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6.4%)、其次为美罗培南(20.5%)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9.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81.5%);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左右或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多重耐药性尤其显著,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3.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4.
徐世成  罗世林  李勇 《西部医学》2011,23(4):684-68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并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均为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6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复合群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重点是加强预防,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对医院2010年临床送检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做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性分析.结果:共15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类标本,主要分布于ICU,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在所有抗菌药物中主要对阿米卡星(占20%)、亚胺培南(占3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39.9%)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严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外排系统adeA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基因adeA,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联合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收集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80.0%和81.7%,对其它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90%以上;60株临床分离株检测出adeA主动外排基因52株,检出率为86.7%;CCCP可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加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adeA主动外排作用可能在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病院临床分离的痰及支气管冲洗液(支冲液)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对其分离率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年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1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检出率分别为5.36%、6.83%、11.69%、12.62%和5.80%、4.57%、14.84%、13.76%。鲍曼不动杆菌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2年痰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60%,支冲液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多黏菌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耐药率<2%。结论结核病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可考虑多黏菌素治疗。加强耐药性监测,减少因治疗诱导耐药酶产生而导致的耐药菌,以防止耐药种类和耐药菌株的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临床分离的70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年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提高(P<0.01),但亚胺培南、美洛配能、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鲍曼氏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R<20%),而且2009年较2008年相比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和美洛配能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应掌握该地区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发展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临床分离的Aba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Aba的分布情况、耐药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824株Aba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ICU为主要高发科室(300株).A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9.3%~18.4%,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52.1%~75.3%;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ICU科分离出的Aba对抗菌药物4年总体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ICU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科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80.0%以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015年的检出率最高为53.1%,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分别为6.3%、9.6%、12.5%、17.1%.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日益增多,应严格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PICU近4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痰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PICU收治的肺炎患儿的痰标本,采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以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分离出细菌1 08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3.4%,革兰氏阳性菌占16.6%;前六位分离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4%)、铜绿假单胞菌(13.7%)、大肠埃希菌(12.8%)、鲍曼不动杆菌(11.3%)、肺炎链球菌(9.4%)、阴沟肠杆菌(9.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耐药率<1%),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3%。所有监测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Mohnarin2011年0~14岁儿童监测数据,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3年均较2012年有所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达22.8%,对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耐药率0.7%),其次为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耐药率依次为2.0%、2.0%、2.1%、3.4%及8.2%。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6.8%,未检出对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18.8%,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以上,PSSP、PISP及PRSP检出率分别为98.0%、1.0%和1.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革兰氏阳性菌。结论 PICU小儿肺炎痰培养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需警惕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增长,应定期监测细菌耐药趋势,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云南省无菌体液标本(不含血液)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21年云南省9家三级综合医院无菌体液标本,排除同一患者重复株,使用WHONET5.6软件对药物敏感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腹水是菌株分离率最高的标本类型,占32.7%。所有标本中共分离出5305株菌,革兰阳性菌占53.3%,分离率第一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46.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二者相当。屎肠球菌对于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呈下降的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6%、40.3%,均高于2021年我国CHINET水平,且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耐多药的形式,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达82%。  结论  监测无菌体液病原菌来源广泛,不同菌属间碳青霉烯耐药形势严峻。仍需重点监测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肠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某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某儿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临床分离病原菌中排名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结果等资料,了解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患儿年龄、性别、科室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3 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2020年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儿童血流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患儿临床诊断为菌血症,且血液标本培养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血培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9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0株,阳性率为51.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8株,阳性率3.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8株,阳性率39.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14株,阳性率30.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高。CR-ECO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7.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CR-KPN对氨曲南耐药率为61.1%,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6%。14株CR- KPN中有12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5.7%(12/14);8株CR-ECO中有7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7.5%(7/8)。分离菌株临床科室分布以新生儿病房最高,其次为血液肿瘤和重症监护病房;年龄以 < 28 d的新生儿居多,其次是 > 28 d~1岁。  结论  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血液肿瘤、重症监护病区面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困境,且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这对临床治疗上述2种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越来越困难,应高度重视。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出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 COMPACT培养鉴定及药敏,并进行血清凝集分型,最后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检测的29674 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共 226株,志贺菌属 75株(33.2%),福氏志贺菌33株(14.6%),宋内志贺菌42株(18.6%),未检出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分离出沙门菌属 151株(66.8%),共检测出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 106株(46.9%),伤寒沙门菌25株(11.1%)。腹泻患儿主要分布在4~10月,聚集分布在5~10月。2岁以下是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72.8%(110/151)。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在2017年、2018年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而2019年以后转变为宋内志贺菌为主。另外,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儿童感染性腹泻临床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82%),而宋内志贺菌首选药物为头孢他啶(敏感率97.6%)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92.8%),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率仅为60%和40%,提示志贺菌属各血清群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均为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结论  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岁以下高发,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经验性用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各血清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需加强腹泻儿童粪便的病原菌和耐药监测,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院2016?2020年间血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Bruker MALDI-TOF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本院临床血液标本来源分离菌株共89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02株(50.4%),革兰阴性菌4429株(49.6%)。肠杆菌目细菌大肠埃希菌(1773株,19.9%)居首位,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067株,11.9%),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293株,3.3%)和铜绿假单胞菌(238株,2.7%)为主,葡萄球菌菌种前三位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970株,10.9%)、人葡萄球菌(713株,8.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41株,6.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及碳青霉烯类药敏的体外活性较高,敏感率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2%~3.4%。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体外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仅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大于9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升高。铜绿假单胞菌自2017年起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有下降(25.6%~18.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3.7%~91.3%和73.0%~91.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较低。  结论  本院临床血液标本常见病原菌菌种分布无明显改变,但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6.
R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住RICU的79例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三组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29株病原菌中前三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22.5%)及鲍曼不动杆菌(15.5%);多重耐药菌72株,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9%)、铜绿假单胞菌(25.0%)及鲍曼不动杆菌(19.4%)。泛耐药菌2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48.3%)及鲍曼不动杆菌(44.8%)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住RICU次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患者入住RICU次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007-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608株,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茵药物的耐药率从2007-2009有普遍性逐年增高的趋势,2010年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较2007-2008年均高.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常用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等敏感率在2007-2008年仍较高,达94%以上,但2009年明显下降,仅62.6%,2010年有所回升,为85.5%;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2007-2008年为100%,但在2009年突然降至44.4%;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至2009年到高峰(46.7%),2010年有所下降(31.6%),仍然高于2007-2008年.在对头孢他啶耐药率逐年上升在2009高达50.5%,敏感率仅39.1%,2010年其耐药率有所下降,仍达50.3%,敏感率回升至45.8%;环丙沙星耐药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至2009年到高峰(40.2%),2010年有所下降(38.9%),仍然高于2007-2008年;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但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8%、9.7%、13.9%、14.8%,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4.5%、16.5%、2.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应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艾滋病住院患者细菌血流感染的患病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至2020年血培养分离出细菌的艾滋病患者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多重耐药的比例。  结果  艾滋病患者中 2015年至2020年间血流感染细菌检出率为4.48%。革兰阳性菌检出128株(59.3%),83株有耐药报告,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4%,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1.4%,未检出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者,多重耐药率38.6%,39.7%的细菌对5类以上抗菌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检出88株(40.7%),70株有耐药报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1.6%,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多重耐药率14.4%,12.8%的细菌对5类以上抗菌药耐药。  结论   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者,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率更高,治疗时可以选择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5-01~2007-12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占33.97%。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9.10%。在常用的1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和呋喃坦啶的耐药率始终处于高水平达100%。在3年的耐药性分析发现,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其中头孢唑啉的耐药率3年均达100%,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3年均高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最低,3年耐药率均为1.72%、4.00%、14.57%,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但亚胺硫霉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3年间的耐药率保持较稳定水平,3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药物耐药率在07年均比05、06年有显著性上升趋势(P<0.05)。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复达欣(头孢他啶)、菌必治(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呱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马斯平)、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普通病房(P<0.05)。结论应根据该菌在本院的药敏结果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并对高危患者高发生率的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应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突变位点的分析研究,为低载量乙肝患者临床抗病毒治疗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抗病毒精准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1452例低病毒载量(HBV DNA《2.0x103 IU/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分型和耐药基因位点检测。  结果  昆明地区乙肝低载量人群中HBeAg阴性者占比较高(59.5%),男性患者占比(70.6%)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30~60岁为主(72.7%),基因分型以C基因型占比最高(61.8%)。1 452例昆明地区低载量乙肝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检出耐药突变位点,其中拉米夫定与恩曲他滨耐药率一致(1.6%),替比夫定耐药率为1.2%,阿德福韦耐药率0.9%,恩替卡韦耐药率0.2%,替诺福韦未检出耐药突变位点。除耐药突变位点外,还检出其他突变位点112例,其中S256G、S213T、N/H238T/D、Q215H检出率最高,检出率最低的突变位点为A194T。  结论  昆明地区乙肝基因型以C型为主,提示该地区的 HBV 基因型分布状况有独立特征。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恩替卡韦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 TDF耐药,但存在替诺福韦酯药物敏感性下降。检出的其他突变位点是否与耐药性相关,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其检出率也存在一定的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