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使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对一氧化碳助燃剂进行处理,得到测定样品的水溶液,选择波长265.945 nm和340.458 nm作Pt和Pd的分析线,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一氧化碳助燃剂中贵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Pt、Pd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0,Pt、Pd检出限分别为0.030 mg#x002F;L和0.014 mg#x002F;L;共存元素Si和Al的存在对Pt和Pd测定结果影响不大;按照本方法测定一氧化碳助燃剂样品中Pt、Pd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3%,回收率为97.6%~103.2%。  相似文献   

2.
CO助燃剂中Al含量较高,对Pt的测定有显著的影响,以实际样品分别考察了基体匹配法和内标法消除样品中基体干扰的效果,建立了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消除Al的基体干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样品处理技术,确定了采用高温熔融技术制备CO助燃剂,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O助燃剂中的Pt。Pt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93。还对样品进行了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铬系乙烯聚合催化剂进行了处理,制备样品水相测定溶液,对各元素分析谱线选择进行确定,对样品测定中产生的基体效应进行讨论,建立可靠的微波消解-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铬系乙烯聚合催化剂中Cr、Ti、Mg、Al含量的方法。溶液中Cr含量偏高,对Ti、Mg、Al的测定有显著的影响,加入混合内标溶液可以消除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8,检出限Cr为0.001 05 mg/L、Ti为0.001 35 mg/L、Mg为0.000 66mg/L、Al为0.002 34mg/L。按照该实验方法测定铬系聚乙烯催化剂样品中Cr、Ti、Mg和Al的含量,其结果的回收率为97.5%~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51%~4.45%。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SY/T 0536电量法,采用WC-200型微机盐含量测定仪对影响原油盐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WC-200型微机盐含量测定仪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偏压260 mV、转化率84%、积分电阻2 K、增益2400,在此条件下测定盐质量浓度分别为3,5,10,20,50,100 mg/L的6种不同浓度的标样,相对误差均小于2%,满足仪器使用要求(相对误差小于5%);对来自不同炼油厂的13种原油样品,盐含量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D≤1.150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2.63%,均满足仪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参照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0706—2001《燃料油中铝和硅含量测定法》,采用高温熔融技术对蒸汽裂解制乙烯过程中产生的裂解焦油进行处理,制备水相测定溶液样品;选择硅、铝的分析谱线波长分别为251.6nm和309.3nm,采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的硅、铝含量进行测定。对样品中共存元素的干扰和消除进行考察,通过加入柠檬酸和硝酸镧可消除硅对铝含量测定中产生的化学干扰,加入氯化铯可消除铝含量测定中的电离干扰。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硅、铝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7.8%~102.4%之间,说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BF3作为α-烯烃齐聚反应催化剂,其含量控制对催化反应的调控与产品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仪器测试条件与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建立利用燃烧离子色谱测定BF3·醇催化的α-烯烃齐聚反应体系中F元素含量,进而计算出BF3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测定BF3质量分数范围为2.68~53.50 g/kg的样品,前处理时适量的正丁醇和白油可有效稳定和稀释样品;测定稀释样品中F元素含量的标准曲线分为2段,线性范围分别为300~2000 mg/L和2000~3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2和0.9940;测定5次BF3质量分数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方法检出限取决于前处理时的取样量,当取样量为5 g时,检出限为1 mg/kg。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5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中Pd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考察了试样中基体元素Al和硫酸-磷酸混合物(二者体积比为4/1,以下简称硫磷混酸)对Pd元素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干扰。结果表明:Al元素和硫磷混酸对Pd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存在负影响,应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干扰;在高频功率为0.9 k W,雾化气流量为0.60 L/min,观测高度为9 mm的最佳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31 mg/L,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00%,加标回收率高于98%。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乙二胺改性壳聚糖微球(ECS)。考察了Pd和Pt双组分体系中,ECS于最优pH(pH=2)下对Pd和Pt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ECS中氨基的质量摩尔浓度为6.05mmol/g;酸性介质中ECS吸附Pd和Pt的主要机理为质子化氨基与金属络合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当n(Pd)∶n(Pt)分别为0.5,1.0,1.5时,ECS吸附Pd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23,1.73,2.09mmol/g,吸附Pt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68,1.22,0.96mmol/g;Pd和Pt间存在竞争吸附,ECS对Pd的亲合性优于Pt,在吸附后期,原先被吸附的Pt部分被Pd取代;Biot数大于1 000,表明吸附为内扩散控制;用0.5mol/L的硫脲溶液脱附Pd和Pt,脱附率均大于65%,但5mol/L氨水对Pd的脱附选择性最好;经过连续3次吸附-脱附实验,提高了ECS对Pd的吸附-脱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催化裂化Pd型脱氮助燃剂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在进料性质、烟气氧含量等参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烟气中NOx平均含量由空白标定的269.9 mg/m~3降到180.9 mg/m~3,脱除率达到33%,说明Pd型脱氮助燃剂起到了较好的降低烟气中NOx含量的作用,且对催化裂化两器操作、催化剂性质和产品分布等均无不良影响,再生器未出现流化异常和尾燃等问题,烟气排放达到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选择盐酸作为消解液并利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样品中铈的含量。建立了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ICP-AES法测定催化裂化硫转移剂中铈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消解液种类、配比以及消解温度对消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微波消解程序,考察了ICP-AES分析过程中的元素间干扰,确定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12 mL 36%~38%体积浓度的盐酸可使0.05g样品完全消解, ICP-AES测量溶液中铈含量的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 mg/L~1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5,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测定6次)小于4%,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3.1%~101%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无铅汽油中痕量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无铅汽油中痕量铅的快速测定方法。在 490nm处测定经碘和四乙基氯化铵的氯仿溶液处理过的汽油与 4-( 2 -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二钠盐反应生成的络合物 ,对测定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Pb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 6 5~ 2 6 5mg/L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 0 % ,实际试样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 5 3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适合于无铅汽油中痕量铅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发现由ESCA技术测得的Pd-Pt/Al_2O_3催化剂的表相Pt原子浓度低于体相浓度,Pd/Pt比低者其表相Pd原子浓度高于体相浓度,EPMA测定结果表明,表相Pd和Pt原子浓度均高于体相浓度。经CO处理后其表相Pd原子浓度降低,而Pt原子浓度却有所增高,可见Pt原子向催化剂表相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从吸附的CO红外光谱也可证明,金属向催化剂表相的富集作用以CO在Pd-Pt/Al_2O_3上与Pt的键合能力比与Pd的键合能力强。H_2的低温和中温TPD峰面积与催化剂的Pd/Pt比和除H_2活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并经硫脲改性得到硫脲改性壳聚糖微球(TCS),将其用于吸附Pt4+和Pd2+,考察了TCS对Pt4+和Pd2+的吸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TCS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TCS的粒径为10~30μm、比表面积为95.6m2/g、平均孔径为12.6nm、孔体积为0.298cm3/g。实验结果表明,在pH=2时,TCS对Pt4+和Pd2+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模型拟合,表明TCS对Pt4+和Pd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反应为主;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Pt4+和Pd2+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29.87,112.36mg/g。双组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TCS对Pt4+和Pd2+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可实现Pt4+(或Pd2+)与Cu2+,Pb2+,Cd2+,Zn2+,Ca2+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裂解气中痕量砷(As)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测定法。该方法适用于As质量浓度为mg/L级的裂解气的测定。在H2SO4加入量为20 mL,10~20目的锌粒加入量为6 g,吸光波长为530 nm的优化条件下,As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1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助燃剂中含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 ,研究了石墨杯、普通石墨管、热解石墨管中铂的原子化行为 ,灰化和原子化条件及仪器的操作条件等。考察了盐酸、硝酸、硫酸和十几种元素对铂测定的影响 ,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铂的方法 ,综合应用光控升温和石墨管技术 ,提高了电热原子吸收测定铂的灵敏度。通过样品分析及回收率试验 ,验证了此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其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 <5 .0 % ,相对误差 <± 2 .0 % ,回收率为 97%~ 10 4%。  相似文献   

16.
Pt(Pd)/Hβ催化剂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t/Hβ和Pd/Hβ催化剂,采用高压连续微反装置在反应温度300~500℃、反应压力2.0 MPa、氢与烃的摩尔比3.0、液态空速1.25 h-1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性能;采用N2吸附-脱附和SEM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50℃时,Pd/Hβ催化剂的性能优于Pt/Hβ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0℃时,后者的性能优于前者。反应温度为400℃时,Pt/Hβ催化剂的适宜Pt负载量为0.6%(w),此时正丁烷转化率为65.6%,异丁烷选择性为55.6%;Pd/Hβ催化剂的适宜Pd负载量为0.3%(w),此时正丁烷转化率为64.6%,异丁烷选择性为44.8%。考察了助剂对Pt/Hβ和Pd/Hβ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添加Cu,Sn,Zn的催化剂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别以椰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和Pt/C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考察了不同种类活性炭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HDS)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增加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基团或碱性基团数量都有助于提高Pt和Pd的分散度。DBT在Pd/C和Pt/C催化剂催化下进行HDS反应时,直接脱硫(DDS)路径选择性高于加氢反应路径(HYD)选择性,其中Pt/C催化剂的HDS催化活性和DDS路径选择性都显著高于Pd/C催化剂。Pd/C和Pt/C催化剂的HDS催化性能主要取决于载体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分布。Pd和Pt催化剂的HYD反应路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随载体表面酸性含氧基团的增加而增加,但它们断裂C-S的活性却有所降低;增加载体表面碱性基团数量则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断裂C-S的活性,但不利于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将ZSM-5溶于偏硅酸钠水溶液,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自组装合成了具有较强酸性和不同SiO2/Al2O3摩尔比(n(SiO2)/n(Al2O3))的ZSM-5/MCM-41介孔硅铝分子筛(记为ZM(x),x=n(SiO2)/n(Al2O3))。以二苯并噻吩(DBT)质量分数为0.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Si-MCM-41和ZM(x)担载的Pd和Pt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HDS)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担载Pt和Pd不会破坏ZM(x)的介孔结构;DBT在Pd催化剂上主要通过加氢路径脱硫,而在Pt催化剂上则直接脱硫和加氢2条反应路径并重;Si-MCM-41为载体的催化剂HDS活性较低并且失活较快,以ZM(x)为载体的Pd和Pt催化剂加氢活性、加氢脱硫活性、加氢裂化活性及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ZM(x)担载的Pt和Pd催化剂催化HDS反应的活性可能与其活性组分分散度以及载体的B酸和L酸比例(B/L)有关,具有较好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较高B/L比例的ZM(60)担载的Pd和Pt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