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DCD供者肾移植临床资料. 结果:来自15例ARF供者的30个肾脏植入29例受者体内(其中1例接受双肾移植).供体起始和终末血清肌酐分别为90.1±35.1 μmol/L和355.6±153.1 μmol/L.术后8例(27.6%)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随访2 ~21月,人肾存活率均为100%.术后1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55.5±10.5 ml/(min·1.73m2)和60.8±10.6 ml/(min·1.73m2). 结论:DCD供者肾移植术后的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理想方法之一,但供肾短缺制约了肾移植的发展.活体肾移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肾短缺的问题,极大地缩短了肾移植受者等待供肾的时间.目前,对活体肾移植的大量研究和临床指南均聚焦于肾移植受者移植肾的预后和潜在供者的筛查,近年来开始提倡对活体供者进行术后随访,但仍缺乏对活体供者的心理状态的关注,本文将就此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超  蔡宪安  蔡懿  张杰  张昊 《山东医药》2007,47(36):105-106
行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25例。结果本组供者供肾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7—10d出院。受者首次肾移植23例,二次。肾移植2例。术后随访2-37个月,肾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2例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人/肾存活率为100%。认为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供者切除一侧肾脏恢复良好,受者人/。肾存活率高,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移植器官缺乏是目前全世界移植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每年100万尿毒症患者中,有50万患者等待肾移植,但只有 1%的患者获得移植机会[1,2].由于器官来源缺乏与等待移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亲属捐赠成为解决器官缺乏问题的最可行方法.移植肾供者因为受传统观念、手术风险、医疗费用、医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了解移植肾供者的心理状况,并实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笔者对4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供者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争取供者的配合,使其达到最佳的心身状态,使活体肾移植手术得到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供者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器官捐献供者中,因横纹肌溶解症导致AKI的供者和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供者因横纹肌溶解症导致AKI,供者血肌酸激酶峰值为10 623±3 692 U/L,血浆肌红蛋白峰值为20 618±7 959μg/L,血清肌酐峰值为483±176μmol/L。其中3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6例受者,肾移植术后4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其余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6~46月,人肾均存活。术后6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5.4±13.5 ml/(min·1.73m2)和71.2±14.3 ml/(min·1.73m2)。结论:接受横纹肌溶解症合并AKI患者供肾的受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出现AKI的器官捐献供者应该常规行横纹肌溶解症筛查。  相似文献   

6.
正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是肾移植。我国目前应用于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而CDCD中采用较多的器官是来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或心-脑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当前DCD供体具有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ICU治疗时间较长、潜在感染风险较高和用药史复杂的特点,且DCD供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热缺血时间较长,增加了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这些因素进而导致中长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不理想以及供体来源的感染(DDI)。本文就DCD供肾中DDI的预防谈谈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意义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例亲属供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1名供者分别为受者的父母、兄弟和妹妹,取左侧肾脏10例,右侧肾脏1例,取肾术历时2~3.5h,热缺血时间1~3min,所有供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3例供者术后3周内出现一过性蛋白尿。11例受者均为首次移植,肾脏植入顺利,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100%,1例于术后1.5年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时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选择供者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组织相容性是否适合和供者双肾形态及功能是否正常。活体取肾手术难度较高,对大部分供者来说,切取左侧肾脏较好。活体供肾移植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应提供活体亲属供肾。  相似文献   

8.
季倩  褚志强  沈文  祁吉 《山东医药》2008,48(9):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综合评价活体肾移植术前供肾状态的价值。方法活体肾移植供者23例,均施行开放式供肾摘取手术,术前全部供者均进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MPR、MIP、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供肾血管、肾实质及收集系统情况,并将术前MSCT影像与术中所见对照,评价MSCT的准确性。结果23例供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影像,清晰显示了肾实质、肾血管及收集系统情况。MSCT所示与手术所见完全吻合。结论MSCT可以准确而全面地评价活体供肾的形态与功能,可作为活体肾移植前评价供肾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供肾亲属肾移植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供肾亲属肾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66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供者50岁以上24例,其中8例次供者术前检查存在轻度医学异常(包括镜下血尿4例,高血压2例,肥胖1例,结石1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术前总肾小球滤过率(GFR),手术前后血清肌酐(SCr),留存肾GFR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同时对二组受者的手术前后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发症、人肾存活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供者术后总体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但50岁以上组术后3月以上留存肾GFR显著低于50岁以下组(P<0.05).两组受者在术后1年内SCr、Ccr、DGF、急性排斥和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供者选择需十分谨慎.术前全面而彻底评估,严格控制纳入标准,其安全性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和管理活体肾移植供者,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召集专家团队,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检索和评估,从而制定本指南,以期更好地指导活体肾移植供者的评估,并且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活体肾移植供者进行管理。由于相关依据仍较缺乏,指南中也纳入了很多未分级的专家共识。本指南提倡尽可能使用已有证据对活体肾移植供者进行综合评估,以取代以往的、基于单一危险因素的决策方法。并且,在进行临床决策时,应同时考虑供者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供者器官的短缺和等待肾移植的受者越来越多,使得选择亲属肾移植手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越来越多。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亲属肾移植供者的选择已经制定了标准,但随着这项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亲属肾移植供者捐肾后仍然会出现一些风险。根据近年来我们开展的亲属肾移植的情况,我们总结了亲属肾移植供者选择方面一些经验和体会。对供者选择标准必须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供者年龄〉50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安全性及移植效果。方法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者107例,按照供者年龄分为两组,〉50岁者为研究组(45例)、≤50岁者为对照组(62例)。结果供肾及肾移植手术均成功。两组供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12个月血肌酐(Ser)、肾小球滤过率(C.FR)、并发症相比,P均〉0.05。两组术后1、3、5、8a人/肾存活率相比,P均〉0.05。结论年龄〉50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者安全性及移植效果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对肾移植受者进行排斥反应风险免疫学评估是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重要依据。目前认为,年龄越大的供肾免疫原性越强,而脑死亡后器官捐献(DBD)是血管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年轻、非裔美国人、依从性差和多次妊娠会增加肾移植受者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实验室检查方面,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CDC)试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肾移植受者免疫学风险的重要评价方法。另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冷缺血时间长也是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评价DCD供肾质量与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DCD供者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供肾质量评分、肾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与长期随访情况。结果:成功实施DCD 114例,供肾热缺血时间(5.6±2.2)min,冷缺血时间(6.5±1.6)h;非边缘性供肾(A级+B级)占92.11%,边缘性供肾(C级+D级)占7.89%;供肾获取、灌注、保存及修复过程顺利。22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成功接受DCD供肾肾移植手术,其中211例受者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术后6~14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DGF的发生率为3.54%(8/228),术后20~45 d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受者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3例受者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切除了移植肾,围手术期移植肾丢失率为1.75%(4/228);无一例受者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 213例受者肾功能稳定,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3例受者死亡。结论:DCD供肾肾移植的总体临床疗效良好,但仍存在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移植术后IgAN复发率从4.5%~70.5%不等,其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供肾IgA沉积、亲属供者、受者年龄较小、原发病病程短、蛋白尿多、具有IgAN代表性的发病基因、术后过早停用激素、与供者HLA错配位点多等。随着近年来研究深入,人们认识到IgAN复发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系膜区弥漫增生伴节段硬化或新月体形成等病理改变都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复发性IgAN的治疗仍采用原发性IgAN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者可给予大剂量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但目前仍然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其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院中心肾移植科完成的546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516例,男性399例、女性117例,年龄42.4±16.1岁(5~68岁);死亡原因以脑卒中和脑外伤为主。5~12岁儿童供肾20例,均做单肾给儿童或低体重成人,60岁以上老年供肾56例。546例受者中,男393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1.7±11.9岁。分析供肾质量、免疫诱导方案、术后移植肾功能、并发症、人肾生存率,以及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本组受者术后无一例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DGF)36例(6.6%),急性排斥反应28例(5.1%)。术后42例(7.7%)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8例。儿童和老年供肾的受者预后较好;14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供肾,DGF发生率较高(42.9%);22例神经系统肿瘤供肾受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肿瘤。本组受者人、肾存活率为97.2%和93.9%,1年、3年、5年的人、肾生存率分别为98.5%、96.9%、89.3%和96.5%、 92.7%、 85.6%。结论:本组DCD供肾受者人和肾脏预后较好,主要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预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血缘关系活体供肾移植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目前这种肾脏来源仍然未能充分利用。根据美国肾器官共享登记处的联合工作网(UNOS)记载的2500多名无血缘关系活体供肾移植后的长期效果,本文作者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人供肾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科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按供者情况分为老年亲属供肾组36例(老年组),非老年亲属供肾组20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血肌酐(SCr)水平和外科并发症、急性排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肾毒性、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发生率,并观察1年、3年人和(或)肾存活率. 结果 老年组受者SCr术后3d为(245.2±135.2)μmol/L、7d为(150.5±86.8)μmol/L、1个月为(140.6±42.5)μmol/L,高于非老年组的(185.6±148.4)μmol/L、(122.2±136.8)μmol/L、(117.8±33.2)μmol/L(分别为t=84.07、31.90、21.54,均P=0.000);CNI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2.2%(8/36)、1.9%(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4,P=0.000);但两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SCr水平和外科并发症、急性排斥、DGF发生率及1年、3年人和(或)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术前对老年供者进行严格筛选和综合评估,健康老年人亲属供者不应作为供者禁忌;但对老年人供肾亲属肾移植受者应注意CNI肾毒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群慢性肾脏病发生率高达10. 8%,据统计每年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人数达到100万。因为肾移植有更好的疗效、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合乎生理而成为ESRD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但器官短缺仍是制约肾移植的关键。2011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并获得全社会的支持,成绩斐然。2017年,捐献数量和移植数量均达历史新高。但即便如此仍只能解决1%ESRD患者的肾移植需求。如何充分利用捐献肾脏,尤其是边缘供肾,如何准确评估这类供肾质量,提高器官利用率是我们移  相似文献   

20.
缺血和损伤对移植肾排异的影响许贤林王庆文综述关键词损伤肾移植急性排异中图法分类号R699.2在取肾和肾移植手术时,移植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尸体供肾时,供肾还要遭受一些额外的损伤。一方面供者因急性病或创伤导致脑死亡,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