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1 (thioredoxin 1,Trx1)水平同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84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A组(重度,GCS为3~8分,n=29)、B组(中度,GCS为9~12分,n=31)、C组(轻度,GCS为13~15分,n=24),所有患者随访后均按照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情况分为D组和E组,分别在入院时、30 d后测量患者的脑白质FA值和血清Trx1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分析血清Trx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组入院时的血清Trx1水平、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后各组的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入院时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d后的脑白质各区FA值和血清Trx1水平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血清Trx1水平比E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x1水平同患者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相关(r=0.824,P<0.05);Trx1水平同患者右侧扣带束、右侧内囊前肢、左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FA值相关(r分别为0.841,0.759,0.710,0.708,P<0.05)。结论 Trx1同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患者脑白质的恢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杨春梅  刘圆圆 《武警医学》2019,30(6):518-52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多态性与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相关性,及其对AIS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8-01收治的445例初发AIS住院患者(初发AIS组)及363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脂、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AIS患者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治疗。并于住院24 h内和出院6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在不同人群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在初发AIS患者中,ApoE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 =13.31,P<0.01);入院即刻mRS>2组的患者中,ApoE 基因分型与mRS≤2组的患者明显不同(χ2=7.70,P<0.01)。出院后6个月,短期预后不良患者(mRS>2)ApoE基因型分布与预后较好的患者(mRS≤2)有统计学差异(χ2=11.31,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初发AIS风险增加及严重性密切相关,并且该基因型可能是AIS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机械取栓是目前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有效的再通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由多项研究证实.随着机械取栓技术逐渐普及,出血转化(HT)发生及其相关因素也受到广泛关注.HT是机械取栓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降低甚至抵消取栓治疗获益,增加AIS患者病死率.HT与临床不良预后直接相关.该文就大血管闭塞性AI...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337例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88例(55.8%)]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49例(44.2%)]。分析两组患者年龄、高危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发病-股动脉穿刺时间(OTP)、股动脉穿刺-血管再通时间(PTR)、术后即刻再通效果[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症状性脑出血[欧洲急性脑卒中协作研究(ECASS)组Ⅱ标准]及术后3个月预后。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管闭塞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P=0.02)。预后良好组患者OTP、PTR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360 min对405 min,P=0.01;80 min对100 min,P<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91.0%对78.5%,P<0.001),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8.5%对28.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42,95%Cl=1.018~1.066)、伴糖尿病(OR=1.930,95%Cl=1.100~3.385)、入院高NIHSS评分(OR=1.286,95%C1=1.190~1.390)、PTR较长(OR=1.007,95%CI=1.001~1.013)、术后症状性脑出血(OR=3.082,95%Cl=1.419~6.695)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伴糖尿病、入院高NIHSS评分、PTR较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对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16年3-12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根据其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组38例与未发生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分析SAA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SAA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中,38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占38.8%,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47.4%),心力衰竭12例(31.6%),有症状的心律失常6例(15.8%),心脏骤停1例(2.6%),死亡1例(2.6%);60例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未发生组),占61.2%。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0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CRP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SAA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的AUC面积为0.6186,诊断界值为4.81;SAA的AUC面积为0.7248,诊断界值为10.96。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2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年龄≥60岁、高LDL-C水平、高CRP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SAA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SAA水平升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俞泓  张蛟  张璐  荆丽敏 《武警医学》2021,32(11):977-980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10至2020-06在北京电力医院住院CHF患者146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59例)。分别检测各组TBA及NT-proBNP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TBA、NT-proBNP及两者联合检测在CHF合并T2D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BA和NT-proBNP水平在观察组中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s=0.633,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TB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BA+NT-proBNP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TBA和NT-proBNP(0.942 vs. 0.728和0.912,P<0.05)。结论 血清TBA水平在CHF合并T2DM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血清TBA、NT-proBNP水平对CHF合并T2DM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更优。  相似文献   

7.
李宏彬  梁军 《武警医学》2020,31(1):55-5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水平与心功能和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12在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70例,透析时间3个月以上;所有病例透析前检测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钙、磷、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血清Hcy水平;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情况,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 所有70例MHD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1例,占44.29%,51例(72.86%)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值,39例(55.71%)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厚,28例(40.00%)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T3降低、Hcy升高是MHD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DL-C升高、FT3降低、Hcy升高是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MHD患者多伴有甲状腺功能和血清Hcy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FT3降低及Hcy水平升高,且FT3降低、Hcy升高与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住院患者,依据TOAST分型选择其中的LAA型前循环区域卒中患者273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84)、稳定斑块组(n=42)、易损斑块组(n=147),另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中无颈动脉病变的1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19项人口学和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FIB、CRP及Hcy水平在四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OR=1.408,95%CI 1.028-1.927,P=0.033)是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r=0.292,P=0.000)、Hcy(r=0.172,P=0.000)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FIB、Hcy水平可能是预测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生物学指标;血清CRP水平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张华  王秀  杨岸超  徐珑  李京生 《武警医学》2017,28(9):889-892
 目的 探讨影响双额脑挫伤临床症状恶化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03到2013-03医院收治的双额脑挫裂伤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影像学表现等临床信息,分析影响临床症状恶化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伤后1年随访,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价临床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共112例,17例出现临床恶化,预后不良者(GOS分级,Ⅰ~Ⅱ级)15例,预后良好者(GOS分级,Ⅲ~Ⅴ级)95例。患者性别(P=0.0039)、GCS评分(P=0.0063)、环池闭塞(P=0.0426)、血肿体积(P<0.0001)与临床症状恶化显著相关,年龄(P=0.0004)、GCS评分(P=0.0424)、鞍上池闭塞(P=0.0047)、血肿体积(P<0.0001)、SAH(P=0.0145)显著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结论 GCS评分及影像学表现是影响双额脑挫伤患者预后和临床症状恶化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阳  魏燕  蒋雪花  陈坚  陈志勇  杨龙 《武警医学》2016,27(9):878-880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01至2014-12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570例。根据化疗后HBV是否出现再激活将患者分为再激活组25例及未被激活组5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化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HBV再激活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乙肝表面抗体状态、e抗体状态、核心抗体状态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7.700,P<0.001)、乙肝表面抗体阴性(OR=0.056, P<0.001)、核心抗体阳性(OR=4.670, P<0.01)及使用免疫抑制药(OR=7.978, P<0.01)是导致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男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及使用免疫抑制药的HBsAg阴性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时,应密切监测HBV是否出现再激活或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防止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emodialysis,HD)、血液灌流组(hemoperfusion,HP)、高通量透析组(High-flow hemodialysis,HFD)、血液透析滤过组(hemodiafiltration,HDF),每组35例。通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12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r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sα,TNF-α)、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IL-6、TNF-α、PCT炎性反应因子比较: HDF组、HFD组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对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Hcy、β2-MG尿毒症毒素比较: HP组、HDF组、HFD组与入组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F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比较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D和HDP能充分清除MHD患者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且二者疗效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梁恒粉  唐正颖  王胜 《武警医学》2018,29(11):1058-1061
 目的 观察自拟生脉地黄汤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2016-01至2018-01诊治的102例早中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生脉地黄汤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血清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5%;治疗后,观察组整体疗效水平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指标(FBG、2 hPG、HbA1c)、肾功能指标(SCr、BUN、U-β2MG、24 h尿蛋白总量)、血清标志物(Cys-C、RBP、Hcy)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清Cys-C等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PCI后合并2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2名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脂、hs-CR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声心动相关指标等临床基线资料。进行1年的随访,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选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Ⅱ级)为C组,Ⅲ级为D组,Ⅳ 级为E组,此三组的hs-CRP, BNP,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数值逐步增加,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不全的三组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数值逐步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直线回归分析,hs-CRP的水平和BNP呈正相关(r=0.52,P<0.05);而和LVEF呈负相关,(r=-0.67,P<0.05);hs-CRP和LVEDV,LVESV无相关;BNP和LVEDV,LVESV呈正相关(r=0.42,P<0.05; r=0.39, P<0.05);和LVEF呈负相关(r=-0.78,P<0.05)。故BNP在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时优于hs-CRP。按是否出现MACCE分组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 为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hs-CRP是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 能有效评估心功能不全的发病风险及其预后,故hs-CRP检测对评估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31例经DSA提示为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行急诊介入开通术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风险。 结果31例患者中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技术成功率达77.42%(24/31),其中19例达到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TICI 3级),5例部分再通(TICI 2级)。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中,8例采用接触溶栓法,16例采用机械开通如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或Solitaire取栓中的一种或几种获得。术后死亡7例(7/31,22.58%),其中因颅内出血死亡2例(2/31,6.45%),1例溶栓后,1例机械取栓后,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2 h内;因大面积梗死致亡5例(5/31,16.13%),2例因血管部分开通后再次急性血栓形成,3例因血管未开通而闭塞症状逐渐加重死亡。90天随访中达到预后良好(MRS≤2分)的患者占51.61%(16/31),其中血管获得完全再通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78.95%(15/19),术前DSA证实有侧支代偿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57.89%(11/19)。 结论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AIS是可行、有效、较安全的,并有可能成为急性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面神经炎中医分型治疗效果。方法 95例面神经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按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同时,治疗组将患者分为风寒客络型、风热袭络型及瘀阻络脉型,在牵正散的基础上风寒客络型加防风、羌活、桂枝、黄芪;风热袭络型加黄芩、菊花、夏枯草;瘀阻络脉型加当归、赤芍、香附等中药治疗。对照组不分证型,只服用牵正散中药。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积分。结果 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74.4%(P<0.01),而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综合功能均较前有所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综合功能有所提高(P<0.05)。结论 面神经炎中医分型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庄伟  董玉茹 《武警医学》2020,31(11):973-97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9-12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85例中重度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益生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等营养状况指标,血清内毒素(serum endomycin ET)、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和外周血CD4+CD5+等指标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MI、ALB、HGB和TP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清ET水平更低,而血清IL-4和外周血CD4+CD5+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中重度UC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晶  东星  张学军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20,31(9):805-808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高血压19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 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及胎盘中Lp-PLA2水平,并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Lp-PLA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Lp-PLA2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对照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与胎盘中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35,P<0.05)。结论 Lp-PLA2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母血中Lp-PLA2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