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评价神经系统用药处方精简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以"神经类药物"、"处方精简"和"老年患者"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Host、MEDLINE、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 and ProQuest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并按设计要求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0项RCT,共纳入患者3 509例,质量为高、中、低者分别为6、5、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对神经类药物的处方精简可以降低跌倒发生率(OR 0.45,95% CI 0.28~0.74,P=0.002),对死亡率(OR 0.82,95% CI 0.44~1.53,P=0.53)、住院率(OR 0.42,95% CI 0.14~1.28,P=0.13)及不良反应(OR 1.18,95% CI 0.89~1.57,P=0.24)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神经类药物的处方精简明显降低了65岁至79岁患者跌倒风险(OR 0.44,95% CI 0.27~0.74,P=0.002),有效降低了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跌倒风险(OR 0.07,95% CI 0.02~0.21,P<0.000 01),采用直接精简神经类药物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OR 0.16,95% CI 0.07~0.37,P<0.000 1)。结论:神经类药物的处方精简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可以减少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双联治疗和华法林三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研究,1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与华法林三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三联治疗相比,常规剂量NOACs双联治疗可以降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72,95% CI:0.64~0.82,I2=0%,P<0.01)、主要出血(OR=0.71,95% CI:0.58~0.87,I2=0%,P=0.000 9)、颅内出血(OR=0.28,95% CI:0.11~0.70,I2=0%,P=0.006)的发生。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49,95% CI:0.40~0.62,P<0.01)、主要出血(OR=0.52,95% CI:0.36~0.75,P=0.000 4)的发生。亚组分析显示:常规剂量NOACs可以降低CrCl ≥ 80 mL·min-1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OR=0.57,95% CI:0.35~0.92,P=0.02)和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61,95% CI:0.42~0.89,P=0.01)的发生。低剂量NOACs会增加≥ 75岁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的发生(OR=1.57,95% CI:1.06~2.33,P=0.02)。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30 ≤ CrCl<50 mL·min-1患者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的发生(OR=0.53,95% CI:0.30~0.92,P=0.02)。结论: 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与华法林三联治疗在有效性方面相当,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三联治疗。对于年龄≥ 75岁和CrCl ≥ 80 mL·min-1患者推荐常规剂量NOACs,30 mL·min-1 ≤ CrCl<50 mL·min-1患者推荐低剂量NOACs。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药、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我国SAP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31。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3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2 393例患者,其中胰腺感染组827例,非感染组1 5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AP类型为胆源型(Or=1.42,95% CI:1.11~1.8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MD=2.44,95% CI:1.79~3.08)、入院时Ranson评分(MD=0.74,95% CI:0.54~0.94)、禁食>15 d(OR=3.02,95% CI:1.69~5.40)、胰腺坏死(OR=3.91,95% CI:1.57~3.91)、胃肠功能障碍>5 d(OR=5.49,95% CI:.91~7.70)、糖尿病并发症(OR=3.31,95% CI:2.10~5.21)、机械通气(OR=1.94,95% CI:1.53~2.45)、机械通气时间(MD=9.86,95% CI:9.15~10.56)、外科手术治疗(OR=4.31,95% CI:2.90~6.41)、低氧血症(OR=3.36,95% CI:2.75~4.10)、SIRS(OR=3.84,95% CI:2.55~5.77)、MODS(OR=4.19,95% CI:2.79~6.30)、血清白蛋白(MD=-8.51,95% CI:-9.21~-7.82)、血清肌酐(MD=110.53,95% CI:78.25~142.82)和血钙水平(MD=-0.29,95% CI:-0.37~-0.21)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SAP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早期予以预防用抗菌药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非布司他相比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风险做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20年第1期)、CNKI、CBM、VIP、Wanfang数据库,搜集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提取资料工作,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RCT,包含12 4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种方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OR=1.09,95% CI(0.94,1.27),P=0.24],但随着非布司他日剂量的增加,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也就越大;非布司他相比别嘌醇,心血管死亡及任意原因引起的死亡的风险更高[OR=1.32,95% CI(1.02,1.72),P=0.03]、[OR=1.24,95% CI(1.02,1.50),P=0.03],亚组分析中,对于痛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布司他的心血管死亡以及任意原因引起的死亡风险高于别嘌醇[OR=1.35,95% CI(1.04,1.76),P=0.02]、[OR=1.24,95% CI(1.02,1.50),P=0.03],对于痛风不仅限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布司他与别嘌醇相比,其导致的心血管死亡与任意原因引起的死亡的风险并无显著区别[OR=0.77,95% CI(0.21,2.85),P=0.69][OR=1.29,95% CI(0.41,4.05),P=0.66]。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不论痛风患者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都可能随着非布司他日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死亡风险(心血管相关死亡及任意原因引起的死亡)方面,对于痛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布司他的风险高于别嘌醇,而对于痛风不仅限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种药物所引起的死亡风险并没有差别。但是考虑到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的新的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风险因素,建立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接受氯氮平治疗的63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值分为超标组(≥ 600 ng·mL-1)140例和对照组(<600 ng·mL-1)49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性别(OR=4.127,P<0.001)、BMI (OR=1.074,P=0.01)、日剂量(OR=1.013,P<0.001)、发热(OR=19.266,P<0.001)、氯氮平服药史(OR=2.505,P<0.001)、联用美托洛尔(OR=2.446,P=0.007)、联用普萘洛尔(OR=2.493,P=0.003)是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AUC达到0.87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最佳一致性。结论:性别、BMI、剂量、发热、服药史、联用美托洛尔、联用普萘洛尔是豫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具有最佳辨别力和出色的校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促进利拉鲁肽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使用利拉鲁肽降糖疗效的因素。方法:以华东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间使用利拉鲁肽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和比较患者首次使用利拉鲁肽3个月及以上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 (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质量的差异,分成疗效达标(治疗后HbA1c<7%或下降幅度>1%)和疗效未达标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基线数据差异,包括基本信息、检验指标,还有合并用药情况,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降糖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HbA1c、BMI和体质量指标分别下降(1.13±2.04)%、(0.77±1.48) kg·m-2、(2.41±4.04) kg。140例(60.9%)患者达到预期的降糖目标,90例(39.1%)未达标。研究还发现2组患者的年龄、DM病程、体质量、性别和联用胰岛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P=0.044、P=0.016、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联用胰岛素对利拉鲁肽降糖疗效影响有显著意义[P=0.004,OR=0.907,95% CI (0.848,0.969);P=0.000,OR=0.151,95% CI (0.058,0.396)]。结论:首次使用利拉鲁肽时,患者的年龄、DM病程、体质量、性别和联用胰岛素与其降糖疗效达标相关,年龄和联用胰岛素是影响利拉鲁肽疗效的主要因素。临床个体化用药时,可评估以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癫痫患儿HLA-B基因多态性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引起斑丘疹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服用OXC后引起斑丘疹16例和未发生斑丘疹的135例癫痫患儿,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151例癫痫患儿的HLA-B等位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OXC引起的斑丘疹与HLA-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的HLA-B*070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13%(9/32),2.43%(9/370)和2.14%(103/4 816)。HLA-B*0702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在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R=26.51,95% CI:4.40~82.58;P<0.01,OR=27.45,95% CI:13.08~57.65)。HLA-B*4032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在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6.19,95% CI:0.90~0.99)。此外,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的HLA-B*400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2),3.78%(14/370)和0.53%(27/5 117)。HLA-B*4001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在OXC-MPE组和OXC-耐受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08,95% CI:1.00~9.08)。结论: 我国新疆癫痫患儿中HLA-B*0702HLA-B*4032等位基因可能是OXC诱发斑丘疹的风险等位基因,其中HLA-B*0702等位基因的风险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激素替代周期(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对单胎和双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随访信息系统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FET患者接受HRT和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s,NC)内膜准备的新生儿信息,按单胎和双胎形成2个队列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RT和先天性畸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 989例新生儿,其中单胎新生儿HRT组4 440例,NC组3 543例;双胎新生儿HRT组2 766例,NC组2 240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T不是单胎先天性畸形(OR=0.84,95% CI:0.53~1.34)、早产(OR=0.97,95% CI:0.82~1.14)和低出生体质量(OR=0.98,95% CI:0.81~1.18)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RT也不是双胎先天性畸形(0R=0.27,95% CI:0.06~1.26)、早产(OR=1.37,95% CI:0.87~2.15)和低出生体质量(OR=0.94,95% CI:0.80~1.11)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ET患者HRT不影响单胎和双胎新生儿的先天性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药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骨折手术的75岁以上的患者资料,包括基线特征、长期用药情况及术后谵妄等,按照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2组(谵妄组和无谵妄组),分析2组各指标差异,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465例患者,谵妄组34人,无谵妄组431人。用回归模型分析谵妄的高危因素,得到2种预测模型,模型Ⅰ:DIM数量(P=0.001,95% CI:1.392~3.583)和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rCl)<60 mL·mL-1P=0.032,95% CI:1.084~5.887)有显著性差异,髋部骨折有边缘意义;模型Ⅱ:使用DIM(P<0.001,95% CI:2.315~9.949)和CrCl<60 mL·mL-1P=0.032,95% CI:1.094~5.871)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有边缘意义。结论:长期服用DIM和肾功能异常能是高龄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风险因素,药师可加强对术前用药的全面审查,辅助医生预判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结局,并可做好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用于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各大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确定纳入的原始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临床研究,涉及1 3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RR=0.50,95% CI (0.37,0.67),P<0.000 01]低于ACEI/ARB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改善显效率[RR=1.67,95% CI (1.34,2.07),P<0.01]和总有效率[RR=1.16,95% CI (1.07,1.25),P<0.000 01]高于ACEI/ARB组,有效率[RR=0.79,95% CI (0.64,0.98),P=0.04]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心血管相关死亡率[OR=0.51,95% CI (0.21,1.23),P=0.13]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症状性低血压、高血钾和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有效,与ACEI/ARB类药物相比,该药可进一步降低该类患者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寻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非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857名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857名患者中,共有53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基因编码区C1236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的联系。方法: 在PubMed、Springlink、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检索有关ABCB1 C1236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的病例对照试验。纳入文献的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 癫痫患者中耐药2 699例, 药物敏感3 9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 C1236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种族亚组分析显示, 亚洲和印度人群结果和总体人群一致。但高加索人群中, 等位基因模型下, ABCB1 C1236T与癫痫耐药具有相关性(OR=1.22, 95%CI: 1.02~1.47, P=0.03)。而突尼斯人群中, C1236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在5种基因模型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等位基因模型(OR=0.50, 95%CI: 0.35~0.72, P=0.000 2);共显性基因模型CC/TT(OR=0.28, 95%CI: 0.13~0.59, P=0.000 8);共显性基因模型CT/TT(OR=0.40, 95%CI: 0.21~0.78, P=0.007);显性模型(OR=0.33, 95%CI: 0.18~0.62, P=0.000 5);隐性模型(OR=0.49, 95%CI: 0.27~0.88, P=0.02)。结论: ABCB1 C1236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在总人群, 亚洲以及印度人群中未发现相关性, 但在高加索和突尼斯人群中可能具有相关性。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艾普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6月20日。纳入以艾普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RCT,1 971名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内镜下黏膜愈合率高于奥美拉唑(OR=1.40,95%CI:1.13~1.73,P=0.002)、Hp清除率高于奥美拉唑(RR=1.06,95%CI:1.01~1.11,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RR=0.80,95%CI:0.66~0.98,P=0.03),对患者的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以及疼痛等症状的缓解强度与奥美拉唑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普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抗凝方案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6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未抗凝组、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年内累积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437例患者,其中未抗凝组88例(20.14%)、华法林组157例(35.93%)、达比加群酯组192例(43.93%),抗凝率79.86%。与未抗凝组相比,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能显著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80.70%vs.42.00%vs.22.90%,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2.27%vs.22.29%vs.9.90%,P<0.05)、全因死亡率(12.50%vs.3.82%vs.0.52%,P<0.05)以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3.86%vs.7.01%vs.4.17%,P<0.05);与未抗凝组和达比加群酯组相比,华法林组显著增加小出血事件发生率(12.50%vs.21.02%vs.10.42%,P<0.05),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能进一步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和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未抗凝治疗(0.371,95% CI:0.210~0.655,P=0.001)以及出血史(0.101,95% CI:0.032~0.319,P<0.01)是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达比加群酯(2.908,95% CI:1.565~5.404,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抗凝不足,抗凝治疗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促进抗凝治疗规范化及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围绕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的重症患者,探索影响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MB)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感染CRAB患者的基本特征、感染情况、治疗方案等信息,首先以细菌清除率和感染缓解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而后以28 d全因死亡率为次要结局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并比较部分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结果: 共纳入68例以PMB治疗的患者,其细菌清除率、感染缓解率分别为39.7%,44.1%,而28 d全因死亡率为41.2%。围绕主要结局指标,使用PMB疗程>7 d的患者相较于疗程3~7 d患者,有更高的细菌清除率与感染缓解率。对于次要结局指标,PMB疗程以及PMB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结合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AB清除患者的PMB峰浓度以及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更高,同时发生肾毒性患者具有更高的PMB谷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B治疗中,患者疗程应大于7 d以保证疗效,同时应重点关注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治疗结局;安全性方面PMB引起的肾毒性则可通过测定PMB谷浓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血流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提供潜在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患者28 d临床结局评价CRE血流感染相关死亡预测因素和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肺部感染(P=0.020)、感染(首次血培养阳性)前机械通气(P<0.01)和替加环素的暴露(P=0.020)是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替加环素的经验性使用(P=0.006)和感染早期较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P=0.016)与CRE血流感染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独立相关,而合适的目标性治疗(P=0.013)则是改善临床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Kaplan-Meier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为基础的目标性联合疗法似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P=0.053)。结论: 及时有效地控制原发肺部感染,加强机械通气等医院感染控制,关注感染早期C反应蛋白基线水平的监测,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改善CRE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J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