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状态相关脑波复杂度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安静及心算时状态相关脑波复杂度(Cs)的稳定性,探讨心算作业引起Cs显著改变的稳定脑区及心算机制。方法:多次重复记录10名被试者(24 ̄33岁)闭眼安静(0)及心算(1)时EEG,状态记录顺序为01010,分析两状态下Cs的稳定性及状态差别。结果:安静及心算作业时Cs均具有较高的个体稳定性,9名被试者心算时Cs均在左后颞呈现显著、稳定的上升,其次为左枕顶及右颞等脑区;另1名被试者心算时Cs在前颞、前额等脑区呈现显著、稳定的下降。结论:安静及心算时Cs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心算引起Cs出现显著、稳定的变化,并与生理心理学及神经生理学研究相符,这对于脑机能状态及活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状态相关脑波复杂度(CS)分析方法在脑负荷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记录47名23~33岁正常人闭眼安静及心算状态EEG,分析其CS特征及心算相关变化。结果CS分布左右对称、颞高枕低,心算负荷导致CS出现显著、稳定的脑区性改变:A类,38名被试(81%),心算时前额以外脑区CS显著上升,且以左后颞、左枕顶及右后颞最显著;B类,9名被试(19%),安静时枕顶及后颞CS明显高于A类,心算引起CS下降,以右中颞和右中央最显著,其次为左额中央及前颞等脑区。此外,CS的变化与心算作业成绩及心算负荷主观评价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结论CS与心算活动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较好地反映大脑机能状态,为脑力负荷客观评价及大脑高级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极低频磁场刺激对心算脑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极低频磁场(ELMF)对脑功能状态影响的特点,在6名18--20岁健康男性青年中,比较ELMF刺激前后连续和选择心算的行为效果和事件关联是电位(ERPs)。结果发现:在第一次刺激后心正确率显著提高,ERPs中正慢电位(特别是后脑区)亦显著增强;但第二次ELMF刺激后心算正确率和ERPs均出现逆向变化。这表明所用的ELMF刺激可以改善脑功能状态,并可通过ERPs波形变化反映出来,且提示:刺激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靶音识别作业对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及各优势成分的作业相关变化。方法被试为21名右利手、听力及EEG正常男性(25—35岁),记录被试闭眼状态下安静及靶音识别作业过程中的12导EEG信号,利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8、9、10、11、12、13Hz 6个频率成分的优势涨落特征。结果 靶音识别作业导致脑波α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中的主涨落成分向高频方向发展.9-10Hz优势显著下降,11—13Hz优势显著增加,各频率成分在频率竞争结构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改变:同时。作业相关的优势成分快化与各被试静态EEG有关,即围绕静态EEG功谱峰值频率,较高频率成分优势几率明显增加,较低频率成分优势几率则明显减少。结论 靶音识别作业导致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的显著改变可能反映了与作业负荷有关的脑一般机能状态的增强,因此脑波α段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可能有助于作业负荷的总体及个别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在脑的事件关联电位中分离出与数字回忆有关的成分,本文比较了32名被试者在对等效的数字声音信号分别进行选择反应和选择心算作业中的靶和非靶信号的ERPs。结果发现在选择心算的ERPs中,在0.3-0.6s等期间出现一个显著的位于额-中央区的负电位成分,此负电位成分虽与近年报道的与记忆有关的N400成分有相近之处,但也有明显不同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6.
261名歼击机飞行员脑波α频段涨落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探讨飞行员脑波α频段涨落图特征,应用脑功能脑电-涨落图(EEG-ET)评价技术,研究了261名歼击机飞行员脑波α频段的涨落图特征。结果显示:飞行员的脑波α频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的主涨落成分为9Hz,次涨落成分为10Hz,7Hz在涨落优势序排列占第三位。频率涨落竞争结构相对熵值平均为(72±14)%,枕区的导联O1、O2的相对熵值低,分别为(69±17)%和(67±18)%。脑波α频段功率涨落功率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引起的脑功能紊乱的生物电特征,为飞行员、航天员选拔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方法。方法用CFM-8DEEG监护仪记录了12名飞行员(男性,30±5)发生TIA后的EEG,应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系统分析了脑α波优势频率的不确定性,并与20名健康飞行员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生TIA但EEG正常的飞行员,其主频出现优势涨落几率与健康飞行员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且主频几率优势比指数I≥0,而健康飞行员主频几率优势比I<0;与20名健康飞行员比较,相对熵值减少明显(P<0.05)。发生TIA且局部出现EEG改变的飞行员不但I≥0且脑波出现优势频率慢化。结论应用脑α波优势频率不确定性分析评价脑的缺血反应比EEG判读更优越。该研究结果不仅为TIA脑功能病理生理研究提供了评价参数,而且也为飞行员和航天员选拔提供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飞行学员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的胃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飞行学员与地勤人员在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的前庭植物神经反应。方法在平静状态和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描记32名飞行学院经过检验飞行后的飞行学员和32名地勤人员的胃电图(EGG),同时记录诱发性运动病的症状。结果飞行学员和地勤人员相比,平静状态的EGG频率和振幅及加速度刺激时EGG频率均无明显差异。但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飞行学员的EGG振幅及诱发性运动病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地勤人员。结论经过选飞和检验飞行训练的飞行学员其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的稳定性高于地勤人员。  相似文献   

9.
极低频磁场刺激对模拟失重条件下选择心算脑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极低频磁场(ELMF)在航天医学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在40名20~25岁健康男性青年中,比较了头低位-10°(HDT)模拟失重条件下5Hz的ELMF刺激前后选择心算事件关联电位(ERP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ERPs中的正慢电位(主要位于后脑区)随头低位时间的延长,幅值呈现进行性下降趋势;ELMF组在ELMF刺激前后此正慢电位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ELMF刺激抑制了模拟失重期间选择心算ERPs中正慢电位的下降。此正慢电位可能反映了一种集中注意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主动脑抑制过程。结论所用的ELMF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模拟失重条件下的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基础状态、激活状态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征及其与Wisconsn卡片分类试验(WCST)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两组:中青年组18例,年龄21-50岁;老年组17例,年龄60-72岁,受教育程度匹配。均健康人,老年组CT结果均正常。均行双日法基础与认知激活脑rCBF业像,认知激活脑SPECT;采用WCST进行认知激活,WCST设9项评分:(1完成作业时间;(2)分类次数;(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静态和视觉作业负荷下的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以及视觉作业相关的变化特点。方法记录19名青年男性静态(闭眼及睁眼)和执行视觉作业过程中的EEG,应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状态相关的α段频率涨落特征及变化特点。结果由闭眼、睁眼至视觉作业状态,α段频率涨落优势概率分布特征显著改变,9Hz、10Hz优势下降,8Hz、11~13Hz优势上升,具有绝对优势的主涨落成分逐渐为多成分竞争所代替,前部脑区较慢成分逐渐居于优势;各脑区α段优势涨落熵值显著增加,优势涨落能量逐渐显著降低,且其增加/下降过程均具有明显的脑区性。结论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视觉作业下相关脑区活动的进一步增强,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视觉作业负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5Hz和20Hz磁场对脑反应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在脑电频率范围内的磁场刺激对脑过程可能有调制作用的假设,并在已取得 结构的基础上,本文在22名正常被试者中比较了5Hz和20Hz的磁场刺激对进行选择反应和选择心算时脑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脑电功率谱特征的脑力疲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连续数学运算对脑力疲劳的影响,探讨脑电的功率谱特征与脑力疲劳之间的关系,寻找脑力疲劳程度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连续数学运算前后以及休息后3种状态下脑电的功率谱重心频率以及功率谱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观评价和行为学方法对3种状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连续数学运算后脑电功率谱重心频率以及功率谱熵显著降低,主观感觉疲劳程度、数学运算及PVT测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显著增加;休息后脑电功率谱特征、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及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反.结论 脑电功率谱重心频率以及功率谱熵与脑力疲劳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脑力疲劳程度的增加,脑电功率谱重心频率以及功率谱熵降低.同时脑电功率谱特征与主观评价和行为学分析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有望成为衡量脑力疲劳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模拟失重状态人脑波频率涨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模拟失重对人脑 7~ 1 2Hz频段脑波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 ,为航天员脑功能选拔及训练监测提供功能性评价方法。方法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状态 ,记录 1 2名 1 8~ 2 2岁男性正常成人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卧床结束后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EEG ,利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 7、8、9、1 0、1 1、1 2Hz 6个频率成分的优势涨落特征。结果卧床前 ,枕顶区优势涨落顺序为 1 0、9、1 1Hz;额颞区 1 0、9Hz竞争主优势成分 ,7Hz位居第 3。卧床后 ,各频率成分之间的主次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显著的可逆性变化 ,且所涉及的频率成分及脑区逐渐扩展 ,7、8Hz优势显著上升 ,1 0、1 1Hz优势显著下降 ,枕顶及后颞区 9、1 0Hz竞争主优势成分 ,7Hz位居第 3 ;额区及前颞区主次优势频率为 9、7Hz(F4为 7、9Hz) ,1 0Hz位居第 3。结论模拟失重导致脑波 7~ 1 2Hz频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显著改变 ,脑调节机能变差 ,易导致发作性头痛等临床症状 ,对脑功能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鼠皮层脑电和海马电位在觉醒和睡眠各期的复杂度和功率谱特性,以及两种电信号的复杂度值与功率谱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慢性埋植电极采集自由活动大鼠皮层脑电和海马电位,计算其算法复杂度Kc值,近似熵ApEn值,以及功率谱和功率谱重心频率,结果:海马电位在任何时期的复杂度值都显著高于皮层电位;皮层电位的复杂度值在非块动眼(NREM)睡眠期最小,海马电位的复杂度值在清醒期最大,两电位的总功率在NREM睡眠期最大,结论:两种复杂度值Kc和ApEN与脑电功率谱的频率分布具有密切关系,功率谱中具有明显的高峰时,信号复杂度降低,复杂度指标可以区分大鼠皮层和海马电位之间的差别,以及同一电位在不同行为状态下的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Many of the changes in human performance under stress or in hazardous environments may be attributed, in part, to altered cerebral functions. These changes may take place in either the cerebral neurologic or cerebral circulatory systems.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racranial blood flow and neural activity during these exposures would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response to these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whereby the combination of rheoencephalography (REG)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may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during the study of cerebral function.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hese techniques during mental arithmetic and antiorthostatic bed rest. Results of these tests in both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show that REG and EEG can be used to provide graded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cerebral responses to externally applied stressors.  相似文献   

17.
噪声和音乐对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飞行员在安静、噪声和音乐3种状态下的脑电功率谱的变化特点,为航天员的心理放松训练提供一客观生理依据。方法:记录了12名飞行员在安静、噪声和音乐状态下的16导连续脑电图,并进行了6个频段的功率谱分析。结果:安静状态和噪声状态下以及安静状态和音乐状态下脑电能量变化的比较在统计学上的无显著性差异;噪声状态和音乐状态的比较从频域上看,在音乐状态下,脑电能量在α1频段呈明显减少趋势,在θ频段呈增加趋势;从空间域上看,脑电能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前额颞区和中央区。结论:脑电变化与人的情绪变化密切相关,音乐可起到放松作用;声音对脑电的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放松训练须因人而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脑电相干幅谱是目前用来研究脑电同步性变化的主要指标,但由于计算中可靠性的要求,不可能同时具备较高的时间和频率分辨率,因此其应用价值受限,特别是难以进行事件关联性观察,为此,本文报道一个可以克服上述局限的新方法。方法 1.利用快速哈特莱变换和建立的算法得出具有1s1HZ分辨率的相干相位。2.对相干相位值序列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序列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3.根据相干相位的分布特征提出了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