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期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病例在全球多发,自苏格兰首次病例报道至今,已有33个国家通报了至少650例散发病例,相互间缺乏流行病学联系。患儿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表现初步推论,该疾患可能由感染所致。所有病例均排除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实验室检测发现半数以上患儿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阳性,部分鉴定为HAdV-41型,提示腺病毒与此疾患发病存在关联性。主流病因推测并提出腺病毒基因重组、辅助因素诱导病毒嗜性改变假说,尤其是超抗原假说引发了广泛热议,即HAdV-41感染诱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超抗原介导中毒性休克及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最终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分析、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诊疗规范、现行病例隔离管理及预防消毒措施等方面对本疾患相关信息进行更新,以期总结对本病发病机制及诊疗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海欣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0,(5):51-57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患者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高于2003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COVID-19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同时引起了人们的恐...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自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针对该病毒的安全、有效疫苗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疫苗(包括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展开综述,为研制SARS-CoV-2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近期在世界范围发生的一种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对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传染性较SARS-CoV、MERS-CoV强,是该病原体最大特点之一,且其感染后进展快、危害大。现已经过我国及全世界科学家努力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旨在对该病的认识进行梳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及其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现阶段各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目前面临的新的危机是SARS-CoV-2感染后给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神经、精神、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统的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包括并发症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被称之为长新冠(long COVID)或后COVID-19综合征。在未来数年,这些症状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保健成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恢复期的长期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房美钰;张乔;郭丽;任丽丽 《病毒学报》2025,(3):668-675
本研究针对病毒多抗原、多抗体亚型检测的需求,基于悬浮芯片技术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抗原蛋白多种抗体亚型的多重检测方法,为血清抗体特征的评估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快速的技术手段。以新冠病毒为研究模型,选用荧光编码微球作为反应载体,通过化学偶联技术将新冠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N)、刺突蛋白S2亚基(spike S2, S2)、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以及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 NTD)固定于微球表面。优化血液样本的稀释倍数和与微球的孵育时间后,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小鼠抗人IgG1、IgG2、IgG3和IgG4亚型抗体作为检测二抗,建立针对各IgG亚型的标准品体系,并根据中位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Intensity, MFI)对血样中的抗体亚型进行定量分析。所建立的检测体系可同时实现对SARS-CoV-2的N、NTD、RBD及S2四种抗原IgG亚型抗体的检测。其中,N-IgG1、NTD-IgG1、RBD-IgG1和S2-IgG1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4.38%、93.75%、90.63%和96.88%,特异度分别为100%、94.44%、100%和100%。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悬浮芯片的多重检测体系,能够高效检测新冠病毒N、NTD、RBD与S2四种抗原对应的IgG亚型,适用于血样中抗体亚型分布特征的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的形态及其形态发生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勤奋崔金明 黄小俊林伟谭冬艳 徐洁薇杨艺峰 张景强张欣 李晖郑焕英 陈秋霞鄢心革 郑夔万卓越 黄吉城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3,35(6):587-591
将SARS患者的咽拭子感染VeroE6细胞 ,用电子显微技术等对SARS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分离到的病毒粒子没带囊膜时直径大多约 5 0nm ,带有囊膜的直径约 10 0nm。通过RT PCR等证明 ,该病毒是新的冠状病毒。这些病毒可与SARS康复患者的血清呈强烈的阳性反应 ,表明此新的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的主要病原。文中还对病毒的发生机制和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突如其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暴发,不仅影响上海整体医疗模式的运作,更是对上海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保障患者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院级医疗核心管理工作制度”“专科化救治保障相关工作制度”“其他新冠相关专项工作制度”等多层级管理制度。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把灵活、智慧落实核心制度作为定点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持续改进并形成了一系列管理模式。本文为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8例不明原因晕厥的儿童给予进行直立倾料试验检查,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45例(69.71%)出现阳性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73例(50.34%)为血管抑制型反应;19例(13.10%)呈心脏抑制型反应;53例(36.55%)为混合型反应型,并且诱发因子多为持久站立。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血管迷走反应为主,持久站立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已经扩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了数十万人死亡.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的流行病学、致...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有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规模大、病死率低.其传染性、传播速度和疫情规模似乎具有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热稳定性好、耐RNase攻击及可全程监控操作的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质控品。方法: 分别扩增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含PAC位点)基因以及成熟酶蛋白A基因序列(含核糖体结合位点),先后插入质粒pET28a多克隆位点不同位置,构建通用重组载体pET28a/CP-A。合成包含ORF1ab基因、N基因和E基因三个靶标的特定核酸序列,插入到重组载体pET28a/CP-A中PAC位点的下游,构建包含靶序列的重组载体pET28a/CP-A/S。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采用硫酸铵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利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蛋白质进行物理表征。全能核酸酶消化形成的盔甲RNA,通过RT-PCR检测其残余核酸和热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包含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基因、成熟酶蛋白A基因和外源靶核酸的重组载体,目的蛋白在25℃、IPTG 0.3mmol /L、诱导14h时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纯化后,得到了大小均一、直径为23~28nm的病毒样颗粒,经核酸酶消化后RT-PCR检测,颗粒溶液中几乎无核酸残余且形成了包封靶基因的盔甲RNA。加速破坏试验表明该盔甲RNA无菌过滤后可在37℃稳定保持10天。结论: 在体外,利用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和成熟酶蛋白自组装包封外源靶序列制备的盔甲RNA,其热稳定性好,可全程监控整个检测过程,可作为核酸检测SARS-CoV-2的定性或定量质控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热稳定性好、耐RNase攻击及可全程监控操作的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质控品。方法: 分别扩增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含PAC位点)基因以及成熟酶蛋白A基因序列(含核糖体结合位点),先后插入质粒pET28a多克隆位点不同位置,构建通用重组载体pET28a/CP-A。合成包含ORF1ab基因、N基因和E基因三个靶标的特定核酸序列,插入到重组载体pET28a/CP-A中PAC位点的下游,构建包含靶序列的重组载体pET28a/CP-A/S。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采用硫酸铵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利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蛋白质进行物理表征。全能核酸酶消化形成的盔甲RNA,通过RT-PCR检测其残余核酸和热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包含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基因、成熟酶蛋白A基因和外源靶核酸的重组载体,目的蛋白在25℃、IPTG 0.3mmol /L、诱导14h时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纯化后,得到了大小均一、直径为23~28nm的病毒样颗粒,经核酸酶消化后RT-PCR检测,颗粒溶液中几乎无核酸残余且形成了包封靶基因的盔甲RNA。加速破坏试验表明该盔甲RNA无菌过滤后可在37℃稳定保持10天。结论: 在体外,利用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和成熟酶蛋白自组装包封外源靶序列制备的盔甲RNA,其热稳定性好,可全程监控整个检测过程,可作为核酸检测SARS-CoV-2的定性或定量质控品。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所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该病毒仍然在广泛传播,针对SARS-CoV-2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有限,因此寻找广谱中和抗体阻断SARS-CoV-2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成功表达并纯化了3株靶向SARS-CoV-2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的人鼠嵌合抗体,并且检测了这几株抗体对多种SARS-CoV-2假病毒和活病毒的中和活性。本研究表明这3株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SARS-CoV-2野生型假病毒,IC50分别为0.03 μg/mL、0.06 μg/mL、0.03 μg/mL。此外,这3株抗体对Alpha株假病毒、Delta株假病毒和Lambda株假病毒也具有广谱中和活性,并可以抑制SARS-CoV-2 Delta株活病毒的复制。机制研究表明,这些抗体可以阻断SARS-CoV-2的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融合,且RBD上的K417、E484和N501位点可能是其与这3株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16.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导致的感染性疾病.SARS-CoV-2感染人体后除作用于肺部的SARS-CoV-... 相似文献
17.
The pro-apoptotic properti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 structural proteins were studied in vitro. By monitoring apoptosis indicators including chromatin condensation, cellular DNA fragmentation and cell membrane asymmetr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enovirus-mediated over-expression of SARS-CoV spike (S) protein and its C-terminal domain (S2) induce apoptosis in Vero E6 cells in a time- and dosage-dependent manner, whereas the expression of its N-terminal domain (S1) and other structural proteins, including envelope (E), membrane (M) and nucleocapsid (N) protein do no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possible role of S and S2 protein in SARS-CoV induced apoptosis and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SARS. 相似文献
18.
Pedro Serrano Margaret A. Johnson Amarnath Chatterjee Bill Pedrini Kurt Wüthrich 《Biomolecular NMR assignments》2008,2(2):135-138
Sequence-specific NMR assignments of the globular core comprising the residues 1066–1181 within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p3e from the SARS coronavirus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triple-resonance NMR experiments with the uniformly [13C, 15N]-labeled protein. The backbone and side chain assignments are nearly complete,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ongoing NM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regular secondary structures has been derived from the 13C chemical shif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