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手术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7月接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评分标准评分、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术后疼痛和腰椎功能恢复效果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功能障碍评分、腰椎功能改善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腰椎功能改善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降低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脊椎不稳情况);术前、术后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术后第1天、1个月及2个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3%)较对照组(12.50%)低(P<0.05);观察组术后ODI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可通过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以提高手术优良率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间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内镜组53例接受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小切口组35例接受传统小切口椎间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小切口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小切口组,住院时间短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小切口组的25.71%(P 0.05);术后3个月时,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且内镜组ODI显著低于小切口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小切口组(P 0.05)。结论与小切口椎间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LDH患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1.23±3.23)ml、(89.71±5.30)min、(4.50±1.01)d、(0.77±0.32)cm,其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经皮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间盘切除量及咬骨体积等)及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与ODI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间盘切除量及咬骨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比76.0%,P<0.05)。结论经皮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根据其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接受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性小,患者疼痛轻微,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出血量l、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eh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椎板开窗术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更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腰椎功能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理想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具微创性,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60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同期来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病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家族史、腰背部损伤史、工作姿势不正确、不经常运动、吸烟、心理紧张是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较多,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较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更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85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SF-36评分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7.
石雪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61-6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了我院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住院1周出院,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为(5.88±1.65)分,术后为(2.25±0.37)分,疼痛明显减轻(P<0.05),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韶秀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较经济等优点,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组实施PTE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髓摘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医药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腰痛症状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髓摘除术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VAS、JOA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29例,良1例,中1例,差1例,JOA评分的优良率为93.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