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建材和产品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建筑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运行阶段、拆除与处理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涉及的具体碳排放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方法为活动因子乘以排放系数。活动因子按照各阶段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建材消耗量,运输方式、距离和运输重量,工程的机械台班数,建筑年能耗模拟值,材料再利用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以及材料再循环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选取马鞍山某住宅小区项目,对建筑生命周期及其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构成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6个阶段中运行阶段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为77.12%;随着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降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由50年的65.14 kg/m2·a增加到10年的132.05 kg/m2·a。  相似文献   

2.
开展建造阶段碳排放测算不仅可以作为城乡建设领域政策制定的数据支撑,而且对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探索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路径,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本文以某公共建筑为例,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研究案例施工现场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三类减碳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碳排放量的影响。测算边界内,研究案例共产生149.69tCO2,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5.20kgCO2;研究案例积极实施减碳措施,共计减少25.55tCO2,单位减碳成本为371.90 kgCO2/万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为研究案例,通过碳排放因子法对该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以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计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较传统施工方式有显著降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采用新型施工方式,降低了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一种绿色的新型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刻不容缓。当前针对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较少,其物化碳排放特征不清晰。本研究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一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研究案例,并以同一地区、层数相近的一栋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住宅作为对比。计算分析两栋案例物化各阶段碳排放,发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建材生产、施工建造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整个物化阶段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案例的减碳率为34.30%,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设工程碳排放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据着很大比例。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普及,如何计量和控制建设工程碳排放是众多学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且在传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的基础上,选取工程建设阶段作为研究重点,提出了基于工程造价视角的工程建设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同时首次提出了在工程造价阶段对工程建设碳排放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研究有助于建设工程碳排放量化方法的进一步细化,对如何减少和控制建筑领域碳排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预制拼装再生混凝土小型综合管廊特点,以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ttom-up模式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明确了碳排放控制边界,进行了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基于各阶段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类型及作业时间等参数,结合《2018年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及能源消耗与燃料碳排放标准,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结合工程算例进行碳排放核算,得到了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碳排放比例,明确了碳排放主要控制阶段,推荐了对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晏子雄  贡鑫茹  朱敏涛 《绿色建筑》2024,(1):115-118+122
预制混凝土管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它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研究发现,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大,降低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针对预制混凝土管片生产阶段的碳排放研究甚少。以隧道工程中的预制混凝土管片为例,提出预制混凝土管片在预制工厂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计算每个阶段的碳排放量,为预制混凝土管片节能减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最大,且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是建筑减排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大部分建筑减排研究主要针对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对于轻钢结构建筑的研究较少,针对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更少。本研究构建了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北京某轻钢结构建筑为案例,通过计算物化阶段的碳排放,分析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建造各阶段的碳排放,发现轻钢结构建筑在各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确定建筑物建造过程碳排放的计算边界入手,将建筑建造过程碳排放分解为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场内运输和施工临设等六个部分,利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单位机械台班能源消耗量等基础数据,提出了建筑物建造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以北京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北京铸造厂南区限价商品住房项目10栋高层住宅采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介绍预制构件的吊运和安装,与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费用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比对,其预制率为16.4%,碳排放强度减少161.55 kg/m~2,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首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酒店——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为例构建了酒店运行阶段碳足迹模型,引入了客人碳足迹对酒店客人人均碳排放指标进行量化,并开发了碳足迹记录软件。本酒店理论碳减排19.7%,经过全年实际运营数据分析,酒店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为105.25 kgCO_2/(m~2·a),较普通酒店碳排放降低了35.63%,客房区域客人碳排强度为10.32~15.51 kgCO_2/(p·a),酒店客人人均碳排放强度为48.76 kgCO_2/(p·a),空调碳排放和照明碳排放是降低酒店碳排放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探索低碳酒店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碳排放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影响重大,在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Slope 值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2006~2017 年建筑业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7 年,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建筑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南部地区排放量较大,其他区域排放量较低。大部分省份建筑业碳排放量为中速和缓慢增长型,建筑业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建筑业碳排放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呈缓慢波浪式上升态势。建筑业碳排放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波动变化趋势,集聚程度较低,但局部空间关联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建筑业碳减排管理的差异化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量。平均来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为326.75kg/m2;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增加,超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是多层建筑的1.5倍;土建工程的碳排放量占到物化阶段的75%左右,而钢筋、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土建工程的80%以上。分别以建筑层数和建材用量为自变量做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比,发现以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为自变量的预测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
施工过程碳排放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碳排放的优化控制可带来较大的减排效应。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碳排放特性分析,构建了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施工碳排放计量模型和方法,选用某展馆钢结构桁架拼吊装工程进行实例分析,设计了 3 种施工方案情景,共 36 种机械配置方案,分别进行离散仿真模拟,从碳排放、成本、进度3 个目标分别进行了统计和情景对比分析,实现了施工碳排放的准确测评以及低碳约束下施工方案的优选,是对传统碳排放计量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针对城镇化发展对建筑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对我国 30 个省份进行建筑业碳排放量的测算,据此划分了高排放、中排放和低排放 3 个区域。以三大碳排放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以便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通过 EKC 曲线模型确定了城镇化与对建筑业碳排放的相关性,将城镇化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 4 个变量,并通过拓展的 STIRPAT 模型去分析各个变量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大碳排放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与建筑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 4 个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耗能逐渐增多,是造成温室气体含量骤增的原因之一,其中施工阶段温室气体集中排放且排放强度高,是核算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难点之一。以 CO 2 为研究目标,参考建筑造价方式得出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并通过福建省相关项目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碳排放特征和规律,从建筑碳排放政策法规、建筑材料的选取、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提出减排策略,为政府、企业等各方拟定减排对策提供了便捷可查的资料,促进建设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研判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排放案例的分析,探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源结构特征和碳排放测算存在的问题,提出物化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和节碳量建议值,得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降碳贡献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链成熟程度、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以及运维拆除阶段的减碳意识和理念。从制度保障、规划设计、构件的预制运输、现场装配、运维和拆除等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