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巧文  蔡丽生 《金属学报》2016,21(7):802-80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65~80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盐水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n泵注完,麻醉维持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h-1,而盐水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时(T3),气管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皮质醇(Cor);T0,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的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 T 1-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MAP及H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 2-4 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Co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 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6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 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10显著高于盐水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辅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减少Cor的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轻促炎因子IL-6的释放,增加术后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维持术后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最佳适宜剂量。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患儿160例,随机分为4组:C组(生理盐水组);D0.2组(右美托咪定0.2 μg/kg);D0.4组(右美托咪定0.4 μg/kg);D0.6组(0.6 μg/kg),每组40例。各组右美托咪定加入生理盐水配成相同剂量在麻醉诱导前从静脉10 min泵注。观察患儿诱导期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记录行为量表疼痛程度(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低氧发生率(SpO2<92%)、恶心呕吐和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D0.4、D0.6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P<0.05)。FLACC评分D0.4、D0.6组在T5、T6时点低于C组,D0.6组在T7时点低于C组(P<0.05);D0.4、D0.6组FLACC评分在T5、T6时点低于D0.2组(P<0.05)。Ramsay评分D0.4、D0.6组在T5、T6、T7时点高于C组(P<0.05);D0.4、D0.6组Ramsay评分在T5、T6时点低于D0.2组,D0.6组在T7时点高于D0.2组(P<0.05)。术后低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D0.4组(12例)、D0.6组(8例)低于C组(23例)和D0.2组(16例)(P<0.05),苏醒时间D0.6组长于C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 μg/kg右美托咪啶用于七氟醚麻醉下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手术,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七氟醚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不影响患儿苏醒,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小板活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分级Ⅱ~Ⅲ 级,心功能Ⅰ~Ⅱ级,且所有患者无严重心律失常。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 组:右美托咪定0.4 μg/kg(D1组)、0.6 μg/kg(D2组)、0.8 μg/kg(D3组)和生理盐水(C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D1组)、0.6 μg/kg(D2组)、0.8 μg/kg(D3组)或生理盐水(C组),容量均为10 mL,输注时间10 min,4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予给药前、给药后1 h、给药后2 h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GPⅡb/Ⅲa复合物,并记录失血量,术后8 h内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及Ramsay评分评价镇静程度。结果:各组CD62P和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均上调;与C组比较,D1、D2组和D3组T2及T3时点CD62P和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下调(P<0.05),组间比较,D3组上调小于D1、D2组,且D2组上调小于D1组;与C组比较,D1、D2组和D3组术后VAS评分下降(P<0.05);与C组比较,术毕及术后2 h,D1、D2组和D3组术后Ramsay评分上调(P<0.05),但术后4 h及术后8 h各组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表达,降低术后疼痛评分且过度镇静状态出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朱波  王寿根  张自强  陈蕾  马佳燕 《金属学报》2016,21(9):1050-105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镇静、镇痛及控制循环的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择期表麻下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血压患者, ASA分级I-Ⅲ级,年龄65~8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每组25例。均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输注时间15 min。D1组负荷量右美托咪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 1 μg/kg,D2组0.7 μg/kg,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时(T1)、白内障摘除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的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VR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患者术前及术后1 d焦虑评分(SAS),术中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及心血管药物使用例数。结果: 共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C组13例患者需使用乌拉地尔降压,4例艾司洛尔降心率,D1、D2组术中血压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有2例使用阿托品升心率。与C组比较,D1组、D2组的T2、T3、T4时点的HR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1组HR下降更明显(P<0.01)。D1组、D2组处于明显镇静状态,在T2、T3、T4时点,D1组较D2组镇静更为明显(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D1组、D2组明显增加(P<0.05)。但手术前后焦虑评分、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缓慢泵注0.7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静及控制高血压、心率的效应,患者满意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20 min注射完毕;C组患者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记录患者入室后(T0)、诱导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切开硬脑膜时(T4)、肿物切除时(T5)、术毕时(T6)的SBP、DBP及心率(HR)。分别于T0、T4、T6、术后24 h(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D组SBP、DBP、HR在T1~T6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在T2时明显低于C组(P<0.05)。T4、T6时D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6时,D组NSE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脑膜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术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婷  韩明明  李娟 《金属学报》2022,27(10):1113-1118
目的:明确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癫痫患者60例,年龄18~59岁,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右美托咪定最大起效时间分为三组(n=20):右美托咪定输注后即刻诱导组(A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后15 min诱导组(B组)和输注生理盐水组(C组)。采用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于TOF模式(波宽0.2 ms、频率2 Hz、串间间隔12 s、刺激电流70 mA)刺激尺神经。A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后即刻开始麻醉诱导;B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1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C组患者10 min内泵注同等毫升生理盐水后即刻开始诱导,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当T1达最大抑制时行气管内插管,采用改良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术中当T1恢复至25%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Tonset)、高峰时间(Tpeak)、25%恢复时间(T25%)、25%~50%恢复时间(T25-50%)、50%~75%恢复时间(T50-75%)、75%~100%恢复时间(T75-100%)。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量,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并计算单位体质量用量。结果:3组患者Tonset、Tpeak、T25%、T25-50%、T50-75%、T7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eak、T25-50%、T50-75% C组大于A组大于B组;3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各时点单位时间体质量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丙泊酚用量较A、B两组显著增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恩惠  李向坤  郭海燕  王士雷 《金属学报》2016,21(11):1277-1280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时血浆orexin-A的变化,来探讨右美托咪定易唤醒是否与血浆中orexin-A有关。方法: 选择ASAI-II级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D组静脉给予浓度为4 μg/mL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15 min内输注完成,维持剂量0.2~0.8 μg·kg-1·h-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1.0 mg/kg(1 min输完),维持剂量1~3 mg·kg-1·h-1,两组的维持剂量具体根据BIS值调节,使其维持在60~70,并记录药物输注时间。记录停药后患者睁眼时间及BIS达90的时间点,并抽取用药前(T0)、用药后30 min (T1)、60 min (T2)、停药患者被唤醒时(T3)四个时间点的桡动脉血2.0 mL,用酶联免疫法测出各时间点血浆中orexin-A水平。结果: D组的停药后呼唤患者睁眼时间及BIS达90的时间较P组时间迅速;两组在T3时血浆中orexin-A较T0、T2均升高(P<0.05);D组T1、T2血浆中orexin-A较T0未见变化(P>0.05);P组T1、T2血浆中orexin-A较T0明显下降,且T1>T2(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作用过程中血浆orexin-A水平较丙泊酚组高。这可能是右美托咪定易唤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B组和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3 μg/kg,然后以0.3 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前,C组和D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A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24 h(T2)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3+、CD4+、CD4+/CD8+水平。记录T0、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A、B、C组T1和T2时点低于T0(P<0.05),B、C组T1和T2时点高于A组(P<0.05),D组T1和T2时点高于其他组(P<0.05)。A、C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MAP和HR明显高于T0(P<0.05),B、D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MAP和HR明显低于A、C组(P<0.05)。B、D组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A、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状态,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9.
周纲  应婷婷  叶永青  彭文勇 《金属学报》2016,21(11):1292-129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40)。全部患者行开颅术及血肿清除术,采用全身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前,研究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入室后(T0)、手术6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24 h(T3)、术后3 d(T4)、术后5 d(T5),检测两组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SE、S-100β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内脂素、hs-CRP在T2~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研究组内脂素、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S-100β在T1~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研究组NSE、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与混合局麻药腹横肌平面阻滞这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静脉组(DIV组)、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浸润组(DTAP组)。DIV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内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DIV组和DTAP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B超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DIV组)和0.375%罗哌卡因20 mL含右美托咪定1 μg/kg(DTAP组) 。术中麻醉维持Nacrotrend指数值37~46,两组术后均不使用镇痛泵。记录右美托咪定泵入前(T0)、诱导前(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 min(T4)、气腹结束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SBP×HR。记录术后24 h不同时点的VAS评分。结果: 与T0 时刻相比,DIV组在T 2-3时点收缩压(SBP)升高(P<0.05),在T1 时点HR下降明显(P<0.05),在T 1-3 时点RPP变化明显(P<0.05或P<0.01)。与DTAP组相比, DIV在T3 SBP升高(P<0.05)、RPP增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混合局麻药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对静脉泵入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局麻药时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局部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Dex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Dex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后续以0.2~0.4 μg·kg-1·h-1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镇痛效果,麻醉满意度,两组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术中循环呼吸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Dex组无明显差异(t=1.010,P=0.316),而Dex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174, 9.703, 32.866,P=0.000, 0.000, 0.000)。Dex组患者穿刺时和消融时的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78, 9.451,P=0.000, 0.000),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7,P=0.000)。与T0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1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T1、T2、T3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其中,Dex组患者的HR、MAP和S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和T4时刻相比,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高于Dex组(P<0.05),而Dex组T0、T2、T3、T4时刻的HR和MA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呼吸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显著高于Dex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对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干扰较小,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布啡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0):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N组于麻醉诱导前2 min,静注纳布啡0.1 mg/k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以1.5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中静注丙泊酚2 mg·kg-1·h-1+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穿刺取卵即刻(T2)、苏醒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术毕4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毕医、患满意度;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的HR减慢,MAP和Sp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T2、T3时,N组的MAP和SpO2较高(P<0.05),N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更短(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术后40 min的VAS评分更低(P<0.05);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低(P<0.05),医、患满意度更高(P<0.05);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医、患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影响辅助生殖患者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欣  李丁  吴安石 《金属学报》2022,27(12):1408-1413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眼球横径(ETD)比值的方法评价丙泊酚与地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D组吸入地氟醚。两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按时追加罗库溴铵。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记录ETD,麻醉诱导后5 min(T0)、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气腹结束恢复平卧位(T4)时的ONSD、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不同时间点ONSD/ETD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ONSD值升高(P<0.05);T2时D组ONSD值高于P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组ONSD/ETD值明显升高(P<0.05);T1-T4时D组ONSD/ETD值明显高于P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Ppeak均明显升高(P<0.05)。T2-T3时D组MAP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在使用瑞芬太尼作为麻醉维持镇痛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或吸入地氟醚均可安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维持,与地氟醚相比,丙泊酚可一定程度减轻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14.
张睿 《金属学报》2019,24(7):815-8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于麻醉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毕(T3)等时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1周的认知功能(采用MMSE量表评估)、POCD发生率、术前与术后72 h的注意网络功能(包括警觉网络效率、定向网络效率、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平均反应时间、正确率)。结果:两组术中T1、T2时刻的HR、SBP与DB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至T3时刻恢复至术前相当的水平(P>0.05)。观察组术中T1与T2时刻的HR 显著低于对照组、SBP与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的POCD累计发生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至术后72 h开始恢复至与术前相当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72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时的MMSE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警觉网络效率、定向网络效率、正确率均较术前1 d显著减小(P<0.05)、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平均反应时间均较术前1 d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警觉网络效率、定向网络效率、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慢心率并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与注意网络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武  杨莉  吴绍芳  吴炜  雷李培 《金属学报》2012,17(10):1163-116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组,n=25),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n=25)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R组,n=25)。FD组:芬太尼 2 μg/kg、氟哌利多0.08 mg/kg静注;MR组:咪达唑仑 0.05 mg/kg、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静注后,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DR组:10 min 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后静注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继以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3组插管前Ramsay评分均≥4分。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镜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呼吸抑制、病人耐受及术后遗忘情况。结果: 与FD组比较,MR组和DR组T0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MAP降低,HR减慢(P<0.05),其中DR组比MR组HR降低更加明显(P<0.05)。MR组和DR组插管舒适度优于FD组(P<0.05),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FD组(P<0.05)。MR组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DR组(P<0.05),插管过程中DR组呼吸抑制少于FD组和MR组。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很好地抑制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插管过程舒适,有一定的遗忘效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盐酸羟考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49~74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7~24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盐酸羟考酮组(O组)、小剂量DEX复合羟考酮组(D1组)和大剂量DEX复合羟考酮组(D2组)。静脉输注泵术后镇痛(PCIA)方案:O组盐酸羟考酮50 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D1组在O组方案基础上于PCIA泵中加入0.05 μg·kg-1·h-1 DEX;D2组在O组方案基础上于PCIA泵中加入0.1 μg·kg-1·h-1 DEX。麻醉恢复室(PACU)期间维持VAS评分不高于4分。多导睡眠仪监测术前1晚(T0)、术后第1晚(T1)和术后第2晚(T2)的睡眠效率指数(sleep efficiency index,SEI)、觉醒指数(arousal index,AI)及快眼动睡眠(rapid eye-movement,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记录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头晕、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与T0时点比较,3组T1时点SEI降低、AI升高,T2时点O组SEI降低、AI升高(P<0.05);与O组比较,T1和T2时点D1组、D2组SEI升高、AI降低(P<0.05);与O组比较,D1组、D2组低血压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高、总呕吐发生率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剂量DEX复合盐酸羟考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手术病人睡眠质量,不良反应更少,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