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妙惠  周佳妮  漆勇 《金属学报》2020,25(4):401-407
目的:研究桑黄多糖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对肝癌腹水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桑黄多糖组及桑黄多糖+环磷酰胺组。制备肝癌腹水荷瘤小鼠,各给药组分别给予30 mg/kg的环磷酰胺或(和)200 mg/kg的桑黄多糖,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10 mL/kg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抑瘤率、肝脏、脾脏等指数、肿瘤组织内VEGF与炎性因子含量、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环磷酰胺组、桑黄多糖组及桑黄多糖+环磷酰胺组小鼠体质量、瘤体质量、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PI3K、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均低于模型组,IL-1β水平高于模型组;桑黄多糖+环磷酰胺组小鼠体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内VEGF、TNF-α、IL-6、PI3K、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高于桑黄多糖组及环磷酰胺组,瘤体质量及IL-1β水平低于桑黄多糖组及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桑黄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可有效抑制肝癌腹水荷瘤小鼠肿瘤的增殖,发挥减毒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叶青总黄酮(FTH)逆转吉非替尼(GEF)耐药肺腺癌细胞的耐药性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FTH对GEF耐药A549/GR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TH对A549/GR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建立A549/GR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两药联用后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TEN、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用GEF相比,FTH联合GEF给药可显著抑制A549/GR细胞增殖(P<0.05),诱导A549/GR细胞凋亡(P<0.05),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两者联合可显著抑制裸鼠A549/GR移植瘤的生长(P<0.05),并显著降低瘤组织p-PI3K和p-AKT表达(P<0.05),升高PTEN蛋白表达(P<0.05)。 结论:FTH可逆转A549/GR细胞对GEF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TEN/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qi fuzheng injection, SFI)干预肿瘤免疫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B16-PKM2-OE建立低糖肿瘤微环境动物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CD40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D4+T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糖酵解关键酶(HK、PFK和PK)的表达。结果: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SFI可以提高肿瘤组织中IL-2、IFN-γ、CD40L水平,降低TGF-β1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发现,SFI能够促进CD4+T细胞细胞膜表面Glut-1蛋白的表达,同时呈剂量依赖性上调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 结论:SFI能够升高肿瘤组织中的IL-2、IFN-γ和CD40L水平并降低TGF-β1水平,同时增加肿瘤组织里活化CD4+ T细胞的数量,促进CD4+T细胞的糖酵解,表明SFI能够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Y-27632组(Sham+Y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和CLP+Y-27632组(CLP+Y组),每组8只。采用CLP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24 h心脏采血后安乐死大鼠,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ROCK1和下游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CH)检测大鼠肝脏组织ROCK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IL-18、IL-10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Sham+Y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变化,CLP组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LP+Y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肝细胞条索逐渐恢复。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ROCK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ROCK1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ICH检测到Sham组肝脏ROCK1少量表达,CLP组和CLP+Y组大量表达;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ALT、AST水平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肝组织匀浆IL-18含量升高(P<0.05),CLP组肝组织匀浆IL-10和GSH含量降低(P<0.05),CLP+Y组IL-10和GSH的变化相近(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IL-18含量降低(P<0.05),IL-10和GSH含量升高(P<0.05)。 结论:Rho激酶抑制剂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可能与抑制Rho/ROCK/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炎症因子,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同时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吴可人  叶志鹏  金法  方蓉  徐涛  李宁 《金属学报》2017,22(6):633-639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小鼠甲状腺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过量碘剂诱导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建立EAT动物模型,造模4周后各实验组摄入不同剂量的大黄素。造模8 周后检测小鼠血浆甲状腺球蛋白(TgAb)及甲状腺炎症程度以观察大黄素对EAT小鼠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T细胞亚群,分析大黄素对EAT小鼠外周血、脾脏 Th1、Th2 细胞流式检测频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浆IL-4、IFN-γ水平。结果:(1)甲状腺病理学观察,各大黄素实验组较模型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造模后的各组小鼠血浆TgAb水平明显升高,各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造模后的各组小鼠血浆IL-4、IFN-γ、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3 CD+ 4IL-4+ 、CD+ 3CD+4IFN-γ+ 、CD+3CD+8IL-4+和CD+ 3CD+8IFN-γ+T细胞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各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小鼠。结论: 过量碘剂诱导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造模是可行的;大黄素对造模小鼠甲状腺炎自身免疫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黄素通过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4和IFN-γ,从而抑制造模小鼠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高一涵  刘刚  孙军 《金属学报》2021,57(2):129-136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 GE)改善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trol组,8只)、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8只)、糖尿病心肌病组+栀子苷组(DCM+GE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应用次氯酸(HOCl)诱导H9C2损伤模型。干预12周后,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VPO1/ERK1/2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给予次氯酸刺激心肌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ERK1/2、p-ERK1/2、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给予ERK1/2酶抑制剂U0126后,用Western blot检测法再次检测ERK1/2、p-ERK1/2、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DCM组出现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增多,而DCM+GE组心肌损伤情况明显改善(P<0.05)。与Control组相比,DCM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及Bax/Bcl-2比值明显增加,而DCM+GE组心肌凋亡情况得到明显好转(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DCM组中VPO1、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DCM+GE组中VPO1、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得到了抑制(P<0.05)。进一步对H9C2细胞行HOCl干预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次氯酸组出现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增加,而加入ERK1/2酶抑制剂U0126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下降(P<0.05)。 结论:栀子苷通过抑制VPO1/ERK1/2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雨蛙素建立小鼠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与AP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动物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AIM2,白介素-1β(IL-1β)与白介素-18(IL-18)mRNA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两组动物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基中IL-1β与IL-18的含量。结果: 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AIM2、IL-1β及IL-18 mRNA与蛋白在AP组PBMCs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AP组PBMCs合成分泌的IL-1β、IL-18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BMCs合成分泌的量(P<0.01)。结论: AIM2在AP模型PBMCs的表达升高,表明其形成的炎症小体在这些细胞被激活,进而促进炎症因子IL-1β与IL-18的产生,因此,AIM2可能成为临床AP治疗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模型组和STZ+osthole组(20 mg/kg)。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尿蛋白、尿素氮和肌酐以检测肾脏功能。H&E染色和PAS染色检测肾脏组织损伤程度,Sirius Red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程度。CD68和F4/80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的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alpha, IκBα)、p-IκBα和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STZ模型组相比,在蛇床子素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肾重/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脏组织结构紊乱、系膜基质面积、胶原纤维堆积、巨噬细胞浸润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磷酸化的NF-κB p65、磷酸化的IκBα和磷酸化的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而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诱导的肾脏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和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蛇床子素可能成为防治糖尿病相关肾脏损伤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NOX4)抑制剂GLX351322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形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和肝癌H22共培养,5 μmol/L(IC50)的GLX351322进行NIH3T3预处理。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活力,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AFs标志物α-SMA和FAP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AFs标志物α-SMA、Desmin、FAP、TSP-1、FSP、CyclinD的表达水平以及TGF-β1、Smad1的表达。H22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后,GLX351322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α-SMA的表达情况以及CAFs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GLX351322预处理后可以抑制NIH3T3的增殖,细胞活力下调,周期改变。同时可以下调CAFs标志物α-SMA、Desmin、FAP、TSP-1、FSP、CyclinD的表达,且TGF-β信号受到抑制。而在荷瘤小鼠模型中,GLX351322也可以显著抑制α-SMA的表达以及CAFs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论:NOX4抑制剂GLX351322可以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其作用和TGF-β信号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间歇缺氧(IH)组、间歇缺氧+生理盐水(IH+NS)组、间歇缺氧+依达拉奉(IH+EDA)组,每组6只。将4组大鼠放置在密闭式饲养舱内造模,NC组舱内氧气浓度维持在21%左右,IH组、IH+NS组、IH+EDA组定时输入纯氧气、纯氮气、压缩空气,使舱内形成缺氧-复氧循环(60 s低氧期+60 s复氧期),低氧期舱内氧浓度降至6%~7%,每日造模8 h(10∶00-18∶00),同时IH+EDA组大鼠每天造模前按照5 mg/kg剂量标准予以腹腔注射依达拉奉,IH+NS组大鼠按照同等剂量标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8周后采集大鼠血液标本及肾脏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肌酐(Crea)、尿素(Urea)水平;HE、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变化、纤维化程度;化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肾组织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消皮素D(gasdermin D, GSDMD)、IL-18 mRNA扩增水平。结果:间歇缺氧暴露后,大鼠血清Crea、Urea明显升高(P<0.01),肾小管发生病理损害、肾单位球囊间隙出现胶原纤维沉积,MDA含量增加、SOD活力降低(P<0.01),Caspase-1、NLRP3、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GSDMD mRNA、IL-18 mRNA扩增增加(P<0.01);而经过依达拉奉干预后,上述指标呈现出与间歇低氧暴露后相反的变化趋势,肾脏病理损害减轻(P<0.01或P<0.05)。 结论:慢性间歇缺氧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活化Caspase-1参与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介导肾脏损伤过程,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下调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焦亡通路的活化,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佛波酯(TPA)对顺铂(CP)的抗肿瘤作用及肾毒性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TPA在肺癌细胞A549、SPC-A-1中对CP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大剂量CP考察TPA对CP急性毒性的影响;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考察TPA对CP抑瘤率和肾毒性的影响;并检测TPA对CP引起肾脏氧化应激的作用。结果:1 ng/mL TPA显著增强CP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急性毒性实验中TPA降低CP的毒性,显著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荷瘤小鼠模型中TPA联合CP组瘤重(P<0.05)、血肌酐(P<0.05)和尿素氮水平(P<0.01)均明显低于CP组;HE染色结果显示TPA联合CP组中小鼠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CP组相比,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在TPA联合CP组中下降显著(P<0.01),而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联合组中明显上升(P<0.05)。 结论:TPA增强CP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且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TPA同时可降低CP的肾毒性,该作用可能与TPA抑制了CP引起的肾脏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准麻醉方法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8例。A组丙泊酚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5~55为目标靶控输注,用肌松监测仪闭环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用Vigileo监测调控液体输注;B组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经验进行麻醉深度的维持和管理。抽取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麻醉后1 h(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以及FoxP3-Treg值)、NK细胞值。结果: 与B组比较,T1、T2、T4、T5时A组CD4+升高,T2时A组NK细胞升高(P<0.05)。与T0时相比较,A组T1时CD4+、CD4+/CD8+均升高,B组CD4+、NK细胞均下降(P<0.05),T2时B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T3时A、B组CD3+、CD4+均明显下降,B组CD4+/CD8+下降(P<0.05),T5时A组CD4+升高,A、B组Tre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精准麻醉可以减轻全麻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祥艳  陈聪  孙云  张虹  高楚楚  陈舒 《金属学报》2018,23(12):1408-1414
目的: 探讨益肾抗瘤方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相关腹水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卵巢癌相关腹水患者分为试验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IL-2腹腔灌注治疗,试验组IL-2腹腔灌注联合益肾抗瘤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水控制有效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及Karnofsky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试验组腹水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CA125总缓解率及控制率分别为71.4%、9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9%、83.7%(P<0.05)。治疗后,试验组CEA、CA125、HE4及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及IgM、Ig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升高及周围神经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PFS为6.0(3~1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0(2~10)个月(χ2=8.113,P<0.01)。结论: 益肾抗瘤方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并发恶性腹水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小鼠心肌梗死(MI)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流式成像细胞分析术鉴定B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于镜下观察成骨成脂分化能力。LPS刺激BMSCs 48 h,提取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用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捕捉其形态和粒径大小,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表面标记分子及蛋白表达。建构小鼠MI模型并予以外泌体心脏局部注射,利用心脏超声、组织病理切片和PCR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分离的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73、CD105,未表达HLA-DR、CD14、CD34、CD45,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表达Alix、HSP70、Flotillin-1蛋白,流式成像仪检测到外泌体膜表面的CD63、CD9和CD81标记分子,粒径众数为69.2 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的外泌体注射小鼠心脏后,与PBS注射的MI对照组比较,心脏超声评价7天和28天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都显著增大(P<0.01,P<0.05),在第28天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减小(P<0.05),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面积减小(P<0.01),PCR检测到炎症因子IL-6、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趋附因子CCL2表达减少,CX3CL1表达增多,术后第14天最为明显。结论: LPS刺激的B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改善小鼠MI后心肌收缩功能和纤维化,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HIF-1α刺激剂组(脓毒症+DMOG组)、脓毒症+HIF-1α抑制剂组(脓毒症+Bay87-2243组),每组6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 CLP)建立脓毒症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浆炎性标记物IL-1β、IL-6、TNF-α,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MDA)以及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肠黏膜HIF-1α表达。HE染色检测肠黏膜病理学损伤。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以及HIF-1α显著上调(P<0.05);给予腹腔注射DMOG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IL-1β、IL-6、TNF-α、MDA水平(P<0.05);增加血浆SOD、CAT水平(P<0.05);HIF-1α表达上调(P<0.05),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Chiu'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口服灌胃Bay87-2243则得到相反的结果。 结论: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脓毒症炎性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好  贾虹  王晓霜  张鹭  蒋华 《金属学报》2023,28(1):42-50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MAGE-A3-DC-CIK的表型;流式细胞仪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CD133+干细胞,以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CIK、DC-CIK及MAGE-A3-DC-CIK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靶比为10∶1、20∶1、40∶1的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联合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建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DC-CIK或MAGE-A3-DC-CIK,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每隔2 d测量瘤体大小,21 d后取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表达。结果:分离获得细胞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分别达到88%、86%和90%的DC;MAGE-A3-DC-CIK组细胞表面CD8+CD3+、CD56+CD3+比例均高于DC-CIK组(P<0.01);经磁珠分选后获得CD133+细胞比例高达90.23%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与CIK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能力升高,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7的分泌水平升高,培养液上清处理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小,肿瘤重量轻,肿瘤组织内细胞稀疏,Ki-67阳性细胞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负载MAGE-A3的DC与CIK联合培养能促进CIK成熟,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性,并抑制移植瘤裸鼠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