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老年人口及失能老年人剧增。失能老人因为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健康状况欠佳、"被排斥"的心态等因素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逐步增高,养老机构发展滞后,这些将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需失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及未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状态和构成以及未来对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变化,提出建立并完善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8,(5):78-85
近年来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成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有必要评估和分析我国现存的老年长期护理筹资方式、筹资渠道、筹资规模等,其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未来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提供借鉴,使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体系制度建设更合理且更有效率。本文在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率、老年人失能规模、失能等级、失能老人护理使用率、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成本等相关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长期护理的市场供给价格,以大量抽样调查样本数据为依据,采用"总体仿真模型"测算出2015-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资金的筹集规模,为我国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导致失能老人的基数巨大,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借助外部护理服务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等因素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适时掌握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测算未来我国分城乡失能老人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需求、成本与供给预算的依据。本文从分析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基本状况入手,进而测算出未来我国分城乡失能老人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据测算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失能人口约为1 563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330万人。2054年我国失能老人总量将达到峰值约4 300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1 600万。失能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现阶段的1.15%上升到2054年的3.1%,2054年之后将维持在这一水平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失能评估机构以及专门护理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和居家护理服务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照护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于长期照护的研究大多是以失能老人为基础的,对失智者的研究较少涉及。本研究依照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将照护需求评估建立在对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我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及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期对今后长期照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失能老人状况与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国际上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老年社会保障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文章梳理国内外关于我国失能老人的状况和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研究目前相关研究的主流观点,包括失能老人基本状况、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和服务供给、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实现模式选择、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国际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失能老人增多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存在失能老人照料供需失衡的状态,社会护理保险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龙 《西北人口》2014,(2):40-44,49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日渐突出。高龄老人失能概率高.长期护理需求大.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本文基于MarkOV多状态转移模型.对我国高龄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进行量化预测。结果表明.2010--2050年我国失能高龄老人人口规模将从860.47万人激增至4764.52万人.高龄老人长期护理费用从1020.47亿元攀升至5650149亿元。昂贵的长期护理费用致使传统以家庭为主体的长期护理模式难以为继.为有效缓解未来高龄老人长期护理财务压力,满足高龄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与提升长期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契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政策方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老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日益加剧的老龄化使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变得非常迫切.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了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个人问卷(城市部分)》数据,对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城市老年人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意愿并不高,并且存在较高的逆向选择;人口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替代因素、健康因素及意识因素显著影响着城市老年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针对上述状况,文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段培新 《中国人口科学》2015,(3):90-98,127,128
文章以经济困难和生活自理困难("双困")老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Markov模型构建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未来上海市"双困"老年人口规模和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费用。预测结果表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数量增速逐渐放缓,但"双困"老人在失能老年人中的比例并未减少,其平均增速高于失能老年人的平均增速。根据预测,若将救助对象的收入条件限制放宽到低保标准的2.5倍,所需照护费用是以低保为救助条件所需费用的3倍。日益增长的"双困"老年人口规模和照护救助费用意味着未来老年照护社会救助需求巨大。文章认为,解决"双困"老人照护需求,需将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中,构建完整的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口学刊》2019,(2):87-99
老龄化带来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出发点和目标。本文使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原始数据,以有照料需求老人为对象,探讨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总体状况和在城乡、地区、群体间的差异。分析发现对有照顾需要的老人来讲,各项养老服务总体上呈现出服务需求大于服务供给和服务供给大于服务利用的特征。各项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利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有照料需求老人对上门看病需求最大,其次是康复护理、上门做家务和日间照料,对老年辅具用品租赁和助浴服务需求比较低。群体方面,除性别外,年龄、婚姻和经济状况都影响着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实施。地区层面的养老服务供给、利用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未来要大力发展上门看病、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上门做家务、助餐服务和助浴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社会、组织要逐步改变老年人观念,引导老年人积极利用各项养老服务;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丧偶、经济困难老人的服务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随着医疗和护理等服务成本不断攀升,加之家庭小型化、青年人口迁移等原因,老年护理成本带来的负担将不断加重,迫切需要对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和预测。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纵贯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估算老年健康状态转移概率;同时结合人口预测结果,估算和预测不同年份、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的数量;结合全国老年服务调查数据,估算和预测老年护理服务需求。预测结果显示,2014~2050年老年护理服务潜在需求可能从3 089.96亿元上升至4.27万亿元;有效需求可能从1 172.42亿元上升至1.60万亿元;重度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有效需求可能从276亿元上升至4 944亿元,这是长期护理的重点人群。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增速迅猛,服务供给体系和应对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1.
郭庆 《西北人口》2017,(5):58-64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化解农民工老年生活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并利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基于社会外部结构和个体自身结构的双重结构,考察促使参保意愿向参保事实转变的实现条件.研究发现,农民工能否实现从参保意愿到实际参保行为的跨越,一方面主要受缴费水平是否合理、用工环境是否完善、群内社会互动水平等外部条件制约,另一方面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居留时间、收入水平等自身条件有关.这对于调整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安全阀机制与贫富差距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是一客观不争的社会事实。社会安全阀机制则起着调适贫富差距的作用,从而缓解了贫富差距所可能导致的利益和社会冲突,维持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立足于贫富差距较大的客观现实,着重对现有社会安全阀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健全和完善相应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基础上消除较大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经过了较长的过程,苏联时期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的因素有四1.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供应问题、对中亚的投资,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等经济活动.2.社会因素,社会的直接号召和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氛,以及俄罗斯化政策、卫国战争、大垦荒运动等使俄罗斯人迁往中亚.3.民族因素,俄罗斯人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民族,而当地居民却不愿或不能迁居到城镇去.4.无语言障碍是俄罗斯人迁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瘟疫对人口的影响一直是史学界比较缺乏关注的问题,而史籍中的一些笼统的记载以及近年出现的探索性研究似乎显示,瘟疫是中国历史上影响人口发展最具威力的"冷面杀手".情况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对发生在清代江南的一些瘟疫个案的考察,认为对清代江南瘟疫带来的人口损失率不宜估计过高,在疫病模式比较稳定的时期和地区,尽管瘟疫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并非举足轻重,至少不会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返贫人口特征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开发,经过七年艰苦奋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返贫现象却十分严重。陕西省的返贫人口大致有五类,返贫的根源是人口增长导致生态失衡、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素质偏低、人口产业结构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与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成就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弥散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延缓型和排他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二者之间;(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应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的人才政策。然而,这些公共政策在极大促进西部人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外部负效应。矫正这些外部负效应已迫在眉睫,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belief that America is a ?young' nation is widely held by many individu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ly, individualism, self-reliance, and an orientation towards youth have been cherished values reflecting...our national heritage and tradition dating from the 18th through the mid-20th century. However, America is no longer a ?young' nation. Rather, we are an ?aging' population, as we show in our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or structural) lag' is discussed in two different contexts: first--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family; and second--the context of ethnic/racial minority groups. Finally, some of the relevant public policy responses to aging are described. We look at government programs in four major categories, namely, (1) income; (2) health care; (3) social services; and (4) housing."  相似文献   

19.
肖绍博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6):1-6,29-32
e时代悄然而至,没有大革命的激昂,没有大萧条的阵痛。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人关心e时代,讨论e时代,参与e时代的决策,不仅大有必要,大有可能,而且已是时代的必然。本文试图对e时代的缘起、趋势、物质基础和社会特征作一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口健康生活质量评价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老年人口健康生活质量的评价是社会养老保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 ,尽管各国都进行了许多有关的评价研究 ,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评价还没有较成熟的权威性量表 ,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本文结合传统的老年人健康状态和功能评价 ,以及老年人口的特点 ,探讨了老年人健康状态和功能评价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