加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仍然是主要措施。现将2004-2007年临汾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高州市2000~2008年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年合计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 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火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19.
建立灵敏快速的弛级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WHO提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乍要策略之一.佳木斯布于199O年建立和开展了脊灰快报工作,并实行了上动监测报表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AfP监测网络。本文计佳木斯市1994叫996年AFP监测系统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市的MP监测工作.l资料来源和方法1.l资料来源佳木斯市各县(市)N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随访表、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病毒实验检验报告单。Afp病例,由专门快报系统和监测系统旬报表,市县(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专业人员AFP监测统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随访,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7年我县15岁以下儿童AFP发病3例发病率为2.64/10万,发病年龄在0~5岁之间,病例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地区分散在不同的两个乡;脊灰疫苗(以下称OPV)接种均按规定剂次完成,疫苗接种方式为常规及强化免疫;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3例病例初次报告单位均为县级医院,最后确诊单位均为省级医院;结论逊克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乡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