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全松弛状态下线圈长度与全棉单珠地织物密度的关系,采用29.48 tex精梳棉赛络纺纱线作为原料,织造5种不同线圈长度的单珠地网眼面料各2匹,分别用于毛坯面料与光坯面料的基本性能研究。测试织物在全松弛状态下的横密、纵密、密度对比系数、织物厚度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估算,并用Origin软件计算并绘制拟合方程曲线。结果表明:全棉单珠地组织在全松弛状态下,毛坯和光坯织物的横密、纵密都与织物线圈长度呈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密度对比系数与线圈长度呈正相关;织物厚度与线圈长度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企业生产的织造定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毛衫织物几种罗纹组织织物线圈长度与克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分析得出了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满针罗纹组织3类腈纶织物线圈长度与克质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介绍了试验方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线圈长度在8.8~10.9 mm范围内时,3种组织织物克质量的关系为罗纹空气层组织>罗纹半空气层组织>满针罗纹组织:另外,随着织物线圈长度的逐渐增加.3种组织织物线圈长度与织物克质量之间呈近似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军艳  李义有  高冬燕 《丝绸》2007,(9):39-40,43
指出以调整针织物纵向密度来控制针织物质量的方法不妥;利用线圈形状、织物构图及数学上的研究,推算出针织物最合理的线圈长度;并提出利用线圈长度监控器对织物生产进行全程、实时、有效的监控,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纬编针织物风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原料、密度、线圈长度对针织物的影响。重点从纯棉产品、化纤产品、提花产品的角度分析了密度对针织物风格的影响,其中:纯棉产品中改变织物的密度将会影响产品缩水率;弹力产品会影响织物的弹性;提花产品会影响花型尺寸。简要介绍了横密对总针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纤维性能对针织物尺寸特性的影响,在横机上编织了5种弯纱深度的平针、1+1罗纹、满针罗纹和米拉诺组织玄武岩纤维针织物。通过对松弛后织物的尺寸参数的测试,分析玄武岩纤维针织物纵向、横向以及面积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织物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织物密度与线圈长度倒数呈正线性相关的关系。比较了玄武岩纤维针织物与毛/腈针织物的线圈形态,由于玄武岩纤维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其针织物的线圈形态较为扁平。通过对玄武岩纤维针织物尺寸特性的研究,可实现织前对织物尺寸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在拉舍尔舌针经编机上编织了6种不同参数的单梳经平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物,根据织物的实际线圈形态假定条件,然后推导出线圈在平面的投影长度,进而得出经平组织线圈模型的总线圈长度公式,并利用Pro/ENGINEER Wildfire 4.0建立经平织物线圈三维几何模型。6种织物的线圈模型计算长度与实测线圈长度差异较小,说明线圈建模的假设和建立的线圈几何模型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腈纶纱线,在普通横机上编织毛衫织物常见的3种基本组织,通过改变弯纱深度,对3种组织的线圈长度与面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的试验分析,得到了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2+2罗纹组织等3类腈纶毛衫织物的线圈长度与面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线圈长度逐渐增大,3种组织的面密度逐渐减小;在线圈长度相同时,3种组织织物中,2+2罗纹织物的面密度最大,纬平针织物的面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针织工业》2014,(5):75
正织物结构对毛衫保暖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织物结构对织物保暖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四平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1+1罗纹组织、畦编组织和半畦编组织5种常用的毛衫组织结构,采用相同的原料编织一系列弯纱深度的试样并进行线圈长度、织物厚度、透气性和保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四平组织织物最轻薄;畦编组织织物保暖性最好且透气性最  相似文献   

9.
一般经编间隔织物在编织时针前做反向垫纱,这种方法会造成布面单丝过多,影响织物的外观和手感,通过改变织物的垫纱方式,即将原先针前做反向垫纱的闭口或开口线圈,改为针前做同向垫纱的开口或闭口线圈,从而改变线圈在织物表面的显露关系,并改变织物外观.分析了原垫纱方式与改变后垫纱方式的编织原理,并对编织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读者提问 影响满针罗纹织物密度(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其密度? 专家回答 1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针织物的密度取决于线圈的大小:线圈越大,密度越小;线圈越小,密度越大.罗纹组织也不例外,所以要提高罗纹织物的密度,就要减小织物的线圈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