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5-7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择240例患者分为晨峰现象组120例和无晨峰现象组120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对实验患者进行筛查比较各种不同类型患者的评分差异。结果:有晨峰现象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更为显著。结论:降压治疗应控制晨峰现象以防治老年轻度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汉族老年人皮质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aCIND-S)的可行性.方法 对诊断为VaCIND-S的38例汉族老年人进行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等检查,设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27分或MoCA< 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计算Z分值用来评价个体间MMSE和MoCA各亚组的鉴别能力.结果 虽然MMSE和MoCA存在良好的正相关(r=0.708;P <0.01),但在15例MMSE评分正常者中有13例(86.67%)存在MoCA评分异常,有5个MMSE亚组(定向力、注意计算、即刻记忆、命名、语言功能)的Z分值>4分(分别为7.28、5.57、5.89、5.50、4.49分),而MoCA仅有定向力一个亚组Z分值>4分(12.41分).结论 本研究发现MoCA是一个可靠的VaCIND-S筛选工具,且较MMSE敏感,但尚需要在大规模人群及不同种族人群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78例,将其分为MS组和无M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MMSE和MoCA两种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检出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MMSE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发病1天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MoCA量表比MMSE量表更能发现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轻度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评估老年病人全麻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方法:老年全麻手术病人66例,分别于术前ld和术后3h、6h、24h、48h应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评估病人的认知功能.结果:病人术后3h、6h的MMSE、MoCA测试评分最低;术后各时间点的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MMSE评分(P<0.05).MMSE量表显示18.18%(12例)的病人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MoCA量表显示25.76%(17例)的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两种量表评估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CA量表可作为评估老年病人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首选;MMSE和MoCA两种量表共同评估或MoCA量表较MMSE更适于评估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晨峰是否超过23.6mmHg(1mmHg=0.133kPa)分为晨峰组(53例)与非晨峰组(57例),均予以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检查。结果:与血压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晨峰组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差值[(30.2±7.1)mmHg VS(20.1±6.5)mmHg]、舒张压(DBP)差值[(19.1±4.5)mmHg VS(12.9±7.2)mmHg]明显降低(P<0.05),而非晨峰组SBP、DBP差值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缬沙坦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确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各代谢指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为进一步防治M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T)、听觉词语学习(AVMT)、连线测验(TMT)、Sunderland画钟试验(CDT)、词汇流畅性测验(VFT)等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74例MS患者(MS组)、45例具有单一或两种血管危险因素非MS患者(非MS组)及32例无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测量其腹围、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等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①MS组与NMS组惠者MCI的发病率分别为52.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MCI患者的腹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非MCI患者(P<0.05);③MS组与非MS组整体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MS组在记忆、定向、注意、执行等认知方面均明显差于非MS组(P<0.01);④MS组与非MS组的MCI患者在MoCA、DST、AVMT、TMT的测定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影响MCI患者认知领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FBG、血脂、SBP、腹围,并且随着代谢指标水平的增高认知损害的程度加重.结论 老年MS患者存在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视觉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而且代谢异常指标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蔚渤  屈引贤 《西部医学》2013,25(8):1206-1207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老年脑白质疏松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脑白质疏松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奥拉西坦胶囊800mg,3次/日,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定认知状况。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MMSE及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MoCA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改善脑白质疏松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认知功能评估,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认知状况,分析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了解不同血压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早期发现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指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根据根据临床表现及MMSE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减退组48例及认知功能正常组48例。结果:MMSE总分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MoCA评分更易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以MMSE标准判定认知功能减退患病率为32.29%,MoCA标准判定认知功能减退的患病率过高,可能导致较高的假阳性率。结论: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和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动态脉压、血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夜间舒张压高及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异常是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完善血压控制,改善血压节律异常,减轻和延缓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降低痴呆发生的风险,这对研究痴呆的发生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老年健康人群145名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采用简易中文版智能量表(MMSE)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高血压分级越高,MMSE得分越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越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 2 h)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认知障碍与高血压分级、LDL-C、OGTT 2 h血糖等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孔庆琳 《当代医学》2021,27(9):128-13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钠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钠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脉压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脉压指数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脉压指数,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同时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得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作为病例组41例,认知功能正常组作为对照组139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5个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文化程度,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与其认知功能下降有关(OR值分别是1.11、10.42、2.42和4.39,P均<0.05)。结论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群除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外,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与认知功能降低密切相关,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的变异异常和收缩压晨峰是其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按血压晨峰定量标准将3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HRV参数。结果三组HRV各参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晨峰组24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24h相邻正常NN间期差值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占心跳总数百分比以及心率变异指数较非晨峰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HRV有关,晨峰程度越大,HRV参数降低越明显,提示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晨峰、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型为多。血压晨峰峰值升高幅度以痰湿壅盛组最高,肝火亢盛组次之。痰湿壅盛组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最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揭示了血压晨峰的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的血压晨峰,明确其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70例绝经后妇女的血压,分为晨峰组及非晨峰组,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及动态心电图等;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QT离散度(QTcd)等。结果晨峰组的日夜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晨峰组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晨峰组的左室质量指数等均高于非晨峰组。结论绝经后妇女的血压晨峰有显著的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应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减少血压晨峰对其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2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晨峰血压分为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晨峰组和非晨峰组。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晨峰血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收缩压分别为(39.60±10.48) mmHg 和(15.94±10.07) mmHg,晨峰舒张压分别为(14.76±3.42) mmHg 和(10.37±8.83)mmHg;24 h尿微量白蛋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分别为(105.95±26.06)mg/24h和(90.98±23.63)mg/24h;收缩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呈明显正相关(r=0.26,P<0.01),舒张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晨峰血压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56例,给予氨氯地平5 mg/d晨服,替米沙坦80 mg/d晨服,8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8周末,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2±2.6)/(7.8±2.8) mmHg、(11.0±1.8)/(7.5±2.7) mmHg、(9.5±1.5)/(7.4±2.0) 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晨峰程度降低(15±3)/(11±2)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3.9%,24小时动态血压达标率87.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而且能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降低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的特点,根据MBPS差值,将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n=30),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n=32),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MBPS组LVMI明显高于NMBPS组(P〈0.01),且其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均明显高于NMBPS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促进了左心室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36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凌晨血压特点。凌晨血压增高≥54.5mmHg判定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n=38),凌晨血压增高〈54.5mmHg判定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n=98),用动态心电图对其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与NMBPS相比,MBPS的凌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较高(P〈0.01)。(2)MBPS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LF、HF明显低于NMBPS组(P〈0.01或P〈0.05),MBPS组LF/HF明显高于NMBPS组(P〈0.05)。(3)凌晨血压与SDNN、SDANN、LF、PNN50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