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补中祛瘀散”加减治疗奶牛子宫疾病刘忠,金志奎(内蒙古扎赉特旗兽医卫生监理所137600)(内蒙古扎赉特旗食品公司卫检股)产后子宫疾病是母畜的常发病,尤以高产奶牛较多发。往往造成母畜生殖机能紊乱或不育,严重者亦可导致死亡。为加快奶牛产后子宫复原,尽早...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生产性瘫痪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代谢病,发病后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以3~6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发病较多,一般情况下在产后3d左右发病。1病因主要由于奶牛产后钙质随着乳汁大量排出体外,血钙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使机体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⑴因为奶牛分娩前后甲状旁腺分泌机能减弱,奶牛自身动用机体骨骼钙的能力降低。⑵奶牛怀孕后期胎儿迅速发育消耗大量的钙质。⑶奶牛分娩前后肠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也出现减弱。⑷不论什么病因导致的最终结果,发病奶牛血钙含量下降至每100m l血钙3~7.8m g,低于每100m l血钙正常值10m g的水平。2…  相似文献   

3.
<正>1病因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是由于奶牛产后血钙过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其产后瘫痪、卧地不起。从临床发病率来看,晚秋至初春发生较多,怀孕第1胎及第3胎以上的奶牛多见,只有第2胎少见。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胎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1)钙随初乳丢失  相似文献   

4.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常见营养代谢疾病。病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走路不稳,常卧地不起,甚至四肢瘫痪或者昏迷等特征。奶牛多数在产后三天患病,高产牛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5.
瘤胃酸中毒     
<正>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奶牛。主要是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以1~3胎的奶牛发病最多,7胎后的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临产牛和产后三天内的发病较多。发病与产奶量成正比例关系,产奶量愈  相似文献   

6.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南方奶牛基地,存栏奶牛3万余头,奶牛产科疾病较多,特别是产后败血症时有发生.奶牛产后败血症,又称产褥热,是奶牛产后一种常见而又难治之症,尤其在炎热季节分娩,或产后胎衣不下手术剥离的奶牛,最易引起突然发病和死亡,对奶牛产生危害很大.笔者自拟"复方十草汤"煎汁内服治疗,先后共收治病牛50余例,全部治愈,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某奶牛场负责人反映,场内屡次发生奶牛产后厌食、大便带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产奶量下降的症状,发病牛数量较多,有些奶牛来不及诊治,最后因便血而死亡。经到场调查,结合饲养管理及临床症状,诊断为真胃移位。本文分析奶牛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养牛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乳热病,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属于严重的代谢疾病,也是奶牛常发病。一般多发生于产后12~48h,四胎以上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以产后24h内发病最多,亦有在怀孕期或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数天发生的,但比较少见。因其发病急,病情严重,如治疗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得当,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患牛以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通常在产后12~72小时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河南乡赵某饲养5头奶牛,2011年有1头奶牛产后第2天发病。病牛有短暂的兴奋不安,对外界反应迟钝,继而精神沉郁,肌肉震颤,口流清涎,运步异常,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四肢无力,摔倒在地,不能  相似文献   

10.
奶牛围产期是指怀孕母牛产前产后各15天期间,产前15天为围产期。产后15天围产后期。由于临近生产或刚刚生产过.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身体虚弱,抗病力差.是奶牛疾病的常发病高发期,一旦发病或处理不当将会给奶牛造成严重危害。笔者根据多年来技术服务实践总结出奶牛围产期常发病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12.
酮症(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使一批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给奶牛生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酮症一般多发生在高产或分娩次数较多的奶牛。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分娩后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胃肠蠕动停止。呼吸深而缓慢,呼出的气体中有丙酮的气味。心率快而弱,知觉丧失。血糖、血钙含量下降。酮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慢性缺钙,以及产前高产奶牛体内糖分解代谢水平主动急剧升高,特别是当高产奶牛分娩前后由于天气、饲料等原因导致采食量下降,此时奶牛血液中的血糖等能源物质不能满足这一生理需要,导致高产奶牛分娩后1周之内易发生产后瘫痪。加强对临产母牛的监护和饲养,提早采取措施防范。一旦发病及时治疗,对防制奶牛产后瘫痪能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阎克敏(甘肃省镇原县畜牧兽医站744500)子宫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繁殖的常发病,在奶牛生产中危害极大,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13例,均治愈。报告如下:1病因奶牛产后气血虚弱,抵抗力下降,如果在分娩、助产时...  相似文献   

14.
一例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牛,特别是奶牛.主要是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以1~3胎的奶牛发病最多,7胎后的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临产牛和产后3 d内的发病较多.产奶量愈多,发病率愈高.笔者于2005年夏季带学生在临夏市某兽医站实习时遇到一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川奶业》2009,(2):27-28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己成为广大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奶牛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的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就谈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介绍加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较常发生于奶牛,尤其是围产期高产奶牛发病率更高。由于肝脏脂肪浸润,不仅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机能,而且常继发或伴发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生产瘫痪及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等疾病,结果降低奶牛产奶量和繁殖力,甚至影响机体免疫力,对奶牛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近年来对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研究较多,但河北省奶牛脂肪肝发病状况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我省某国营奶牛场奶牛脂肪肝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兽医临床难治的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高产或分娩胎次较多的青壮年奶牛,急症者产后1~3小时,慢者2~6天出现临床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急,恢复慢,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一般的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依据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并辅以乳房送风的治疗方法,治疗奶牛产后瘫痪24余例,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给养牛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产后瘫痪多因产前营养不良或产后泌乳过多引起,一般产后3d内发病居多,特别是高产奶牛多发。一般认为与钙、磷比例失调,缺乏运动,饲草料搭配比例失衡,管理不当和地面潮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