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建立透皮接收液中丹皮酚、丁香酚及胡椒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活血止痛橡胶膏剂经皮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丹皮酚、丁香酚及胡椒碱的含量;以24 h累积透过量、经皮渗透速率及皮肤刺激性为指标,优选透皮接收液;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活血止痛橡胶膏剂体外透皮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乙醇-生理盐水3∶3∶4为透皮接收液,丹皮酚、丁香酚及胡椒碱的累积透过量和经皮渗透速率均较丙二醇-乙醇-生理盐水3∶3∶4和乙醇-生理盐水3∶7作为接收液高,皮肤刺激性较丙二醇-乙醇-生理盐水3∶3∶4作为接收液小;活血止痛橡胶膏剂中丹皮酚、丁香酚及胡椒碱24 h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84,19.9,0.753μg·cm~(-2),三者经皮渗透速率分别为0.18,1.22,0.02μg·cm~(-2)·h~(-1)。由此,活血止痛橡胶膏剂中丹皮酚、丁香酚及胡椒碱的透皮过程与其在膏中含量无关,且这一过程为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优化柴栀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以及评价其体外释放与透皮行为。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通过探子初黏力试验,180度剥离强度试验和胶强度试验测定凝胶贴膏的黏性指标,包括初黏力,黏接力和内聚力,确定最优基质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有效成分栀子苷为指标,研究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性能。柴栀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为NP700,甘羟铝,酒石酸,甘油,PVP K90,蒸馏水(9∶0.7∶0.8∶30∶5∶30.5)。凝胶贴膏中栀子苷24 h体外释放(77.02±3.73)%,经皮渗透速率为7.25μg·cm~(-2)·h~(-1),24 h累积渗透量为(156.22±4.90)μg·cm~(-2)。最优基质处方下制备的柴栀凝胶贴膏具有良好的黏性,栀子苷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体外透皮接近零级方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紫丁香苷、异嗪皮啶HPLC同步检测方法,考察接骨膏粉末用白醋、蜂蜜和凡士林为基质调敷时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探讨土家族常用药膏基质的作用。方法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模拟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用HPLC测定接收液中紫丁香苷、异嗪皮啶的含量,建立经皮吸收方程,计算累积渗透量、渗透速率等相关参数。结果采用Syncroni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65 nm,紫丁香苷回归方程A=10 686.454 6C+1565.778 8(r=1.000 0),异嗪皮啶回归方程A=12 297.305 4C-5913.729 9(r=0.999 9)。以白醋、蜂蜜和凡士林为基质调敷接骨膏粉末及不添加基质时,紫丁香苷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7.549 2、4.580 3、3.890 8、5.378 4μg·cm~(-2)·h~(-1),累积透过百分率分别为25.66%、16.11%、13.73%、18.78%;异嗪皮啶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2.536 9、1.941 8、1.178 2、2.293 6μg·cm~(-2)·h~(-1),累积透过百分率分别为47.04%、35.06%、22.11%、41.11%。结论以白醋为基质,有利于促进接骨膏粉末中药效成分的经皮吸收;以蜂蜜和凡士林为基质,会阻滞接骨膏粉末中药效成分的经皮吸收,但可作为缓释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24 h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7.58%、29.16%、31.6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6.529 2,10.730 9,7.253 2μg·cm~(-1)·h~(-1);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24 h累计透过百分率分别为:6.83%,3.81%;平均透皮速度分别为1.867 4μg·cm~(-1)·h~(-1),0.695 9μg·cm~(-1)·h~(-1);促渗剂阴性贴膏中补骨脂素的透皮速率明显降低,异补骨脂素则未检出。结论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处方中的冰片和氮酮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有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V-C扩散池,分别以新鲜的离体大鼠、家兔、小型猪的神阙穴及非穴位区皮肤为渗透屏障,以20%乙醇的生理盐水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HPLC测定大黄酸含量,以累积透过量、稳态透皮速率为指标;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视化观察大黄酸经皮吸收差异,考察大黄酸经神阙穴和非穴位以及不同种属动物神阙穴皮肤的渗透特性。结果显示,在24 h内大黄酸经大鼠神阙穴皮肤的累积渗透量为(102.63±9.60)μg·cm~(-2),稳态透皮速率为4.307μg·cm~(-2)·h~(-1),均高于经非穴位区皮肤;大黄酸经不同种属动物神阙穴给药的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为大鼠家兔小型猪,两两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荧光吸收图显示皮肤中的药物含量为神阙穴非穴位,大鼠家兔小型猪。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酸经皮渗透存在种属、穴位差异,经神阙穴位皮肤给药的透过量及速率显著高于非穴位皮肤,大黄酸神阙穴给药的初步机制可能是神阙穴为药物传递提供通道、载体,可视化验证了临床贴敷神阙穴治疗疾病具有特异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指导临床用药及市场销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雄性小鼠皮肤为屏障、3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液,收集各剂型及各给药方式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绘制累积透过曲线,对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量、稳态透皮速率进行研究。结果: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肿痛搽剂(涂搽给药)体外24 h累积透过量为57.3082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11.96μg/(cm2·h);肿痛气雾剂(喷射给药)体外24 h累积透过量为52.1414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7.444μg/(cm2·h);肿痛气雾剂(涂搽给药)体外24 h累积透过量为38.1809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9.737μg/(cm2·h)。结论: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中搽剂为长效制剂,气雾剂为速释制剂,且喷射给药方式经皮渗透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活血止痛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特性,为该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分别以半透膜和离体小鼠皮肤为体外模型,采用UPLC同时测定接收液和皮肤中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4 min,10%~90%A),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6 m L·min~(-1),进样量1μL。结果:活血止痛微乳凝胶中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在6 h内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35%,59.40%,54.64%,释放速率分别为1.138,11.57,73.54μg·cm-2·h~(-1);体外透皮试验6 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40.34%,36.34%,41.44%,透过速率分别为0.657,7.127,56.04μg·cm-2·h~(-1)。结论:活血止痛微乳凝胶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和透皮性能,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特性,为改善红景天苷的皮肤透过性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离体昆明种小鼠皮肤作渗透屏障,采用改良直立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特性研究。利用HPLC测定红景天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磷酸(15∶85∶0.05),检测波长275 nm。结果: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和红景天苷醇溶液组的8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4.8±0.42),(3.01±0.41)μg·cm~(-2),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组的增透系数是红景天苷醇溶液组的52倍,给药8 h后在小鼠离体皮肤中的滞留量分别为0.95,0.02μg·cm~(-2)。结论: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能明显提高红景天苷在小鼠皮肤中的滞留量和经皮透过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皮吸收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中栀子苷的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栀子苷的体外渗透过程符合零级方程,并且试验过程中制剂基本稳定。结论:5%1,2-丙二醇-氮酮(2∶3)促渗效果最佳,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清肺通络膏中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考察辅药大蒜对各成分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肺通络膏中主要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为指标,采用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及HPLC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透皮特性,并评价该制剂不同配伍组中指标性成分的累积透过量及渗透速率。结果:大黄素的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及透皮速率最大,芦荟大黄素次之,大黄酸最小;大黄酸的透皮时滞最长(0.419 h),大黄素时滞最短(0.006 h);清肺通络膏中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体外经皮渗透曲线分别为Q=12.144t-14.880(r=0.97),Q=10.111t-3.886(r=0.93),Q=1.389t-0.583(r=0.95)。全方组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8 h累积透过量为分别为(86.059±0.168),(83.079±3.303),(12.819±0.569)μg·cm~(-2),透皮速率分别为12.144,10.111,1.389μg·cm~(-2)·h~(-1),与主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肺通络膏的体外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大蒜对清肺通络膏中指标性成分的经皮渗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退热贴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水-乙腈-磷酸(86∶14∶0.01)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8nm;柱温30℃。结果栀子苷的线性范围0.07~0.70μg(r=0.99997),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1.9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消炎退热贴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1)
目的:除湿通络涂膜剂处方工艺筛选及体外透皮性能研究。方法:以药物浸膏用量、聚乙烯醇124(PVA-124)用量、甘油用量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量为考察因素,以乌头碱含量、成膜时间、成膜质量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除湿通络涂膜剂的处方及工艺,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考察经皮渗透过程。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30%药物浸膏,5%PVA-124,3%甘油,0.25%CMC-Na。按该工艺制备的涂膜剂24 h渗透速率为0.67μg/(h·cm~2),累计渗透量为45.05μg,透过率为77.4%。结论:优选的成膜材料配方工艺稳定,成膜质量高,经皮渗透速率快,24 h累积渗透量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盐酸青藤碱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微针对盐酸青藤碱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针,以成型性和机械性为指标筛选可达到最佳载药量的处方,并对制备出的微针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载药凝胶和微针的经皮渗透效果。运用HPLC检测盐酸青藤碱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盐水溶液(18∶82),检测波长263 nm。结果:最佳处方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软骨素、盐酸青藤碱质量分数分别为50%,15%,35%。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针针形完整、机械强度良好,能够穿刺铝箔和离体的大鼠皮肤;载药微针组和载药凝胶组的48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0 738.41±1 354.72),(15 210.02±288.57)μg·cm~(-2),渗透速率依次为(1 627.40±28.68),(321.72±15.20)μg·cm~(-2)·h~(-1)。结论:制备的载药自溶性微针机械性和成型性良好。相较于载药凝胶,盐酸青藤碱微针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经皮渗透,可改善青藤碱透皮制剂的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14.
醒脑静中各味药物及全方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醒脑静处方中艾片、麝香、郁金及合方后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方中不同配伍条件下栀子提取物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结果:栀子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8 g·L~(-1)(含栀子苷0.311 g·L~(-1))时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0.055±0.006)h~(-1)(以栀子苷计);栀子提取物分别与艾片、郁金、麝香配伍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72±0.010),(0.060±0.001),(0.066±0.008)h~(-1),合方后吸收速率常数为(0.076±0.011)h~(-1).经统计学分析,单味栀子组与配伍艾片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与配伍郁金和配伍麝香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复方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配伍艾片及复方给药时可以显著促进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5.
熊果酸醇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熊果酸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熊果酸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熊果酸醇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进行分析;采用TP-3型透皮扩散实验仪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熊果酸10%异丙醇溶液、熊果酸醇质体、熊果酸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5.83±0.86)%,平均粒径为(87.5±7.5)nln,Zata电位为-(38.4±3.6)mV.醇质体12 h的累积透过量为146.49μg·cm-2,12 h的渗透速率为12.17μg·cm-2.h-1.结论:醇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显著促进熊果酸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6.
萸连巴布剂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考察萸连巴布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和规律.方法: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用HPLC法使用1种流动相测定接收液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释放速率分别为0.023 9,0.015 6,0.072 5,0.819 1 mg·cm~(-2)·h~(-1/2);透皮速率分别为1.256,1.030 2,2.802 9,20.919μg·cm~(-2)·h~(-1).结论:萸连巴布剂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行为为零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与软膏的体外透皮性能与流变特性。方法:体外透皮实验使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比较三种栀子苷制剂(不加促渗剂软膏、不加促渗剂立方液晶凝胶、立方液晶凝胶)的透皮吸收特征;采用DHR-2流变仪考察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与不加促渗剂的栀子苷软膏的流变特性。结果:以上三种栀子苷制剂24h体外累积渗透量(Qn)分别为149.37、258.8和730.36μg·cm-2,渗透速率(Js)分别为6.07、11.36和29.94μg·cm-2·h-1,透皮性能以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最优。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的流变学参数良好,黏度较软膏大。立方液晶凝胶体系为黏弹体,相比于软膏结构更稳定。结论:制备的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流变性适宜,且透皮性能优于栀子苷软膏,添加促渗剂可促进栀子苷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秦艽总苷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秦艽总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动态膜透析法和Franz扩散池对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优化的脂质体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卵磷脂与药物质量比为10∶1,卵磷脂浓度为40 mg/mL,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制备的脂质体药物包封率为(85.89±1.71)%,载药量为(36.32±0.79)%,平均粒径为(160.43±9.40)nm。体外释放试验显示,秦艽总苷脂质体24 h体外释放率为(68.05±1.72)%,体外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经皮渗透试验显示,秦艽总苷溶液与脂质体中秦艽总苷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分别为(815.62±39.87)μg/cm~2、(581.60±29.46)μg/cm~2,两者的经皮渗透都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试验表明,制备的秦艽总苷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低共熔物的纳米乳,提高甘草次酸的载药及透皮性能。方法以"薄荷脑-樟脑"低共熔物作为油相,Cremophor EL为乳化剂,乙醇为助乳化剂,采用加水滴定法制备载甘草次酸纳米乳,考察其形态、粒径、稳定性,并通过Franze扩散池法比较皮肤透过性。结果甘草次酸在"薄荷脑-樟脑"低共熔物中溶解度达77 mg·mL~(-1),所得纳米乳粒径小于50 nm,放置90 d内稳定性良好;在离体大鼠皮肤上的药物稳态渗透速率和滞留量分别为35.18μg·cm~(-2)·h~(-1)和99.44μg·cm~(-2),均显著高于溶液组和混悬液组。结论 "薄荷脑-樟脑"低共熔物不仅对甘草次酸溶解性极佳,且作为油相制成纳米乳可显著提高其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24 h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7.58%、29.16%、31.6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6.529 2,10.730 9,7.253 2μg·cm^(-1)·h^(-1);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24 h累计透过百分率分别为:6.83%,3.81%;平均透皮速度分别为1.867 4μg·cm^(-1)·h^(-1),0.695 9μg·cm^(-1)·h^(-1);促渗剂阴性贴膏中补骨脂素的透皮速率明显降低,异补骨脂素则未检出。结论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处方中的冰片和氮酮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有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