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典型区域建设农村集中住宅区和生态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紧迫社会任务。论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苏南农村集中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了人居环境改善技术,提出了循环型社区的建立方法,以期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延川 《山西建筑》2010,36(7):36-37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发展战略,联系目前农村规划的背景,探讨了目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的内容,分析了城乡统筹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宋国栋 《居业》2021,(1):35-3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希望可以优化乡村住宅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改善乡村风貌,提高人居环境适宜性.为此,本文分析了乡村住宅人居环境现状,并研究了人居环境优化设计意义以及策略,希望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脚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落实.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为核心方面,所以,按照科学规划的方式开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面貌。要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应先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可以具有适度超前的特点,按照城乡统筹性质,科学的进行布局,依照规划按步骤进行建设工作,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助力新农村建设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建筑具体凸显出的问题入手,将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特点进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5.
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把人居环境建设列为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将其作为当前“特别要突出抓好的方面”加以强调。为做好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福建省的实际,省建设厅开展了《村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制定的研究工作。现就编制《指导目录》的一些思路,结合对如何编制《指导目录》的认识,谈谈体会。一、理解人…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来说,新农村建设是否取得成效,一个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所以,要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合理规划,逐步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为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要求重视事前的规划,必须做到适当超前、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以及按步骤落实,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进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本文分析了农村建筑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论述了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城乡建设》2007,(3):80-80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献言献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新农村住宅建设技术问答。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村庄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居住条件现状,开展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设计研究。对试点农村概况与区位进行分析,从交通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和给排水工程等方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于户籍人口预测,确定村庄的规模。从居民建筑和巷道宽度两方面实现居民建设导控。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不管当地农民收入有多高,只要农村人居环境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不能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就."周强说,要切实将村庄治理工作与各地农村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村庄治理切实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何博 《山西建筑》2014,(28):17-19
介绍了乡土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特征,结合乡土文化与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关系,分析了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影响作用,阐述了人居环境设计中对乡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生态文化等元素的应用手法,为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分三大自然区域:北部陕北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地。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3个市辖区,1550个乡、镇,27888个村民委员会。2006年末,全省人口为3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1万人,占39.1%,农村人口2274万人,占60.9%。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居住环境的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课题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仙游县菜溪乡的农民公寓单体项目,从设计方法简介、设计限制模型、广义创作观的应用3个层面逐步深入,探讨了如何以"广义创作观",创作出符合特定环境的新农村住宅。说明了广义创作观在具体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邢永生 《山西建筑》2012,38(18):41-42
环境卫生规划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卫生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绿色住宅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建设新农村绿色住宅——即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节能省地型"住宅,实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迫切。在总结以往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农村绿色住宅概念、特征,及实现途径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提出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并应纳入到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的规划。论文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构成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各种要素,建构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层次及其主要内容,突出农村的村庄布点规划在农村人居环境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是一项恢宏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湖北省阳新县王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对从规划上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规划落到实处,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安陆市有387个行政村,4234个自然湾,全市总人口62.4万,其中农业人口51.7万人。近年来,他们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长远目标,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华中建筑》2009,(5):183-184
面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现状,在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才能建设出各具特色的和体现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文从传统文化缺失的根源来探讨,提出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参与者实施传统建筑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韩晓宏 《中外建筑》2014,(1):102-10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与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居住模式也越发集中,本文结合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的新农村规划探讨新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在新农村规划中的体现,分析阐述了设计中对集约化居住在总体布局、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体现,结合当地特色的建设集约化居住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董一中 《安徽建筑》2007,14(3):34-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文章分析了滁州市农村现状,围绕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提出了滁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