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制备一种在包装和过滤领域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先进复合材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PVA/PA6复合纳米纤维,对其在静电场中的成型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形貌变好,直径变粗;随着纺丝电压与喷丝流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变细,珠状物逐渐减少;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变粗,珠状物增多.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NiO纳米纤维,研究了纺丝液PVA浓度、纺丝电压、烧结温度等参数对NiO纳米纤维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纺丝液PVA溶液为9%、纺丝电压为10 k V、烧结温度为700℃并保温4 h时,易获得形貌较好的NiO纳米纤维;制备的纳米纤维均为良好的一维形貌,直径为50~100 nm,平均长度为15μm.  相似文献   

3.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表面光滑平整、纤维细度均匀的PVA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溶液浓度、电压强度、注射速度、接收距离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得到了PVA溶液静电纺丝比较合适的工艺参数:溶液浓度8%,电压强度16 kV,注射速度0.020 ml/min,接收距离15 cm.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为模板剂,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纳米硒.探究了反应条件对纳米硒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出了制备红色纳米硒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聚乙烯醇和二氧化硒的质量比为1/7、抗坏血酸和亚硒酸的物质量之比为4∶1.采用直接分散法,将纳米硒添加到聚乙烯醇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聚乙烯醇/纳米硒(PVA/Se)共混纤维.通过改变纳米硒的添加量发现,当纤维中纳米硒的质量分数不大于10%时,纳米硒在共混纤维中的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制备不同质量百分比的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共混纺丝液,并对其粘度、宏观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纺丝,制备共混纤维,并进行磷酰化处理,获得无卤阻燃PVA/PAN共混纤维。结果表明,PVA与PAN在纺丝液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随着PVA含量的增大,纺丝液粘度呈上升趋势。热重分析表明阻燃PAN/PVA纤维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电纺丝制得PVA/PA6复合纳米纤维,再通过环氧化反应制备功能性PVA/PA6复合纳米纤维并以之为载体固定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表明,PVA/PA6复合纳米纤维在合理的反应时间内形态稳定;固定后的过氧化氢酶体现出更好的存贮稳定性;经过对酶催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分别得到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Vmax值和Km值,动力学参数体现了载体与固定化酶之间良好的生物亲和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墨/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并将该复合纤维收集成无纺布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宽频质谱仪测试了纤维的导电性,利用万能强力机测试了不同纳米石墨含量纤维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物相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8%、石墨质量分数为4%时,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导电性最高,且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VA相比,电导率和断裂强度分别提高1个数量级和127.33%;XRD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石墨成功附着在PVA中;TG结果表明,石墨/PVA复合纤维初始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VA变化不大,当样品质量保持率为40%时,4%石墨/PVA复合纤维较纯PVA相比,其分解温度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纺纳米纤维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溶液调湿空调用电纺纳米纤维填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酰胺6/柠檬酸(PA6/CA)复合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纤维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解释柠檬酸改善PA6亲水性的机理,并测试其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吸湿性能。研究发现:膜的吸湿率随温度、湿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可达到151.32%。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2种亲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PAA)与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在纺丝溶液中添加无机盐氯化锂(LiCl)以提高纳米纤维膜的吸湿性能。利用扫描电镜、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亲疏水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采用恒温恒湿系统对复合膜的吸湿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PAA、PVA混合质量比为5∶5时,纳米纤维的形态与吸湿性能最优;掺杂的LiCl质量分数为3.5%时,纤维膜吸湿性能最好,吸湿率可达到1.32 g/g。  相似文献   

10.
使用静电纺丝设备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A6纳米纤维用以研发高效低阻的纳米纤维滤膜,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气性测试仪和自动滤料测试仪测试了纳米纤维复合滤膜的微观结构、透气和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A6质量分数和纺丝时间都对纳米纤维滤膜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产生影响,PA6纳米纤维滤膜的纤维直径随着PA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升;同一纺丝时间内制备的PA6纳米纤维滤膜的透气率随PA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升,而气阻和过滤效率随PA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同一PA6质量分数不同纺丝时间制备的PA6纳米纤维滤膜,滤膜制备时间的增加会使滤膜的透气率降低,透气性能下降,气阻和过滤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6/PVA纳米纤维.通过环氧氯丙烷法活化羟基,将纤维素酶固定于PA6/PVA纳米纤维上.考察固定化纤维素酶和自由纤维素酶的酶活,研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自由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而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比自由酶的提高了10℃;与自由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活性随pH值的变化曲线明显变宽,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固定化纤维素酶在4℃下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溶液接枝反应制备了尼龙6(PA6)与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PA6-g-SMA),研究了SMA/尼龙6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接枝率及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其熔点随接枝率的升高而降低;接枝率为5.12%,熔点为193.5℃。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步法对聚丙烯(PP)膜进行了亲水改性:首先,通过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SMA)制备了水解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H-PSMA);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亲水性改性剂,戊二醛(GA)为交联剂,将H-PSMA/PVA/GA复合材料浸涂在PP基底膜上,制备了亲水性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丙烯(H-PSMA/PVA/PP)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征了H-PSMA和H-PSMA/PVA/GA的结构;通过测试复合膜表面的静态接触角,探究了PVA和GA含量及成膜溶液的质量浓度等对膜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最后,测试了复合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和重复利用率。结果表明:当GA、PVA和H-PSMA的质量比为0.225∶1∶1,成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3 g/mL时,所制备的H-PSMA/PVA/PP复合物膜对水包油乳液(O/W)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初次油水分离效率为99.40%,当重复分离10次后,油水乳液的分离效率仍达到98.83%以上。该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探讨了不同浓度、分子量及聚乙烯醇添加比例对纳米纤维膜成形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力学和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子量为5×105g/mol、质量分数为4%、聚乙烯醇的添加比例为40%时,所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且呈疏水性.  相似文献   

15.
PVA/EVOH纤维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凝胶纺丝获得PVA/EVOH纤维,当纺丝原液浓度为16%而PVA/EVOH配比低于93/7时即会形成凝胶。为了获得可纺性较好的原液和避免凝胶的产生,配制了不同比例的PVA/EVOH(100/0,98/2,97/3和95/5)的纺丝原液。通过凝胶纺丝获得PVA/EVOH初生纤维经过拉伸后,可获得不同机械性能的纤维。另外,在PVA中加入少量的EVOH可以提高拉伸倍数,适当的PVA/EVOH配比及适当的拉伸倍数可获得机械性能较好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ABS/PA6合金的无卤膨胀性阻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 利用ABS/PA6合金中PA6为炭源对ABS/PA6合金进行膨胀型阻燃研究,探讨了不同成炭协效剂与APP复配对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这些成炭协效剂包括季戊四醇笼状磷酸酯(PEPA),热塑性酚醛树脂(TPPFR),环氧树脂(E-44)和分子筛4A. 结果表明,PA6具有较好的成炭作用, 当APP含量为25%时,阻燃合金体系的极限氧指数可达29,UL-94测定达V-1级别,APP含量为35%时,UL-94测定达V-0级别.而以5t%的季戊四醇笼状磷酸酯(PEPA)或环氧树脂(E-44)与20%APP复配, 或以3%分子筛4A与22%APP复配都可以大大提高体系的阻燃性能和高温下的残炭量, 使阻燃体系氧指数达到30以上, UL-94测定达V-0级别. SEM形貌分析显示体系燃烧表面都形成了膨胀、均匀、致密的炭层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钛酸正丁酯(TBT)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VA/TiO2杂化膜,并将其作为载体固定化过氧化物酶,探讨了PVA质量分数、pH值,以及VTBT∶V正丁醇对反应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红外光谱检测分析表明杂化膜材料有新键形成,当掺杂TiO2的比为1%时,杂化膜的抗张强度有所提高;固定的过氧化物酶贮存和温度稳定性有所改善,且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性能,在聚乙烯醇与甲醛的缩醛化反应过程中加入壳聚糖,并使其与其他原料反应制备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 分别改变配方中发泡剂和壳聚糖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组分不同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研究了发泡剂含量和壳聚糖含量对复合海绵结构、吸水能力和膨胀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海绵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改性海绵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曲拉通X-405作为发泡剂,当壳聚糖含量为聚乙烯醇质量的10%时,所制备的复合海绵效果最佳,复合海绵具有明显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其吸水率可达到858%. 抗菌实验证明,与纯的聚乙烯醇海绵相比,复合海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