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初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内产生了"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单纯的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对设计标准内的降雨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效果,但对较大降雨和超标准降雨则难以应对.基于降雨产流、管网汇流和河道行洪的预报、监测与模拟的全面城市雨洪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针对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旨在推进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实施和"宜居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合理地对雨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控,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日益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海绵化"的必然选择。透水网格被认为是一种有着良好雨洪管控效用的LID措施,然而大多情况下施工过程不尽规范,土基多采用渗透性不良的土质,这使得径流调控及渗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故拟以透水网格砖孔布设渗井来改善该现状。采用试验与SWMM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6场重现期降雨作用下新型渗井-透水网格措施较透水网格在径流调控方面的改善效果,以及100年重现期降雨条件下两种措施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场次下,新型措施较透水网格雨量径流系数降低了9.94%~51.09%,洪峰流量削减率提高了2.91%~30.42%;滞峰时间延迟效果不显著,在3 min以内;在100年重现期降雨下湿润锋迁移速率提高了73.47%。  相似文献   

3.
指出降雨是引发山体滑坡的诱因,分析了公路边坡降雨入渗特点,基于边坡稳定力学模型探讨了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边坡稳定防治措施,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李思祎  江彬 《城市勘测》2021,(z1):16-20
为了研究城市区域的雨洪径流特征以及加装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对径流削减的规律,该研究以西安市城区重点雨涝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模拟现状条件下不同设计雨峰系数、不同设计降雨重现期降雨径流的变化及加装4种LID措施组合:15%透水路面和无绿色屋顶,15%透水路面和25%绿色屋顶,15%透水路面和50%绿色屋顶,15% 透水路面和75% 绿色屋顶后降雨径流削减规律.结果表明:当加设15% 透水路面和75% 绿色屋顶时,洪峰洪量削减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设计降雨重现期P=1年时,较现状条件下洪量削减36%;设计降雨重现期P=10年时,洪量衰减率减至24.3%.所以LID措施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但随着设计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加装LID措施效果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低影响开发措施刘城市雨洪的控制效果,利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对某区域内规划建设绿色屋顶、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低势绿地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后在不同重现期的降雨强度下出水口流量变化以及规划区域内产汇流情况的模拟研究。通过模拟显示,在一定重现期降雨强度下低影响开发措施可以削减区域内产流的峰流量、推迟区域内径流峰流量的出现肘间,并且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后,地表对降雨径流的滞蓄量和渗透量增加,减小了地表径流总量,从而间接增加了雨水资源滞留、消纳和利用量。通过SWMM模型可以对低影响开发措施在不同重现期降雨强度下地表径流的滞留消纳量以及雨水资源的利用量进行评价,进而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镇排水除涝防治主要对降雨产生的水量管控,通过排水管渠设施,快速将降雨形成的径流排入就近河道,但其路径较为单一。在遇到水环境、水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又互为交错的新形势下,通过寻求先进城市发展历程和经验,从管"量"为主到"量质并举",为上海城镇排水除涝的发展指明方向。未来需要结合新一轮城镇雨水专业规划,加深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战略认识,谋划源头减排、城镇排涝措施以及城镇排水设施的有效衔接,形成构建韧性、生态型的综合城市。  相似文献   

7.
简要叙述香炉山钨矿的工程地质背景、开采背景及地压特点,针对2012年以来各年度降雨入渗对该矿采场稳定性影响问题进行微震监测与研究,对降雨入渗诱发采场失稳典型案例和对采场地压活动影响规律进行微震监测量化分析,并对降雨入渗诱发采场失稳机制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受降雨入渗影响,采场失稳垮塌前井下微震事件水平明显升高,垮塌区域附近传感器微震水平超预警值;矿山在垮塌后整体上出现了大范围的应力转移与重分布,应力转移到"矿体整体拱形"的周边,并且在应力重分布过程中出现了局部岩体破裂垮塌,在经历近两个月的应力调整后,井下岩体逐渐趋于稳定;井下采场微震事件水平变化具有随降雨量整体上呈周期性变化特点,微震活跃期与雨季降雨之间有一定的滞后期,即说明地压活跃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降雨入渗是造成香炉山钨矿采场失稳的重要诱因。最后,提出雨季地压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对量化评估降雨入渗对浅埋矿山稳定性影响、保障井下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名古屋的下水道创立时采用合流制,即下水道创立期就把防污、防积水作为下水道的职责。作为创立期的雨水对策,名古屋市的设计降雨为1小时44.5mm,其后把5年一遇1小时50mm的降雨作为设计降雨,现在也以该降雨为基本采取防积水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SWMM软件对沈阳市某已建小区进行径流模拟,分析径流分布,规划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对降雨进行渗、滞、蓄、净、用,并进行有效排放,对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透水砖和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雨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不同雨洪措施对防洪和增加雨洪资源利用量的贡献,采用城市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对北京某区域内铺设透水砖和采用下凹式绿地措施的排水管道主要断面洪峰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铺设透水砖和采用下凹式绿地均可有效削减洪峰流量,减小径流系数,从而增加雨洪资源的利用量。但对于不同降雨频率的地区,下凹式绿地在降雨频率较大的地区,雨洪利用效果较好;透水砖则在降雨频率较小的地区,雨洪利用效果较好。该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评价不同雨洪措施在不同降雨频率下对城市雨洪的利用效果,为防洪排涝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滇池流域初期雨水的截流量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刘阳 《中国给水排水》2014,(13):115-118
通过对"90%降雨事件法"进行改进,优化降雨频率计算表,得出适合滇池流域的"降雨事件法",用于确定不同污染控制目标下的初期雨水截流量。并以滇池流域为例,通过计算发现,要实现滇池流域全年初期雨水截流量达到50%总降雨量的目标,累积频率P取65.67%,初期雨水截流厚度为9.7 mm。该方法亦能推广应用到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及城市雨洪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华 《山西建筑》2003,29(17):99-100
介绍了城市化造成的城市气候对降水、降雨径流、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影响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必要的收集、处理和雨水再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降雨会对黄土边坡坡面产生侵蚀破坏,通过室内试验模拟降雨对边坡的冲刷,对延安地区黄土边坡坡面破坏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于设置了截流槽和集水沟的分级边坡,提出了一种综合防冲刷防护技术,能够有效减小降雨对坡面的破坏,保证坡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工程边坡往往由于工程措施失当,在降雨触发下演变成灾害性失稳。结合毛里求斯共和国Ripailles地区公路边坡滑塌实例,通过对该边坡的滑塌演化过程及降雨入渗过程分析,为该类边坡的设计及后期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35)
<正>四年级(上册·人教社新课标版)语文园地八【习作要求】奇思妙想这几天,新闻天天报道云南的旱情。看着电视里龟裂的土地、枯黄的庄稼,我想:如果我能发明一台自动降雨机,就能缓解旱情,农民伯伯也不用担心没有收成了。二十年过去了,在我的实验室里,摆放着一台小巧精致的自动降雨机。"丁零丁零……"突然,电话铃响了,"吴博士,云南出现旱情,需要使用您发明的自动降雨机。""收到!"我按下按钮,自动降雨机立即发出警报:"云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预计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通过对汶川县高家沟泥石流2011年"7·3"泥石流运动特征分析,结合泥石流堵江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暴雨条件下泥石流堵江的可能性,认为"5·12"地震后当降雨频率达到20年一遇时会对岷江河道产生影响,随着降雨频率的降低,对河道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采用微凸岛式道路交叉口、道路横向截水沟等措施,对城市道路分段,分割治理路面雨水,杜绝雨水长距离聚集,让降雨就地滞留并排入地下市政排水系统,达到减少或消除城市道路降雨导致洪水灾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际工程,研究降雨量、地下水位、排水隧洞流量的监测数据资料。对比实施地下排水工程措施前后滑坡体的地下水位监测结果,表明破碎岩质边坡中采用地下排水隧洞,可使坡体中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分析坡体地下水位与降雨的相关性,表明所研究滑坡的地下水位上升一般滞后于降雨过程,但在有前期降雨积累时,后期的强降雨可能即时提高边坡地下水位而诱发滑坡。排水隧洞流量与降雨过程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时段的排水隧洞流量变化与降雨过程基本同步,并且当降雨量大于某个阀值时,才会引起排水隧洞流量的变化。分析对比排水隧洞流量和坡体地下水位各自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现,降雨首先是引起排水隧洞的流量增加,而坡体地下水位上升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即排水隧洞流量增加先于地下水位上升,表明排水隧洞的排水作用能有效地降低一次降雨过程可能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的最大高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破碎岩质边坡中实施地下排水隧洞措施是合理有效的,对类似边坡的防灾治理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核心区西部排水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软件建立其雨洪模型,在3种降雨事件下模拟研究区排放口水量和水质变化过程,再分别添加雨水花园和渗渠措施,模拟在LID措施调控下的水量水质状况。结果表明:雨水花园和渗渠都对水量和污染物的峰值与总量有较好的削减效果,但削减率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降雨强度对雨水花园的影响较明显。在相同重现期下,雨水花园对水量和水质的总量的削减效果较渗渠要好,而渗渠对水量和水质的峰值的削减效果则优于雨水花园。综合考虑两个LID措施的处理特点,建议在新区后期建设中结合使用,以控制和改善由降雨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调研,识别城市降雨径流N、P营养物的污染特征和去除过程,分析了典型LID措施对降雨径流营养物的削减效果。研究表明,我国多数城市各种下垫面径流的TN浓度和部分城市路面径流的TP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城市降雨径流N、P营养物存在初期冲刷和与颗粒物协同去除现象,并与降雨条件呈相关性。典型LID措施中生物滞留、洼地系统、透水铺装和湿地/塘对径流中不同形态的N、P营养物表现出一定的去除能力,应结合污染物浓度和径流削减量评估污染负荷的去除效果,并采取必要的结构设计、植物选择、种植土改良和介质改良等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