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红琼 《临床医学》2001,21(7):37-3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剖宫产病人101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51例:剖宫产手术断脐后立即静携头孢噻肟钠2.0g,部分病人术后6小时追加2.0g,平均每人用药1.53次。对照组50例:剖宫产手术回病房后每日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6.0g 灭滴灵1.0g。结果: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平均每人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说明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都具有明显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 患者,男,20岁,系某部战士。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周”收入院治疗。该患者入院前在外院应用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控制感染,疗效不佳,疼痛不缓解而要求手术治疗。于2008年4月10日上午9时行阑尾切除手术,术中见阑尾充血肿胀、无化脓及穿孔,腹腔炎性渗出液少。手术顺利于上午10时安全返回病房,继续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预防感染和常规术后禁食期间的补液治疗。  相似文献   

3.
邱红英  王志峰 《临床荟萃》1997,12(13):610-612
我们进行比较总结,比较剖宫产术中用氨苄青霉素冲洗宫腔、腹腔常规术后预防用药(静脉和肌肉注射青霉素 庆大霉素),对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观察细菌从下生殖道行入宫腔的过程,初步探讨预防的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1989年6月~1995年6月,在我院和市医院的接受剖宫产的患者中,选择无内科及产科合并症的,且无用抗生素禁忌症,手术时间≤1.5小时,术中失血量≤500ml,血红蛋白≥9.0g/L的患者。共200例,分为①选择性剖宫产86例;②非选择性剖宫产64例:A组为破水<6小时,产程<16小时,肛查 阴道检  相似文献   

4.
骨科手术以清洁手术为主,但因大量使用内固定材料和各种同种异体植人物,术后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随着抗生素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概念和原则的建立,骨科无菌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本研究选用拉氧头孢钠作为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后感染的抗生素,评价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并探索其最佳给药时机和  相似文献   

5.
术后感染是妇科患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绝大多数盆腔和腹部切口感染是患者下生殖器的内生微生物细菌所致,预防的重点是仔细认真的手术操作和预防应用抗生素。因此,术后盆腔感染的预防可以通过术前对手术患者的阴道生态体系的评估,术前阴道细菌检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利术巾仔细操作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唐才喜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9):54-55,57
目的 分析评价头孢哌酮钠(cefopenzone sodium)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2—5月在该科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min、术后1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1.0~2.0g,术后2次/d,1.0~2.0g/次,疗程3~6d;对照组:术前30rain、术后1h静脉滴注苯唑青霉素(oxacillin sodium)1.0~2.0g,术后2~4次/d,2.0~4.0g/次,疗程3~6d。结果 头孢哌酮钠与苯唑青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孢哌酮钠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仍是阑尾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于1985年2月至1988年2月采用术前冲击性抗生素预防阑尾切口感染,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985年2月以来,我们将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8例。治疗组于术前3小时内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6.0g(过敏者改用洁霉素1.8g静滴)、庆大霉素24万μ。对照组于术后3小时开始静滴上述药物,剂量与治疗组相同,每天1次,连用5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营养状况、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不同的抗生素血清的最佳时机分析。 方法:于2000-05/2001-0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6组,术前1d、术前1h、手术开始后30min分别静脉滴注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1.5g和头孢类头孢呋辛2.0g,每组15例,皮试无药物过敏。采集手术开始时周围静脉血、首侧肢体切骨时骨质渗血、次侧肢体切骨时骨面出血、手术结束时引流管引流血10mL,备测。采用微量稀释法作血清杀菌活性(无菌生长的最低血清稀释倍数)测定,比较不同给药时间、不同时段术野出血的抗菌效能。 结果:纳入患者9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抗生素血清杀菌活性的比较: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呋辛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血清杀菌活性接近。②不同时段抗生素血清杀菌活性≥1:8比较:术前1d给药,术野血清杀菌活性微弱。氨苄青霉素于术前1h给药在手术开始至处理首侧肢体切骨时以及手术开始后30min给药在首侧肢体切骨至次侧肢体切骨时血清杀菌活性≥1:8大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P〈0.05);头孢呋辛于术前1h给药在手术开始至首侧肢体切骨时以及手术开始后30min给药在次侧肢体切骨至手术结束时血清杀菌活性≥1:8大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P(0.05)。 结论:术前1h至手术开始后静脉应用抗生素可在关节假体植入的主要阶段保持较高的术野血抗菌效能,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但是不同抗生素的应用时机还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普外手术中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500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2.4G。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16-4217
选择我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前0.5~1.0h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3.0g,如果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h则需追加1次,术后1d内追加2次;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3.0g,2次/d,连续给药3~5d。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钟炳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6):416-416
近年来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对治疗细菌性疾病起着一定作用,但它不能取代老一代抗生素。笔者以氨苄青霉素与先锋霉素Ⅶ(先锋Ⅶ)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46例评价新老抗生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7月~1997年7月我院急诊留现及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感染严重程度及病原菌分布均相仿(P>0.05),见表1。表1氨苄青霉素组与先锋Ⅶ组的临床资料1.2给药方案及疗程:氨等青霉素与先锋Ⅶ给药方案相同,每日6g,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7~14天,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腹外疝手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状况。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2月小儿腹外疝手术未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76例患儿设为研究组,2010年5月-2011年3月小儿腹外疝手术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7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严格按临床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前0.5h给药1次,术后给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状况。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为0、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第7d拆线,对照组分别为0、7.5d、术后第7d拆线;研究组患者切口拭子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均未见病原微生物生长。结论在严格遵守相关诊疗规范的前提下,小儿腹外疝手术切口内通常无病原微生物存在,咒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剂量和时间与术后感染的联系。方法:将2006年8月-2008年5月我院选择剖宫产产妇200例分二组,A组100例围手术期用药,B组100例为术后用药。结果两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感染、产后病无明显差异(P〉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已围手术期应用为宜。  相似文献   

14.
冲击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是目前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内给药方法各个医院不同。我院在 17531例手术中 ,观察了常规给药和冲击给药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 1995~ 1998年手术 17531例 ,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组 :Ⅰ类手术 2 4 93例、Ⅱ类手术 52 4 9例。冲击性用药组 :Ⅰ类手术 3195例、Ⅱ类手术6594例。1 2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抗生素使用的类型视病种而定 ,以胃肠道手术为例 ,冲击性使用抗生素组于麻醉后切皮前经静脉推注头孢西林 2g ,术后 8h再静脉推注 2g ,以后不再使用任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手术率明显上升,随之剖宫产术后的感染率亦不断增加,长时间以来为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常在术后静脉给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自1998年元月来,我院在剖宫产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收到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元月至12月剖宫产术130例,年龄22~38岁,胎次1~3次,全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各自存在的高危感染因素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数据见表1。 2.方法:试验组产妇在麻醉前半…  相似文献   

16.
罗思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60-1961
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给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对照组仅在术后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观察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均抗生素用量观察组6.0±1.0g,对照组18.8±5.6g,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仅在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更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刮宫产术围手术期短程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40例刮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观察组头孢噻肟钠2.0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手术前0.5h开始静脉滴注,0.5h滴完,手术时间超过3h再给第2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用药方案,回病房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连续3d。结果:两组术后术后病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等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同手术期短程预防应用头孢噻肟钠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头孢曲松钠在胃肠道外科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方法不同所达到的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各种胃肠手术患者按抗生素使用分为三组 :A组单用头孢曲松钠共 4 76例 ;B组头孢曲松钠合并其他类型抗生素共 392例 ;C组其他类型抗生素单用或合用共 5 86例。结果 三组感染发生率分别是A组 1 2 6 %、B组 1 2 7%、C组 1 5 3% ,三组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胃肠道围手术期长期或联合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10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表明,骨科术后切口尽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科室。为探讨导致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其感染发生串,本文收集了近2年来我院骨科收治的1403例手术出院患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骨科1996年1月~1997年12月两年中外伤、截肢、肿瘤、神经肌肉软组织、椎管疾病、取钢板患者共1403例手术出院病例,逐份查阅原始记录、各种检查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等,使用统一调查表认真登记。1.2诊断标准按照王抠群等主编的《医院感染学)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3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3例妇产科患者术前1~2d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全面护理,患者痊愈率高,术后较少发生切口感染。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处理应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术前1~2d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可有效提高预防感染的成功率,并且术后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