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春柳  张翠君  郑汉旗  黄步英 《护理研究》2008,22(16):1458-1460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只按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连续3d观察留置于胸壁皮下引流胶管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创面变态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的引流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发生皮瓣下积液2例,无皮瓣坏死,无创面变态反应;对照组皮瓣下积液9例,局部皮瓣坏死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实验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对照,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对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72-96h引流量、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和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90ml,皮下积液、积血率为2.4%(1/42),明显低于对照组160ml和14.6%(6/4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皮缘坏死率为4.8%(2/42),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2.9%(39/42),而对照组为19.5%(8/41)和68.3%(28/4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住院天数为1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23天);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并能显著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rа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5例在我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选择持续电动负压吸引引流,实验组(93例)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两组术后总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高峰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62-363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对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10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4例,对照组51例,观察术后72—96h的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和住院天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0ml,皮下积液、积血率为3.7%(2/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0ml和15.6%(8/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缘坏死率为3.7%(2/54),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0.7%(49/54),而对照组为15.6%(8/51)和70.5%(36/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住院天数为16d,明显低于对照组(23d)。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并能显著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引流瓶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器吸引引流法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抽取50例采用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称为高负压引流组,另50例采用传统低负压引流球引流,称为低负压引流组。将两组间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皮瓣坏死率、皮下积液及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高负压引流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引流方式不能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高负压引流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也能减少医生的工作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引流瓶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器吸引引流法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将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管负压引流组27例和双管负压引流组53例,并对其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双管负压引流组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单管负压引流组(P〈0.05)。认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瓣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且对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6 例在我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 例)选择持续墙式中心负压吸引引流,改进组(33例)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两组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9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瓶进行腋窝、胸骨旁双负压引流,不用加压包扎;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的皮瓣加压包扎加腋窝负压引流,对两组术后负压引流的引流量及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前3d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法,比加压包扎单管引流法引流更充分,可明显降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德国pfm医疗公司)(实验组),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传统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14例,皮瓣坏死6例,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2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人乳腺癌术后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5例,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引流。对照组55例,使用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分析两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缺血坏死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方式在乳腺癌术后的效果。方法:将95例在我科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腋下置一根负压引流管,B组:腋下和胸骨旁分别置一根负压引流管,A组与B组术后均加压包扎,C组:置管方法同B组不加压包扎,比较三组术后24h、48h、72h的总引流量;带管时间;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总引流量少于B组,带管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无差异(P>0.05)。B组术后总引流量少于C组,带管时间短于C组,皮下积液发生低于C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单管负压引流联合加压包扎能减少创面引流量,减少带管数目,缩短带管时间,但不增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装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50例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改进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进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运用自制负压引流瓶引流创面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0例,采用自制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创面;对照组6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双管引流创面。结果两组患术后平均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自制负压引流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引流创面渗血、渗液更充分、更彻底,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皮瓣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临床医学》2010,30(9):67-6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皮瓣处理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的皮瓣游离范围及术后创面持续负压引流,皮瓣腋下、胸大肌铆钉固定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2例位于腋窝,1例位于胸壁),切口皮缘缺血坏死1例,皮缘血运不良3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皮瓣恰当处理厚薄适当,包扎松紧适当,引流充分保持创腔持续负压吸引是防止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中心负压、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引、单纯引流管引流三种引流方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的引流方式。方法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心负压吸引)与对照1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2组(单纯引流管引流),每组各48例,比较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1例、对照1组4例、对照2组8例并发皮下积液,对照1组2例、对照2组5例并发皮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将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管负压引流组27例和双管负压引流组53例,并对其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双管负压引流组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单管负压引流组(P<0.05).认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瓣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且对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使用中心负压持续引流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单纯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结果治疗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