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西酞普兰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在脑梗死病人中总发病率约为40.1%,而西酞普兰被认为是目前最强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探讨西酞普兰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的状况,我们对120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了配对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综合性医院重视脑梗死后抑郁发作。方法临床交谈观察与HRSD量表相结合。结果自2006年3月-2007年5月,内科共收治脑梗死患者126例,其中并发抑郁发作34例,重症抑郁发作9例。结论本组脑梗死后抑郁发作发生率26.98%,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损伤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吴玉秋 《山东医药》2009,49(36):14-14
脑梗死后抑郁(PSD)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状态,发生率占脑梗死患者的5%-63%。2007年2月-2008年9月,我们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抑郁7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约30%~50%的患者发生抑郁,明显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以及行为能力,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盛贤 《内科》2008,3(5):731-732
抑郁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它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康复的时间,增加脑梗死的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笔者应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在1924年,Bleuler就已经认识到卒中患者经常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1951年他提出了卒中后抑郁(post-st toke deprission,PSD)情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但一直末引起足够的重视。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术中后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生率为30%~44%。1986年Kimuro等首先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后可出现假性痴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2010年我科45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通过分析抑郁因素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4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抑郁发生率降低.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配合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指导,能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丽 《山东医药》2009,49(45):82-83
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是脑梗死中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20%-60%。情感障碍可加重患者已存在的生理残疾,严重影响康复效果。临床发现,加强社会支持能够促进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患者的病情恢复。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们对社会支持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后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252例脑梗死病人进行抑郁评估。结果: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4.44%;抑郁发生率与年龄、病灶部位无显著关系,但与病人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有关(P<0.01)。结论:脑梗死后可发生抑郁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米氮平为新型的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报道其对抑郁症及老年性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但其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报道较少。2003年9月~2005年3月,我们对25例PSD患者采用米氮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共病心理障碍诊疗现状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以冠心病为诊断的住院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16%-18%,而轻症抑郁在慢性冠心病中患病率在20%以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组中,35%-4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15%-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抑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取38例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伴发抑郁患者.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及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脑梗死伴发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残疾、伴有基础疾病及经济地位低下、丧偶、无医疗保障及家庭不和等都是引起梗死后抑郁的原因.用氟西汀治疗,治疗后HAMD、ADL、SS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伴发抑郁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一项开放临床试验的基线数据,于2020年8~9月选取豫东农村地区88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抑郁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HAMD总分为(4.20±4.919)分,抑郁175例(19.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恢复差、焦虑、睡眠质量差、高脂血症与脑梗死抑郁呈正相关,已婚、适当体力活动与脑梗死抑郁呈负相关(P<0.01,P<0.05)。对焦虑分层分析发现,无焦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高脂血症、睡眠质量差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焦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睡眠质量差、高血压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抑郁患者预后较差,应重视对脑梗死抑郁患者的二级预防,加强健康管理、心理干预,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目前障碍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PSD的患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50%之间。我们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文法拉辛治疗,并进行了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奉贤区老年护理院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及医师识别情况。方法2011年9月1日-2012年9月1日采取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相结合,在奉贤区护理院整体抽取10家护理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护理院住院老人139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461例。护理院住院老人抑郁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为35.3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34.39%。PSD的发生率,SDS为44.69%,HAMD为42.70%,与无脑卒中的患者抑郁发生率SDS30.69%,HAMD30.26%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医师对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识别率及PSD的识别率分别为4.02%及5.42%。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而临床医师对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识别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邓焕车 《内科》2007,2(6):940-941
脑卒中后随之出现的躯体及各种心理功能的障碍,特别是中风后各种功能损伤带来的抑郁情绪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中风患者有47%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国内有文献报道中风后抑郁发生率是55%,这种心理障碍对病人的预后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影响作用,我们对6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与一般健康教育,发现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病人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有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后病人常伴有抑郁症和或呈抑郁状态,近两年来,我们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作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7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比较各项因素与抑郁症发作之间的相关性.本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相关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678例患者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者314例,占46.3%.在诸多相关因素中,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吸烟史及婚姻状况与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轻、中度患者改善程度明显(P<0.01).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积极的心理指导及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但对轻、中度患者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老年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期脑梗死后抑郁生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78例住院老年期脑梗死病进行筛查,对≥16分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一步检查,按有无抑郁分成抑郁级和对照组,并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中18例有抑郁情绪,抑郁发生率为23.08%。(2)2组对照发现抑郁组多见重度偏瘫和大脑半球梗死者。(3)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是年龄、偏瘫和痴呆。结论 对老年期脑梗死病人需加强肢体功能和记忆功能训练,这对预防脑梗死后抑郁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谷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18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认知障碍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目前认为是由于脑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引起的明显的脑梗死、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0%~30%,脑血液循环改善剂既用于防治衰老也用与改善记忆力,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2004年12月-2006年5月采用谷红注射液治疗梗死后认知障碍1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