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患,在不孕症患者中,25%~40%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等,但其副作用大,易出现反跳现象,受孕率也不高。笔者在临床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补肾、健脾、柔肝、理气消结等法,并根据临床症状加用相应的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收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1 中药治疗 1.1 气滞血瘀型 患者情志抑郁,胸闷不舒,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小腹痛剧,月经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药物+手术+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91例采用手术+中西药治疗,其中15例是病情较重,采用术前药物治疗后施手术,术后+中西药治疗,37例采用西药抑制排卵、假孕、假绝经治疗,配合中药活血化淤、理气散结、随证加减。结果:91例手术+中西药治疗显效率1 00%,单纯中西药结合治疗37例,显效30例,显效率81.08%,有效5例,占13.51%,好转2例,好转率5.4%。结论:药物+手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复发率极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爱芝 《光明中医》2012,27(4):717-718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已成为妇科常见病[1],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其发病机制复杂而且尚未完全清楚,有剖宫产手术、输卵管手术和宫腔手术史患者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明显增高.西医多采用性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见效慢且容易复发.我们临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药口服及艾盒温灸,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毛美蓉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美蓉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湖北中医学院(430061)陈锦秀整理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西医多采用假孕、假绝经疗法,常用药物如丹哪唑,三苯氧胺等。但这些药物副反应大,停药后复发率高,且药价昂贵,难于普遍应...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困扰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盆腔疼痛以及不孕等等症状。西医常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及手术等等治疗本病,但具有复发率高,损害肝脏等等缺点,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由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外的部位引发,严重损害女性的健康。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依据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组织形态学、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微血管密度等方面探讨了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73-127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该文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发病机制,结合中药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现有研究,推测祛瘀解毒类中药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药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笔者自2006年始采用益气散结中药结肠灌注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统一接受美多芭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使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第Ⅲ、Ⅳ部分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UPDRSⅢ、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UPDRSⅢ、Ⅳ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西医治疗,但其疗效与治疗时程有关,应该坚持规范足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纤维胃镜的广泛开展,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越来越高,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病与辨证治疗占明显优势,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分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等许多方面仍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病死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将1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60例予西医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结束时的MELD评分,病死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ELD评分及病死率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等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此主要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疗效。[方法]将46例确诊为脑梗塞后抑郁症的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26例)和西药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中药逍遥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并口服氟西汀(百忧解);对照组:口服氟西汀。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脑梗塞后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15%,对照组有效率为5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较单用西药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通过个案介绍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可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不孕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排卵障碍所致的无排卵性不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加西药克罗米芬治疗,中药组单纯用中药,西药组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3组基础体温的双相曲线和B超监测卵泡的变化,同时对中药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清性激素的测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治疗组的排卵率与中药组、西药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所致的不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中药及西药组。  相似文献   

18.
赵历军教授认为,清热解表、凉血解毒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根本大法。恢复期用四君子汤健脾补肾。指出:西医激素治疗配合中医清热解表、凉血解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中西药结合组)和对照组30例(西药组),记录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在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疏肝健脾法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水肿是一种病因病机尚不清楚的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以全身、颜面、四肢水肿为主要症状。西医对此病无特效疗法。李小娟将其归属中医“水肿”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病。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进行临床治疗,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