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和气囊式两种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2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400例患者,螺旋压迫器组、气囊压迫器组各200例,对单纯行冠脉造影者使用5F动脉鞘,而行PCI者根据情况使用6F动脉鞘。对两组患者的初次止血的成功率、肢体肿胀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初次止血成功率及手掌肿胀程度并无差异,螺旋式压迫器组前臂肿胀的发生率高于气囊式压迫器组,但其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气囊式压迫器组。结论 :两种压迫器均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但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各具优势和不足,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应用于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3月在上海某大学附属医院心导管室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310例,根据住院号末位号单双数,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单纯采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压迫止血;试验组160例,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方法压迫止血。比较2组患者桡动脉压迫时间、出血并发症和皮肤瘀斑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瘀斑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应用于经桡动脉人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能明显缩短压迫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和皮肤瘀斑的发生率,此方法在提高护理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无疑也提高了护理绩效,在一定意义上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部门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elix压迫器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1组(160例)、观察2组(2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Helix压迫器分别压迫止血2小时和4小时,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比较各组止血的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4.00%、98.75%、99.01%;对照组手部胀痛、出血血肿、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1组比较,虽然观察2组在一次止血成功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手部发绀、血肿、胀痛感、皮肤皮损、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观察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Helix"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压迫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男性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的止血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经右侧桡动脉行TRA-PCI的208例男性患者,根据术后压迫止血方式不同分为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组(n=105)和气囊压迫止血器组(n=103),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及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既往史、入院诊断、在院用药情况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术区出血、皮肤瘀斑、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桡动脉闭塞、上肢悬挂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组较气囊压迫止血器组上肢麻木(0.00%vs. 2.91%,P<0.05)、上肢疼痛(0.00%vs. 5.83%,P<0.05)、总体事件(4.76%vs. 17.48%,P<0.01)比例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迷走神经反射、动静脉瘘发生。结论 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相比,能够减少男性患者TRA-PCI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与5F桡动脉鞘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F组214例和5F组213例。4F组患者采用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而5F组患者采用5F桡动脉鞘导管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导管打结率、手术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导管打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F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短于5F组(P0.05)。4F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F组(P0.05)。结论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与5F桡动脉鞘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可有效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止血活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血管并发症及病人舒适性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20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1∶1分为止血活血敷料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术后穿刺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和病人舒适度。结果止血活血敷料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止血活血敷料组穿刺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活血敷料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中药止血活血敷料能明显减少穿刺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缩短止血时间,并明显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的最佳时间以减少止血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00例患者按止血减压时间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减压时间和患者的皮肤损害程度均少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的患者932例,其中494例经桡动脉途径,438例经股动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97.1%);经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略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经桡动脉组在鞘管置入时间上长于股动脉组,而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则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经桡动脉组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而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的二种不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多功能造影导管组共205例;B组为Judkins造影导管组共247例。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左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A组(96.6%)与B组(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A组(91.2%)与B组(96.8%)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造影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痉挛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血肿、桡动脉搏动消失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X线透视时间少、手术操作时间短导管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封堵止血系统Exo Seal与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经右股动脉穿刺DSA的患者133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57例与B组76例。A组患者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封堵止血系统Exo Seal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6 h、24 h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6 h、24 h GCQ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患者腰背酸痛、睡眠质量降低、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排尿困难、肢体麻木、血肿形成、皮肤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堵止血系统Exo Seal在经股动脉穿刺DSA中的应用效果优于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可有效缩短操作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8~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2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入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止血组(壳聚糖组)、桡动脉专用止血器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比11.8%,P=0.023)。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总时间较对照组短[(222.5±46.1)min比(291.5±45.6)min,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进行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减少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显著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比较TR Band和YM-RAO-1229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 纳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70例采用TR Band压迫止血器,70例采用YM-RAO-1229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和比较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成功止血。两组在出血及桡动脉闭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VS.7.1%,P >0.05;1.4%vs.1.4%,P >0.05);在肢体远端肿胀、皮肤破损方面,YM-RAO-1229压迫止血器效果优于TR Band压迫止血器(11.4%VS.25.7%,P<0.01;1.4%vs.7.2%,P<0.05)。结论 两种压迫器均安全和有效,但YM-RAO-1229压迫止血器因对周围组织压迫和皮肤损伤更小,患者感觉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正常,并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治疗的2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2组: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分别观察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分别为(14.5±5.7)min比(2.2±0.8)min,(9.7±4.3)h比(3.1±1.2)h,均为P0.01];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20%比10.9%,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m供均无影响(均为P0.05);常规组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0.6%比2.7%,P0.05),但无需特殊处理,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桡动脉和经鼻烟窝处桡动脉入径方案对行PCI术患者手术操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沭阳仁慈医院就诊且需要冠脉造影或支架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为右侧桡动脉途径失败或不适合右侧桡动脉入路者,采用左手解剖学鼻烟壶区远端入径,对照组选择常规右侧入径;比较两组穿刺手术成功率、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穿刺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桡动脉入径,行PCI术患者采用经鼻烟窝处桡动脉入径有助于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且穿刺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安全性两种入径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气囊式与旋压式压迫器的止血效果、并发症、患者的舒适程度,找出两种压迫器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且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00例,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气囊压迫器组和旋压式压迫器组各100例。对比两组压迫器压迫时有无出血;术后1h患者心率、左上肢血压、术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SpO_2);患者呼叫次数;患者的不舒适感受;撤除桡动脉压迫器后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SpO_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每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压迫器均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和较低的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气囊止血器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旋压式止血器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Perclose和Angioseal)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后股动脉止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患者180例,分为A、B、C3组,每组60例。A组使用Perclose封闭股动脉穿刺点,B组使用Angio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C组使用常规人工压迫方法止血。观察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使用Perclose和Angioseal的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均较手法压迫止血显著缩短(均P<0.01),其中使用Angioseal的止血时间还要略少于使用Perclose的止血时间,且操作更简单,但二者在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erclose和Angioseal较常规压迫止血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患者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置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TR组及RDP组,每组患者90例,分别使用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行桡动脉止血。比较观察2种止血器的止血效果、止血压迫时间以及远端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闭塞率、局部手臂肿胀、皮肤缺血坏死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均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止血压迫时间RDP-700组(6.62±0.65)h较TR Band组(9.12±0.58)h止血器压迫时间明显缩短(P0.05);远端肢体肿胀消退时间,RDP-700组(12.17±1.31)h较TR Band组(20.10±2.41)h止血器压迫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闭塞率、皮肤缺血坏死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TR Band和RDP-700是安全、有效的,RDP-700具有压迫时间短,远端肢体肿胀消退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部位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部位。方法:共640例进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1)穿刺点距腕横纹近端2~3cm组(A组,320例);(2)穿刺点距腕横纹近端4~5 cm组(B组,320例)。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平均穿刺操作时间、桡动脉痉挛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A组显著提高(92.5%∶77.8%,P0.01)。B组平均穿刺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2.5±0.6)min∶4.6±1.2)min,P0.01]。两组前臂血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B组桡动脉痉挛(3.75%∶8.13%)、桡动脉闭塞(0.93%∶5.0%)的比例均明显小于A组(P均0.05)。结论:距腕横纹4~5 cm进行首次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和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