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切口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由研究者于2013年9月~2015年6月主刀完成的骨盆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常规X线、CT三维重建检查采用腹直肌旁切口完成手术;观察组在X线、CT三维重建检查基础上采用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手术结合腹直肌旁切口完成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平均切口长度。通过Matta和Majeed评分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内固定和术后骨盆骨折恢复情况。结果采用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手术结合腹直肌旁切口治疗骨盆骨折,患者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P < 0.05);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良率96%。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4%。术后影像评估内固定与术前模拟内固定基本一致。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手术结合腹直肌旁切口结合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失血量低、术后疼痛轻、康复快、骨折复位满意度高。使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为社会节约了血源,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1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情况、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整体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较佳,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行经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随访0.5~5.0年,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为优16例、良7例、可3例.所有患者经整体护理后,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的比例显著低于护理前.结论 经髂腹股沟人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复位准确,牢固可靠,效果较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挽救骨盆骨折患者生命,加快其生理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49例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结合改良Stoppa入路在治疗骨盆骨折中的优势.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骨盆骨折的案例为对象,按照编号分组,对照组进行的是单一改良Stoppa入路方式治疗,治疗组进行的是3D打印技术结合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两组案例综合治疗后总结结果.结果 对比研究两组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究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改良骼腹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损伤程度、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8.
髋臼复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复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例10例,术前按AO标准分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利用Farabeaf复位钳和各种尖端复位钳及项棒、克氏针等工具进行复位并临时固定,后用重建钢板和长螺纹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10例均获得1~2年的随访,术后X线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错位,切口甲级愈合。在负重后均无髋痛,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行走时坐骨神经疼痛,另1例出现股神经外侧皮支症状(大腿外侧皮肤麻木)。结论术前的准确分型,严密的术前计划,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完善的功能训练是复杂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1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在颧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例颧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CT扫描,获取医学数字影像通讯数据,将其导入Mimics 10.01软件和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设计复位导板,通过3D打印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接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法,观察组应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面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手术指标,提升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在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Wiltse组(n=37)与经皮微创组(n=37),分别给予Wiltse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Wiltse组手术费用显著低于经皮微创组(P0.01);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降低(P0.01);2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比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矢状位Cobb角以及受伤椎体楔形变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1)。结论 Wiltse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对无症状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但Wiltse入路手术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ll A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ndersonⅡA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1,行3D打印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和对照组(n=19,行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活动度(CROM),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ASIA)。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次数更少、置钉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CROM、AS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JOA、CROM、ASI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JOA、CROM、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置钉次数,骨愈合快,螺钉松动断裂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血清创伤分子含量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和矫正畸形效果。结果椎旁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与经皮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创伤程度相当,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的骨折复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1.43±0.21)h,术中出血量为(318.25±3.46)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为(13.12±1.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5.13±1.03)周。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术后3、6、12个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PA均大于术后即刻,TPA均小于术后即刻,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且术后时间越长,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越高(P<0.05)。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1045-1050
髋臼后柱的手术入路,一直是创伤骨科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常规使用的“后侧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各有优势,又均存在许多不足。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术者选择骨盆内入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系统,髋臼骨折分为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后壁骨折、前壁骨折、横行骨折、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横行加后壁骨折、后柱加后壁骨折、T形骨折、双柱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2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微创手术)和对照组(51例,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损伤椎体Cobb's角、前缘高度及SI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能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椎体Cobb's角、前缘高度及SI,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社会支持对3D打印辅助个体化定制治疗复杂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创伤骨折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接受3D打印辅助个体化定制治疗,对照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社会支持,比较干预前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the EORT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评分。 结果 干预后,2组HAMD、HAMA、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 家庭-社会支持应用于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创伤骨折患者中,在改善其心理应激、术后疼痛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