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岗南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900km^2。流域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水库正常蓄水位(200m)水面面积4900hm^2。建库以来至1996年3月,水库泥沙淤积总量达2.33亿m^3,严重影响了水库的使用寿命。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加剧。特别是植被资源的不断破坏和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等对土地资源不台理利用,及修地造田,治地不治山,治各不治峰,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遇到特大暴雨,水土流失形成恶性膨胀,对水库运用造成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2.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水旱灾害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大敌,水旱灾害不仅直接影响和破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且常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发生的机遇最多,占的比重最大,造成的危害也最严重。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减轻水旱灾害的治本措  相似文献   

3.
绿地变成了黄土,废土弃石随意倒入河沟……说起"水土流失",人们往往会想到毁林开荒、强降雨等原因造成的环境破坏,很少和大型开发建设工程联系起来。可事实上,在各地随处可见的修路、架桥、开矿、搞开发区等建设项目中,破坏地面植被、破坏稳定地形的情况屡屡发生,破坏了水土资源,恶化了生态环境。这种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灾难,往往比强降雨等自然原因引发的环境破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新密市的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以面蚀、沟蚀为主。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强度、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人为因素主要有矿产资源开采、采石、修路、建厂及城市、城镇建设、开荒、伐木等。  相似文献   

5.
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石漠化”现象和泥沙淤积,是水旱灾害交织发生、区域经济贫困的根源。人类无节制地对山区森林植被资源的破坏是加速水土流失的社会因素。21世纪必须从贯彻法律法规,建设生态农业和以林草为主防治体系,加强四荒管理,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科研等多方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57万km~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荒、烧炭等破坏林木、植被现象虽已日益减少,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面积日趋增加,但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却日益严重,做好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目的,必须从建立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和查处违法案件着手,加强对生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上保持方案的管理,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检查,保护好有限的水土资源,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岗南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900km_2。流域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水库正常蓄水位(200m)水面面积4900hm_2。建库以来至1996年3月,水库泥沙淤积总量达2.33亿m_3,严重影响了水库的使用寿命。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加剧。特别是植被资源的不断破坏和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等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及修地造田,治地不治山,治谷不治峰,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遇到特大暴雨,水土流失形成恶性膨胀,对水库运用造成潜在危机。1水土流失的现状水库上游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水蚀的主要形式是坡面鳞片状面蚀、…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土流失主要由水力侵蚀造成,自然流失只是城市水土流失的次要方面。伴随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才是城市水土流失的主体。无论是城市的改建,还是新城镇建设,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原地貌、植被的破坏,并形成大量的弃土弃渣。如果不注重水土保持,不规范弃土弃渣管理,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城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市容市貌。面对济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9.
回顾长江洪水 痛思黄河安危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受灾人口2.23亿人,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307万km~2,倒塌房屋49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痛定思痛,导致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 长江流域曾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水土流失轻微。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毁林开荒日趋频繁,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以前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阐述了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本列举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意在唤起人们对水土流失危害的重视及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将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张曦  贾海燕 《水力发电》2007,33(10):11-13,73
大型输水工程的建设易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因此,采取相关的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十分必要。为此,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及环境问题,提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的总体思路以及设计的关键技术,为工程的进一步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 陕北受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是局部暴雨多发区.河流洪水多由暴雨形成,7、8月发生洪水机率占有月份记载年的80%.小面积的洪水普遍而突出,发生次数多,洪峰模数大,暴涨暴落,峰形尖瘦.延安、榆林两地市大部分县城依山临河而建,大部分河流属山区河流,流域植被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汛期山洪暴发,洪水泛滥,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两地市城镇防汛业务划归水利部门的县城有23座.据调查,受江河洪水威胁的有19座.另外,受塬洪或山沟洪水威胁的有2座.  相似文献   

13.
株洲市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和城市四区,总面积11420km2,是典型的山丘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水旱灾害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株洲市的心腹之患。总结长期与水旱灾害斗争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对山丘区的水旱灾害必须进行综合治理。1 山丘区治水要先治山治理水旱灾害,有效控制迳流的第一道防线是植被。据专家研究,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质量的阔叶林可年截蓄高达300mm的降水,33333hm2专门用于水土保持的成年森林约等于1座1000万m3永不干涸的水库。株洲共有…  相似文献   

14.
<正>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基础开挖、道路修建、输电线路架设等活动,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原地表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可保障风电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同时风电场的选址一般都处在风能资源丰  相似文献   

15.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水土资源、地表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的扰动、破坏,对水土流失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建设期(含筹建期)和自然恢复期内可产生水土流失总量17.69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6.95万t;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407.52 hm2,提出了水土流失分区综合防治的措施,规划了水土保持监测.  相似文献   

16.
阴山北麓干旱草原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阴山北麓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壤、植被条件,历史上曾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由于人口的增加,不断垦殖开荒,超过载过牧等人为破坏,在风力、水力两个外营力作用下,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其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治理阴山北麓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迅速恢复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清芳 《陕西水利》2014,(3):131-132
麟游县位于渭北旱塬西北部,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减少、水旱灾害频发和社会贫困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分析了麟游县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成绩,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航道整治工程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华 《中国水利》2010,(10):30-31
<正>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开挖、填筑以及弃土弃渣堆放,不仅破坏了原有植被,而且扰动表层土壤结构、改变现状地形,在重力和降雨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本文从某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及项目区情况入手,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商南县东正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要求,分析东正化工项目概况及建设区域水保现状,采用实测调查分析法和土壤侵蚀原理,对项目水土流失特点、预测参数和水土流失量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项目总破坏原地表植被面积14.03 hm~2,新增水土流失量0.34万t,并构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为项目建设和水保监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业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进入市场经济以来,除国有大型矿区外,又涌现出大量的集体和个体矿点,使矿业生产得到迅速增长。但在采矿业发展的同时,由采矿作业产生的一些环保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由于采矿破坏矿区植被而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已为人们所关注。据调查统计,辽宁省近几年来因采矿破坏的植被面积达464km^2。植被的破坏使土壤裸露,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