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目的建立立苏液的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川芎药材,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别麝香药材中的麝香酮。结果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气相色谱法能够鉴别麝香酮成分。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立苏液进行质量鉴别,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徐畅  李洁  孙萌  姜艳艳  刘斌 《中草药》2023,54(19):6531-6542
寡糖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药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开发应用前景。寡糖种类多样、组成复杂,存在多种异构体,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存在较大难度。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了近20年有关寡糖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寡糖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色谱法(凝胶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活性炭色谱法、石墨化碳色谱法、亲水作用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膜分离技术等,以及寡糖结构鉴定的主要方法,包括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硬肿软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三七、当归药材,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别丁香.结果运用气相色谱法能够鉴别其君药成分,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结论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硬肿软膏进行质量鉴别,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王世清 《河南中医》2012,32(11):1537-1537
目的:寻找冰片混淆品樟脑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法中冰片显色、樟脑不显色,气相色谱法能准确定性樟脑.结论:用薄层色谱初筛后,再用气相色谱法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药》2004,(3):69-71
【学习要求】1.掌握溶剂提取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超声提取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及其特点。2 .掌握两相溶剂萃取法(简单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分溶法、液滴逆流分配法)的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3 .掌握结晶中溶剂选择的选择和操作。4.掌握透析法、升华法、分馏法、色谱法(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5 .熟悉沉淀法(酸碱沉淀法、试剂沉淀法、铅盐沉淀法)的应用范围。6.熟悉水蒸气蒸馏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苯酚-硫酸法、毛细管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6个方面概述了国内有关六味地黄丸制剂的含量测定研究进展,为提高和完善六味地黄丸制剂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依据,同时便于药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检测方法控制壮药巴布剂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主要归纳总结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色谱法以及BP神经网络和数字图像识别技术法对巴布剂质量控制的优势,并对巴布剂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和完善抗扁桃腺炎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抗扁桃腺炎合剂中的山豆根、连翘和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山豆根、连翘和大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1.46%(n=5)。结论提高和完善后的质量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抗扁桃腺炎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膏方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膏方质量标准内容的探讨,研究其现状,归纳分析常用分析技术等。结果:在建立膏方质量标准中应用最多的是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研究质量标准的重要方法。结论:通过对近几年膏方质量控制的总结,提出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盐酸氟西汀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查。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结果薄层色谱法未能检出有关物质,而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检出氟西汀的有关物质。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检出盐酸氟西汀的有关物质,并确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和控制有关物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与组分药性数字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认为:寒热药性是中药物质的宏观属性,中药的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皆有药性。中药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且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基于中药宏观药性假说,将中药"系统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进而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药物溶解度对不同释药机制骨架片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十八醇混合骨架片(Ⅰ)和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十八醇混合骨架片(Ⅱ)的吸水、溶蚀、释药过程来研究其释药机制,并以茶碱、己酮可可碱、盐酸氢吗啡酮和曲马多为模型药物,研究它们在Ⅰ和Ⅱ中的释放行为。结果①Ⅰ主要以扩散机制释药,Ⅱ主要以溶蚀机制释药;②药物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对两种骨架片的释放都无明显影响;超出此范围,对于Ⅰ,药物溶解度下降,药物释放变慢,扩散指数n值增大;对于Ⅱ,情况则正好相反。结论药物溶解度对骨架片释药的影响随释药机制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5,32(3):129-134
药物开合之性主要指辛散及酸收两个方面。其中辛散又分峻散、辛散、温散、凉散不同,酸收亦有止泻、敛汗、涩精、缩尿、止带、止血以及收敛肺气、心神的偏重。通过如此药性,论述了散、敛及敛散并用的临床用药之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医导引戒毒康复技术与行为疗法的内在联系,为中医戒毒导引康复技术提供理论基础。长期吸毒会引起吸毒人员奖赏环路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成瘾者精神行为的异常、情绪情感系统的损害、认知控制系统的失能,主要表现形式是愤怒攻击行为、出现高冲动性、抑制控制功能降低、自动化觅药行为,复吸是下意识的生理驱动行为。中医导引戒毒康复技术是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的临床实践、有意识运动技能,能够阻止戒毒人员渴求回路的自动化觅食行为。行为疗法是中医导引戒毒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望为戒毒人员在生理上脱毒、心理上脱瘾、戒治屡戒屡吸的怪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沉淀法制备载药聚乳酸纳米粒(PLA-NP)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为沉淀法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脂溶性抗癌中药葫芦素(Cu)和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采用沉淀法制备载药聚乳酸纳米粒,比较包载结果的差异并通过载药过程的考察分析原因。结果:Cu-PLA-NP和Cur-PLA-NP的粒径均在100~200 nm,但包载结果差异很大:Cu-PLA-NP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药物收率分别为38.53%,2.21%和27.02%,Cur-PLA-NP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药物收率分别为94.36%,14.35%和91.23%。其原因与丙酮刚加入水相时的药物沉淀率及水浴挥发过程中药物和载体的沉淀速率有关。结论:沉淀法制备载药聚乳酸纳米粒,即使同是脂溶性药物,但因药物与丙酮之间相互作用及药物与PLA之间亲和力的不同,包载效果仍可能出现较大差异,选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Intractablepainofparap1egicandquadriplegicpatientscausedbyinjuryofspinalcordisadifficultprob1emintheconvalescentmedicineatpresent,becausethecourseofconva-lescenttreatmentofthepatientsisverylong,itisobviousthattherearesomedefectsofthetreatmentwithexcisingdorsa1radixorwithlargedoseofanalgesicandantispastic-sedative.Inordertoalleviatethephysicalandmentalsuf-feringofthepatientsandimprovethequalityoftheirlife,theacupunctureanalgesiaisusedasasubstitutivetherapy,whichhasbeenacceptedbytheeasternandW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善医院领药业务流程效率。方法:进行领药业务流程再造,调整药房、药库工作职责和流程活动内容,药库使用红、黄、绿灯看板监控药房各种药品库存状态,把集中配药变成小批量补充药房库存不足,并根据药品每天用量服从正态分布特性,按预期服务水平设定领药数量。结果:消除了领药业务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活动,缩短了领药前置期,提高了药房药品库存周转率。结论:基于精益思想的领药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了领药业务流程效率,提升了药房对病人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各类医学期刊,获取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用药的差异。结果:共有85个方剂纳入研究。69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26味283次、活血化瘀药20味216次、解表药17味167次;16个外用方剂中,活血化瘀药18味62次、祛风湿药16味54次、解表11味42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活血化瘀、祛风湿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益、活血化瘀、解表、祛风湿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药物;内服方剂多使用补益、活血化瘀类药物,而外用方剂则多使用活血化瘀、祛风湿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肝经引经药醋柴胡水提液对大鼠肝细胞内pH值的影响,探讨引经药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可能机理.方法 利用BCECF/AM和FITC - Dextran两种荧光探针,以空白细胞为参比,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在不同时间对细胞内pH的影响.结果 药物对细胞质内pH值影响随时间、浓度不同而不同,24,48 h各药物剂量组细胞质中pH与空白组细胞相比有统计意义,其P<0.05,中浓度组作用3,18h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3h高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加药组囊泡膜内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药物作用18,48 h囊泡膜内pH值与空白相比有统计意义,其P<0.01,高浓度组作用3,6,24 h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3h低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各组细胞内及囊泡膜内pH值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组间无统计意义.结论 醋柴胡可能通过改变大鼠肝细胞内pH值来影响药物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钾渗透泵型控释片剂释药规律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渗透泵型控释片剂的释药规律及释药重现性,探索考察释药机制的新方法。方法 锅包衣方法制备渗透泵片。考察片心处方中的助悬剂、释药孔朝向、溶出仪转速、包衣膜厚度、包衣膜中PEG400用量、释药孔大小及片心硬度对释药的影响。测定一个释药孔制剂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药物释放度以考察释药机制。结果 释药孔朝向对不含助悬剂的制剂释药有明显影响,而对含助悬剂的制剂释药无影响。衣膜厚度增加,释药减慢,膜中PEG400含量增加,释药加快;而溶出仪转速、片剂释药孔大小及其片心硬度在一定范围内对释药没有显著影响。一个释药孔制剂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药物释放度基本一致。结论 在片心中加入助悬剂能显著提高制剂释药重现性。衣膜厚度、膜中PEG400含量是控制制剂释药速率的两大因素。比较一个释药孔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释放度是考察释放机制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