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奥司他韦神经精神学不良事件(neuropsychiatric ad-verse events,NPAEs)信号,为用药监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n,ROR)法对FAERS数据库中于2004-2020年上报的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和分析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和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ED/SOF)上市后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两药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接收的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使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术语对报告中ADE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有信号的AD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最终得到SOF/VEL信号16个,LED/SOF信号18个。两者ADE重叠信号7个,主要为全身、胃肠、肝胆、神经及精神系统损害,且均有HBV再激活风险。SOF/VEL较为特异的ADR有食欲增加、酒精滥用和月经出血过多;LED/SOF较为特异的ADR有非急性卟啉病、胆管上皮细胞癌和冷球蛋白血症。结论 该研究有效利用ROR法和IC法挖掘出SOF/VEL和LED/SOF的ADR风险信号,为两药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测定人血浆中奥司他韦和羧酸奥司他韦浓度的方法。方法内标选用奥司他韦-d3和羧酸奥司他韦-d3,血浆样品处理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的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C18Plus,2.1 mm×50.0 mm,5.0μm,以含0.1%乙酸水溶液和纯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奥司他韦(m/z 313→166)羧酸奥司他韦(m/z 285→197)和内标奥司他韦-d3(m/z 285→138)和羧酸奥司他韦-d3(m/z 339→251)。结果奥司他韦和羧酸奥司他韦分别在0.05~180 ng·m L-1,4~720 n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美国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分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和卡培他滨相关心脏毒性的特点。方法 提取FAERS系统2004年1月至2022年9月5-FU和卡培他滨所致心脏不良事件的信息,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 PRR)进行联合检验,确定风险信息。结果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分析,在5-FU和卡培他滨引起的不良事件中,心脏相关不良事件构成比分别为4.01%、2.11%。与数据库的背景药物相比,5-FU引起的射血分数降低、心脏假性动脉瘤、心功能不全、心肌病、心源性休克、心包炎/积液、心电图异常、心脏血栓形成、心绞痛、心室疾病、胸痛、二尖瓣关闭不全都产生了阳性信号;卡培他滨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病、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风险也显著升高。上述不良反应大部分与说明书和其他文献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方案中建议试用的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检测该ADE信号,重点评估胃肠、肝肾、神经以及代谢等系统所涉及的安全信号。结果纳入分析的11170959份ADEs报告中,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s报告共10120份,发现该药不良反应信号累及多个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急性胰腺炎(ROR=4.32,IC-2SD=1.65)、细胞溶解性肝炎(ROR=20.90,IC-2SD=3.66)、高甘油三酯血症(ROR=27.80,IC-2SD=4.07)、脑室扩张(ROR=58.04,IC-2SD=4.26)、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ROR=165.80,IC-2SD=6.10)等;另有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信号包括呼吸急促(ROR=5.27,IC-2SD=1.79)、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ROR=122.34,IC-2SD=5.48)和线粒体毒性(ROR=225.12,IC-2SD=5.61),药物-不良事件组合的时间扫描图谱显示这3种安全信号与该药关联性较强。结论基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显示,COVID-19疫情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除密切关注该药的急性胰腺炎、肝功能不全、高甘油三酯血症、脑室扩张、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外,也应注意可能的呼吸急促、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线粒体毒性等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广谱抗生素作为经验性首选单一疗法对脓毒症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30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注射(各15例),总疗程7d。结果经治疗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患者具有较低的降钙素原(PCT)和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和0.000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1)组3例患者死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组6例死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两组ICU住院日、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5例患者痰培养发现鲍曼不动杆菌,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仅3例,两组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对于非院内感染菌所致脓毒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疗效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可能增加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在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78例受试者分别空腹和餐后口服75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奥司他韦和奥司他韦酸的全血浓度,用WinNonlin 8.2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空腹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奥司他韦Cmax、AUC0-t、AUC0-∞分别为(52.07±23.44)和(50.54±16.09)ng·mL-1、(150.8±32.0)和(153.6±29.3)h·ng·mL-1、(154.2±32.2)和(157.8±30.9)h·ng·mL-1;奥司他韦羧酸盐Cmax、AUC0-t、AUC0-∞分别为(259.66±42.65)和(267.10±44.06)ng·mL-1、(3 235.1±549.9)和(3 321.6±567.5)h·...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7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高热反复情况、症状缓解时间、病程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92.00%(χ2=9.016,P=0.003);研究组高热反复发作发生率为9.14%(32/350),低于对照组的16.86%(59/350)(χ2=9.208,P=0.002);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及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25.14%,低于对照组的36.57%(χ2=10.713,P=0.001)。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加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促进病情康复,缩短病程,减少病情反复发作,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患者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个体化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对2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YP3A5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C/D)比值的差异。结果:肾移植患者CYP3A5(A6986G)基因多态性,CYP3A5*3的发生频率为50%,CYP3A5*1/*3基因型与*1/*1基因型患者C/D比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C/D比值均显著低于*3/*3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的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CYP3A5*1/*3基因型和*1/*1基因型患者拟取得相似的血药浓度要比*3/*3型患者需服用更高剂量的他克莫司。分析肾移植患者的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关系,可指导其术后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尽管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液HIV RNA载量和增加CD4细胞计数,使机会感染的发病率和HIV/AIDS及其相关性肿瘤等的病死率降低,但由于药物本身存在毒副作用及代谢毒性,加之HIV耐药性逐年增加,这种治疗方案非常复杂.埃替格韦是继雷特格韦之后美国FDA批准的第二个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也第一个喹诺酮类抗HIV药物.本品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对病毒产生快速和持续的抑制作用.(埃替格韦+cobicistat+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复方片剂的病毒抑制作用可与标准治疗方案(依法韦仑+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媲美,而其CNS和精神方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这种四药合一的复方片剂(每日1次)为临床医师治疗初治及复治HIV感染提供了一种新选择.本文对埃替格韦的合成方法、药理学及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托法替布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FAERS 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托法替布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托法替布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总数63369例,排除无效信号后,得到ADE信号170个,涉及14个系统。发生频次高的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信号强度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胆囊腺癌、恶性息肉、甲状腺髓样癌、皮肤乳头状瘤、消化性溃疡出血、胃肠粘膜充血、细菌性膀胱炎、潜伏性结核、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报告例数最多,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多为女性、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患者。结论: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女性患者使用托法替布后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取2015年第1季度—2021年第2季度共26个季度的与AIs相关的ADE报告,数据规范化后,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ADE报告进行数据筛选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以AIs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16 501份,筛选后得到ADE信号1 150个(依西美坦209个,来曲唑377个,阿那曲唑564个),累及23个系统,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前50位的ADE中未在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有47个(依西美坦15个,来曲唑11个,阿那曲唑21个),新信号主要集中在血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结论 本研究挖掘出的常见ADE信号和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一致,但3种AIs的ADE具有差异性且发现新信号,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恩美曲妥珠单抗的不良事件信号,为其安全风险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的恩美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获得恩美曲妥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中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相关数据,探讨该药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同时检测FAERS数据库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不良事件信号,检索时限从2015年第3季度该药上市至2019年第3季度共17个季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经过多重筛查,ROR法与PRR法得到信号均一致合计41个且挖掘出33个未在说明书收录的警戒信号。其中较强的信号主要集中在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血管性水肿、听觉迟钝、高钾血症等,系统器官分类(SOC)涉及信号个数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等,同时也挖掘出该药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结论: 利用挖掘FAERS数据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上市后的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地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不良事件(ADE)信号的挖掘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2017年1季度至2021年3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左乙拉西坦的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分析处理数据后共得到622个有效信号,涉及24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妊娠期及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等方面,发现说明书中未出现的信号累及器官系统有6个。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左乙拉西坦ADE信号挖掘可促进左乙拉西坦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陈佳  陈力  普燕芳  王双梅 《肿瘤药学》2022,12(5):632-639
目的 挖掘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7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共19个季度内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去重后共检出654个ADE信号,累及27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氟尿嘧啶的ADE信号主要集中在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疾病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等;卡培他滨的ADE信号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等。在消化系统毒性方面,两种药物均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区别在于氟尿嘧啶与血液系统毒性、心脏相关毒性关联性更强,而卡培他滨与皮肤相关毒性关联性更强。结论 检出的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ADE信号中,大多数与药品说明书重合性较好,证明了本研究的可靠性。本研究还发现了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E,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托伐普坦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托伐普坦ADE数据,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获得目标药物托伐普坦A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塞利尼索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挖掘2019年3季度—2023年3季度期间塞利尼索ADE报告,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挖掘的信号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以塞利尼索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4 991例,涉及19 868个PT。经过计算筛选后得到塞利尼索ADE信号118个,涉及16个SOC。塞利尼索ADE信号与已知的相关安全性信息基本一致,ADE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另外还检出药品说明书未收录的ADE信号53个,如便秘、跌倒、嗜睡和肾功能异常等。结论 基于FAERS的大数据可全面深入分析药品上市后的ADE,提示临床在治疗初期应密切关注塞利尼索胃肠道毒性、血液学毒性以及说明书未提及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乌司奴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联合综合标准法(MHRA)对FAERS数据库2017年第1季度—2021年第4季度中以乌司奴单抗为首要怀疑药品的ADE报告进行信号挖掘,所得信号利用MedDRA规范进行汉化和系统归类并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的药物ADE中首要怀疑药物为乌司奴单抗的ADE报告共39 650份,其中女性占多数(52.67%);年龄多集中在18~64岁(46.84%);报告者以医务专业人员总计上报(55.95%)较高;报告国家前5位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近5年以2020年上报数量最多,2021年出现下降趋势。对以乌司奴单抗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筛除后,最终获得乌司奴单抗ADE信号报告数38 733个,共496个信号。根据MedDRA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分类,对有信号的PT进行SOC分类排序,共发现有信号的SOC 22个。发现了说明书未提及的一些新的ADE,如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各种手术及医疗操作、肝胆系统疾病等。结论 乌司奴单抗常见ADE信号与说明书具有一致性,但累计SOC分类与说明书具有差异性,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利拉鲁肽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利拉鲁肽2010年一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共37个季度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56 396条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合并同义词后使用ROR与PRR法,经过二次筛选,得到ADR信号87个,主要集中于胃肠道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用药部位损害、内分泌紊乱等方面。结论: 对利拉鲁肽ADR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避免应用于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