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加强宜居环境建设,对老旧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老旧住区中以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常有户外活动的需求。为改善老旧住区内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该文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麒麟新村为研究对象,以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在城市更新与老龄化的双重视角下对居住区环境进行适应性设计研究,以期为推进老旧住区室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老旧住区中,老年人数量占住区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也相对较多。文章通过对成都市肖家河兴蓉小区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实态调研,探明老旧住区中老年人的居住情况,选取3种主要的老年人居住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改进意见,为今后的老旧住区养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葛萌  张琳  薛红 《工程管理学报》2023,37(2):55-060
居民老旧小区改造意愿是成功推行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关键环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住区社会资本因素,搭建老旧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济南市 6 个老旧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构建结构方程实证分析模型,揭示多群组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意愿;住区社会资本通过居民改造态度间接影响改造意愿;此外,学历越高,居住时间越长,居民改造意愿越强烈,住户比租户改造意愿强烈,而性别、年龄、月收入对改造意愿影响很小。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并提升老旧小区居民改造意愿。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合肥市老城区的老旧小区在建筑性能、公共配套、道路系统、公共空间、安全管理、社区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微更新"的方式改善住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内涵与目标,从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机制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住区空间环境质量、修复空间结构及功能、优化景观节点、城市人口融合、保护城市文脉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提出"微更新"模式的平台搭建、反馈机制、细化法规,实现老城旧住区活力提升、持续更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物理环境是保证住区环境品质的必要 条件。城市老旧住区环境存在生态受损和退化 现象,美好生活与现有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无法 满足健康舒适的生活要求。本文尝试对城市老 旧住区物理环境进行定量评判,以上海中心城 区的典型老旧住区为例,系统调查其物理环境 现状,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老旧住区涵盖声、 光、热、风等方面的物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 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系统权重。通 过现场实测、软件模拟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获 取老旧住区物理环境的各类参数数据并进行综 合评价运算,就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的总体 评价、要素耦合、修复重点与修复限度进行讨 论,并提出若干改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老旧 住区的各环境要素存在一定耦合关系,系统关 系较为复杂。本文给出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结论可为城市老旧住区改造与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街旁绿地在现代的生活中与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然而由于开发后期关注的缺失,出现老旧住区街旁绿地的绿化种植缺乏管理、缺少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老旧住区街旁绿地再生问题对于我国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选取大连某小区街旁绿地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住区街旁绿地更新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法等方式对老旧住区街旁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再生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空间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挖潜的大背景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户外活动空间作为住区内塑造公共环境的重要内容,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仅对其提出面积管控要求,缺乏多方面设计要素的具体准则。该文针对当前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布局不合理、总量欠缺、分级不明确和吸引力不足等典型问题,从空间布局、空间规模数量、空间等级功能和空间吸引力4个维度共计9个指标构建了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品质提升的规划设计框架,引入空间句法、图像识别等量化分析方法。并以杭州市中心区王马社区南片老旧小区规划方案为例,运用框架探讨其规划合理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其他老旧小区构建高品质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理论指导与规划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当下重要民生工程之一,有利于提高群众幸福感、扩大内需、提升空间品质等。从空间格局角度出发,对三河市老旧小区现状问题进行空间计量化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宏观分析老旧小区空间分布特征,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方法论基础,同时为老旧小区改造提出精准化的规划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应充分尊重和满足居民的功能诉求和精神追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公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可以确保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居民自身对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老旧小区改造直接涉及大量利益相关居民,通过公众参与制定个性化的改造提升方案,更能满足居民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城镇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工作已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针对高层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的缺位,以北京市为例,分析高层住区建设历程及空间类型特点,进而结合不同类型高层老旧社区展开调查,分析其特征及改造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北京高层住区改造需要从应对多样化改造需求、软环境和硬环境改造兼顾以及从短期试点向长期广面改造推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的提升是住区发展的根本之一。现如今,苏州古城内的居住环境整体较差,面临更新的需求迫切。为提升苏州古城内老旧住区的空间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宜居的古城生活空间,本文以苏州古城内的养蚕里村为例,论述在宜居的视角下苏州古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城镇老旧小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住区改造具有紧迫性与复杂性特征,类型多样、建造标准不统一。为寻求品质提升,对建造时间超过15年至20年的旧区、旧宅进行科学维护管理、定期检测与修复,及时降低导致住宅退化或损毁的因素等等,是城镇老旧小区更新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与挑战。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对既有住宅质量的监控问题;城市旧区、旧宅改造与再生的机制问题;政府、市场、业主三方角色关系如何达成共建、共识、共享的问题;改造的技术策略问题;以及更新的金融工具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区随时间推移不可避免地出现老旧破败现象,需要经过综合整治改造以满足业主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业主参与行为往往不足,导致更新受阻。针对这一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提炼业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其对业主参与行为的作用路径。结合作用路径,建立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结构方程模型和测量方程模型,选择哈尔滨市 4 个典型老旧小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各因素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加以验证。并提出了促进业主参与住区更新事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过去70年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巨变之中,未来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老年人养老的社会问题。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在住区公共空间活动的时间更长、投入的精力更多。因此,完善老旧住区文娱活动设施,打造一个适老性小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索健  王继辉  陈宇 《室内设计》2022,(3):105-111
我国城市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退化问题 日益严峻,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成 为各地重点民生项目。通过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品 质提升实践案例与最新相关研究,提取住区建 筑多品质指标因素,构建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 性等多品质提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对 居住品质提升后的居民满意度调查进行科学分 析,探究居住品质因素提升与居民满意度之间的 关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利用Smart-PLS 3软 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并得 到建筑品质和外环境品质对住区建筑品质的影 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56和0.326;对于住宅建 筑品质,其功能性影响效应较大,路径系数为 0.625;舒适性(0.265)和场所性(0.117)对其影 响较小;对于外环境品质,其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性的影响效应相近,分别为0.385、0.304和0.323。研究结果为深化住区建筑多品质提升模式 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建筑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基本需求前提下,通过设计手段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和引入人文场景关怀,可进一步提升公共休闲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活幸福感,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更高阶的需要。文章结合近两年上海市不同城区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案例,通过对居民实际需求的调研,梳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特点及现状问题,提出可行的更新设计策略,具体包括:交通体系规划整合、特定主题活动场所设计、非正规性空间优化、结合其他环境要素整合设计、休闲活动场地安全性提升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住区建筑大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其品质问题亟待改善。住区建筑及其营建问题涵盖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居住环境硬件条件的改善,而且包含住区生活场景和空间特质的传承以及多要素的整体性提升。文章聚焦住区建筑品质内涵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梳理我国既有住区更新概况以明晰存量时代的住区建筑发展和品质问题,指出我国住宅存量更新由单一走向多元、由节能走向低碳的趋势,科学演绎品质定义、内涵,明确品质功能性、舒适性、场所性的多维属性;另一方面系统整理以往的研究及技术实践成果,归纳建筑学最新科学问题,并提出促进品质提升的更新模式等内容。希望引起各界对我国既有住区更新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曹苏亚 《四川建筑》2011,31(4):47-50,53
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分析南京鼓楼区老旧住区现状特征及目前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出发,探讨适合鼓楼区老旧住区的更新方式及重点,主要研究旧住区的更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海明月  周博  范悦  李翥彬 《新建筑》2022,(3):117-121
当前我国老旧住区品质提升的决策模式有向体系化、精细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文章从对日本住宅建设中的公-共-私理论及层级方法的研究出发,结合我国老旧住区决策体系现状,搭建公-共-私层级方法的本土化模型。通过实地调研北京、大连等多处老旧住区,探索该模型在我国应用场景下的科学适用性。公-共-私层级方法本土化模型的建立,可为我国住区品质提升的决策体系优化与市场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大量老旧多层住区更新中面临日照约束的问题,本文首先尝试提出“日照权转移”的概念,运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平衡日照条件保障、容积率提升和光伏技术推广的多重需求。其次,通过南京老旧小区的实验性设计,验证该模式对激发居民自建和促进邻里活力再生的可行性。最后,为了推广该方法从政府、居民和设计师三个方面提出制度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