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d:YAG激光光凝治疗角膜浅表新生血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临床观察Nd:YAG激光光凝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由角膜炎和翼状胬肉等原因导致的角膜浅表新生血管95眼(男性58眼,女性37眼),平均年龄为38.2岁,用Nd:YAG激光光凝角膜缘血管和结膜血管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其中合并角膜溃疡的12眼、角膜白斑5眼。新生血管累及全角膜的4眼、3/4角膜7眼、1/2角膜13眼、≤1/3角膜43眼、以及仅有单支血管长入角膜的28眼。采用的Na:YAG激光能量7~8mj,光斑50um,电压:720mV,激光次数4~60次。随访时间1996年月1月至2001年1月。结果:激光光凝后,角膜炎得到改善、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减轻、新生血管数量减少、角膜透明性有所提高。光凝术后3天视力提高一行以上者77眼,(80%);术后视力未见变化17眼(19%);视力下降1眼(1%)。术后一年有效38%,复发33.7%(32眼)。结论:Nd:YAG激光治疗浅表性角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但治疗后远期新生血管复发问题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Er:YAG激光乳化在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Er:YAG激光乳化在白内障搞出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用Er:YAG激光仪对13例老年性白内障施行激光乳化术。观察术中Er:YAG激光对晶状体核乳化作用及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30mJ的激光能量能有效乳化5级核在内的晶状体硬核。术后3mo视力达0.5~1.0,角膜散光在未扩大切口者为0.35DC,扩大切口者为0.96DC,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5%.结论Er:YAG激光乳化术能有效乳化晶状体硬核.具有角膜切口更小,对眼内组织损伤更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討YAG激光對角膜潰瘍中深層病的機械清除的可能性及是否對病原體有破壞作用和是否影響病周圍正常的角膜組織.方法以YAG激光的低中度能量對角膜潰瘍表面壞死組織進行水平及垂直定點爆破式清除,并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分組間的對照觀察.結果80%以上的病人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表現為潰瘍愈合、炎癥消退、角膜混濁區縮小,程度不同的視力提高,而兩對照組的治愈率僅為50%及36%、6%,且病程長,易復發,後者的角膜混濁面積大等.結論YAG激光作為一種新的角膜病清除方式具有安全、準確、可靠、高效等優點,并可能對病内的病原體有一定的物理破壞作用.關鍵詞 YAG激光角膜潰瘍病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术干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预后的影响,探讨手术治疗对角膜溃疡的意义。方法:对39例39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病灶清除联合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并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随访>6mo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其中34眼一次手术后角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眼术后1wk内接受二次手术角膜感染得到控制;3眼角膜穿孔继发眼内炎行眼球内容摘除术。结论:手术治疗对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重要意义,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干预对挽救患者眼球解剖及功能完整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Nd:YAG激光后囊切开的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对各型白内障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76例(79眼)采用Nd:YAG激光切开混浊区。结果视力提高一行者73眼(90.40%,)脱盲率由63.29%提高至87.34%。主要并发症有:人工晶体损伤,玻璃体前界膜破裂,视网膜脱离等。结论Nd:YAG激光后囊切开疗效显著,熟练操作,聚焦精确,小能量多次击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三种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MMA晶状体及三片式、单片式Acrysof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恢复、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Nd:YAG激光切开率。方法 对PMMA晶状体组55只眼、三片式、单片式Acrysof晶状体各52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术后各期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和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激光切开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组比PMMA晶状体组视力恢复快。1月后三者间没有差异。角膜散光PMMA晶状体组6个月与术前无差异,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组1个月与术前比较即无差异。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三组之间无差异。术后6月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率,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组与PMMA晶状体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三种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Acrysof晶状体术后后发障明显低于PMMA晶状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活体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刮片前后的病灶,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 取45例(45只眼)角膜溃疡刮片、培养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在角膜刮片取材培养前后,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研究其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 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刮片取材前,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中结构完整、成像清晰.刮片取材后,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中结构不完整、成像较模糊,菌丝有断裂.结论 角膜刮片取材会造成真菌性角膜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断裂,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的最佳检查时间应在角膜刮片取材前进行,以提高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8.
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吞蚀性角膜溃疡患者9例(15只眼),对其中角膜溃疡<2个象限角膜缘的2只眼,采用局部滴用0.1%,FD506滴眼液:角膜溃疡>2个象限角膜缘的13只眼中,12只眼行球结膜切除及板层角膜移植术,1只眼因角膜溃疡穿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待术眼角膜上皮愈合后,局部滴用0.1%,FK506滴眼液,观察其疗效,同时对术中获取的角膜,结膜组织及房水,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0.1%,FK506滴眼液在角膜,结膜组织及房水中的含量,对照组为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0.1%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的12例复发性吞蚀性角膜溃疡患者。结果:滴用0.1% FK506滴眼液后,角膜和结膜组织中FK506的含量为30-350ng/g,房水中未检测出FK506。9例(15只眼)吞蚀性角膜溃疡患者滴用0.1%,FD506滴眼液或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后,角膜溃疡均愈合,随访观察12-17个月,角膜溃疡无复发。视力提高>2行者5只眼,对照组中,有7只眼的角膜溃疡复发,结论:局部应用0.1% 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吞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部分穿透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部分穿透角膜移植治疗穿孔或即将穿孔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结果19例(19只眼)中18例一次手术即有效控制角膜炎症,恢复有效视力。组织病理学显示,该病除有严重的炎症坏死性改变外,还呈增殖性改变。角膜溃疡周围及溃疡底部可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角膜胶原坏死断裂,玻璃体中可在菌丝及芽生孢子周围形成化脓病灶及肉芽肿。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可能存在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共同参与的病理机制,穿透角膜移植能成功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 alurainum garnet,Nd:YAG)激光玻璃体松解术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部玻璃体混浊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lrence tomography,OCT)和B型超声检查确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部玻璃体混浊患者47例49只眼,采用Nd:YAG激光行晶状体后囊切开的同时进行前部玻璃体切开及松解,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前部玻璃体混浊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49只眼中,前部玻璃体混浊伴有晶状体后囊混浊46只眼,晶状体后囊无明显混浊3只眼。Nd:YAG激光玻璃体松解术后视力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2.50,P=O.007)。激光松解术后15mm前部混浊的玻璃体形成透明区者21只眼,占42.86%;24h内形成透明区者47只眼,占95.92%;2只眼在术后7d透明区小于瞳孔接受了第2次激光治疗。全部患眼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视力缓慢下降的患者,除考虑有后发障外,还应注意是否有前部玻璃体混浊的存在。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松解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部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建国  崔国华 《眼科》2001,10(4):230-232
目的:回顾Nd:YAG激光在应用中所发生的并发症,系统分析了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治疗方法及防治对策。方法:复习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计1871例2480只眼激光爆破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炎性反应、一过性高眼压、角膜内皮点状混浊,前房出血、人工晶状体损伤等,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结果:青光眼虹膜穿孔术;炎性反应94.4%,一过性高眼压70.6%,前房出血28.2%,角膜内皮点状混浊15.4%,虹膜后粘边0.55%,虹膜根部离断0.10%,视网膜出血0.05%;人工晶状体前膜切开术,炎性反应25%,一过性高眼压37.5%,前房出血40.6%,人工晶状体损伤21.9%;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炎性反应20.1%,一过性高眼压18.4%,前房出血0.72%,人工晶状体损伤47.6%。结论:Nd:YAG激光在眼前节中的治疗作用是安全确实的,其并发症的出现与机器的性能、操作者的经验、疾病的种类及程度、患者的配合等密切相关,了解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干预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保存羊膜联合清除角膜溃疡病灶及层间注药等方式治疗角膜溃疡3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32例角膜上皮均修复,无新生血管生长.11例视力提高,占34.38%;16例视力无变化,占50%;5例视力下降,占15.62%.结论 羊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Wood等(1971)曾报导蚕蚀性角膜溃疡(Mooren氏溃疡)可分两种类型:(1)单眼、局限性、能手术治愈的;(2)顽固进展性双侧型,可导致整个角膜基质的破坏,并对药物和手术治疗均无效,尔后角膜变薄,新生血管形成,以致角膜完全混浊,结膜上皮复盖。至此晚期,角膜溃疡才消退。作者应用7.5 mm穿通性角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病变静止后至少4个月的晚期角膜混浊患者,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干燥保存角膜片对554例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角膜病组1976-08/2000-12期间应用干燥保存角膜片对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共计554例,本组病例统计分类为真菌性(238例)、单疱病毒性(170例)、细菌性(70例)及混合感染性(76例角膜溃疡4种,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平均有效率88.8%,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81.5%,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98.2%,细菌性角膜溃疡97.1%,混合感染性角膜溃疡82.9%。结论:无水氯化钙-硅胶干燥长期保存的角膜片为临床随时提供角膜材料,是一项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的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尽快、尽早查明感染病原体,可避免盲目性;对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可直接清除病灶、较快地控制炎症、缩短治疗过程,达到保存眼球及恢复部分有用视力,为下一步光学性角膜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结膜瓣遮盖术适应症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和大泡性角膜病变与消除薄壳义眼对角膜刺激的效果。方法选用无视功能恢复希望的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轻、中度眼球萎缩不能耐受薄壳义眼刺激者、角膜溃疡穿孔与角膜瘘,共10例(10只眼),用带蒂或移位结膜瓣作缝合遮盖清除坏死组织的病灶或全角膜浅板层切除后的角膜创面。结果全部病例的结膜瓣与角膜病灶或创面永久愈合,穿孔与瘘口治愈,消除了大泡性角膜病变或义眼安装引起的角膜刺激的痛苦、结论直接缝置结膜瓣遮盖角膜瘘及某些角膜溃疡穿孔和无视功能恢复希望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或消除义眼对角膜的刺激,效果确实,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角膜方面激光手术主要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其次是针对各种浅层角膜病变的治疗性角膜切除,以及角膜缘切开治疗青光眼等。由于角膜的光学性质所决定,角膜可以透过所有可见光,吸收红外和紫外波段的光线,因此角膜方面的激光冶疗只限于使不可见的红外或紫外波段的激光。红外激光有比:YAG、Na:YLF和Er:YAG激光等,用于角膜热成形术和角膜基质内切除术等;而紫外激光即准分子激光是目前角膜手术最常用的激光。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给角膜激光带来飞速的发展。一、激光对角膜屈光手术的原理:近几十年来,人们在不断地探索角膜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碘酊涂擦创面及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设立对照组,对2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取反复5%碘酊涂擦及角膜溃疡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半年。结果29例中26例痊愈,而且视力恢复较好,治愈率89.66%。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碘酊涂擦创面及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囊混浊激光治疗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人晶体后囊混浊行Nd:YAG激光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用Nd:YAG激光治疗33例(33只眼)后囊混浊切开,在激光前与激光后7天检测内皮细胞。结果①激光前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2401个/mm2,激光后7天内皮细胞密度为2301个/mm2,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38%,六边形细胞丢失率6.58%。②激光后与激光前的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百分数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分别为t=3.61,p<0.05;t=4.28,p<0.01)。③切开后囊所用激光总能量与内皮细胞丢失无相关性,而单次激光能量则与其有统计学上相关性(r=0.4364,p<0.05)。结论Nd:YAG激光行后囊混浊切开时,其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对内皮细胞的损害,单次低量,多次的切开后囊的激光使用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角膜病灶清创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我院确诊为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进行病灶清创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及抗真菌药物应用。观察期:≥6个月。结果16例(16眼)中男9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4.61±7.37)岁。治疗前矫正视力:数指/10cm~0.2。全部16例治愈,矫正视力:0.05~0.8。结论角膜病灶清创联合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早期、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体角膜瓣翻转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瓣翻转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溃疡穿孔行自体角膜瓣翻转封闭角膜穿孔口重建前房后,再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后对视力、感染及并发症如虹膜前粘连、继发青光眼等进行观察.结果 平均随访7个月(范围5~11个月),29例角膜溃疡穿孔愈合好,成功保存眼球率为93.55%;视力0.05~0.2者11眼(35.48%);2例因角膜炎未能控制或难治性青光眼行眼内容摘除或眼球摘除术.结论 对角膜溃疡孔,只要清除穿孔周围活动性感染病灶,自体角膜瓣翻转联合结膜瓣遮盖术能有效保护自体角膜组织,恢复快,不发生排斥反应,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可取方法.尤其在供体角膜缺乏的情况下,其不失为一种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