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高皓亮  靳赫 《青年记者》2010,(16):45-46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吴医汇讲》堪称"中华第一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期刊的起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种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hinese Foreign Magazine)是我国境内创办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前者创刊于1815年,主办者是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米怜(Milne),出版地是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马六甲;后者创刊于1833年,主办者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s),出版地在广州.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创刊时间、办报策略、新闻取向、栏目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出发,确定了这份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纸具体创刊时间是公元1833年7月25日.在中国新闻史上,<东西洋每月统记传>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功在于郭士力等传教士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有清晰且正确的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初入中国不被完全理解的局面,也包括发表<新闻纸略论>来介绍报纸本身的性质,为传教做先期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5.
杨勇 《出版科学》2004,(4):60-6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期刊中目前见到的第一种中文期刊,现在很难看到其实物资料.以该刊"封面,,<序><释疑篇><告帖>和<月食>等文章体裁及其出版形式的影印件为材料,对刊物创刊前的准备概况、出版内容、编辑特征和刊物的出版贡献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据目前新史料表明,古代"采访"一词,最早出现于<人物志>之中,比学界公认的<搜神记·序>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在近代,"采访"一词与新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采访"的称谓逐渐被新闻学界认可,特别是1928年周孝庵著<最新实验新闻学>出版后,"采访"一词始成为新闻学专业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第一篇新闻学专文到底何时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登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新闻纸略论》,是近代中文报刊刊登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对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关它的发表时间,却说法不一。其一:1833年12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2版)第48~49页指出  相似文献   

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为西方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世俗月刊.简称<东西洋考>.德国教士郭士立(又名郭施拉、郭实腊、郭甲利,Charles Gutzlaff,全称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道光十三年六月九日(1833年7月25日)创刊于广州.一说创刊于阳历的8月1日,即阴历六月十六日[1].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名称由来进行了论证,使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这两份名似相同,而实际不同的著作能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华文报纸版面编排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报纸历史悠久,如果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计起,迄今已有190年了.在这190年的发展中,华文报纸的版式从呆板到活泼.笔者根据世界印刷出版史对出版物的时间分段,以及综合考虑印刷机的发展和东南亚华文报纸购买外国印刷机的实际情况,把华文报纸的版面编排历史分为版面编排粗糙期、版面改进期、版面精美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6):95-96
1665年法国出版的《学者杂志》被认为是杂志的始祖,1815年8月15日,创办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则是世界上第一本中文近代刊物,1833年,伦敦会传教土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期刊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文化、政治、科学和社会都得到了相应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马礼逊(1782-1834)是英国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英国重要的汉学家.他是新教最早来华的传教士,1807年经美国纽约到达广州,因清廷禁止传教,只得在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做译员.马礼逊早年在伦敦师从华侨学过初级汉语,到广州后受外交官多马·斯多东影响,继续悉心钻研汉语,水平益增.不仅能用汉语翻译<圣经>,还编撰了六卷本的<华英词典>,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设立印书馆,创立了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他为汉语国际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技编辑研究》2003,15(1):32-32
1.境外传教士所办第一份中文期刊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日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  相似文献   

14.
店代新闻传摇活动考姚福申新闻大学第5期最近研究证实的唐代报纸金管新民晚报10月11日从邸报到现代新闻事业温济泽学习与思考第5期从邸报、小报到京报—论我国报纸产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梁家 禄社会科学参考第19期我国邸报史话潘堂林历史知识第6期 《京报》和送报人杨金华人民日报7月。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评述宁树藩新闻大学第4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宁树藩新闻大学第5期 《特选摄要每月记传》介绍马光仁新闻大学第5期 《申报》简介葛仁局图书馆学研究第3期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申报》周幼瑞一百科知识第6期中法战争中的《申…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工作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阳 《中国编辑》2003,(6):36-40
期刊的发展,在我国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 782~1 834)和米怜等共同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中说:“若在我国而寻求所谓现代的报纸,则自以马六甲所出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最早,时民国前97年(嘉庆二十年)西历1815年8月5日也。”后来人们沿袭了这一说法,如,有的著作把《察世俗》列为“第一批近代化的中文报刊”,把创办这一刊物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作为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有的著作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17.
距今约200年前的1815年.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前往中国传教的米怜牧师和马礼逊牧师.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基督教义.创办了一份中文报刊.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似文献   

18.
8月《国民日日报》创刊85周年(1903)《国民日日报》是章士钊、何靡施、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155周年(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创刊于广州。主编是郭士立(1803—1851)。全刊现存英国博物馆.8月1日《星岛日报》创刊50周年(1938)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国际新闻的变迁:数字技术的影响力"国际新闻学会议于2009年4月14~16日在香港举行.本次会议由香港外国记者协会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主办.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英国<金融时报>、<亚洲商报>、<亚洲周刊>、<亚洲前哨>以及"路透社"等新闻机构均派出代表参会,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学研究者共同探讨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数字媒体技术的文化动力与国际新闻学发展与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早的中文月刊,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主编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葡萄牙文。第一份华侨中文报纸是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