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剑锋 《电视技术》2011,35(22):42-45,52
CDN+ P2P技术是目前IPTV系统的研究热点,但P2P技术同时又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分析P2P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一种新的CDN和P4P结合架构的IPTV系统,能够充分发挥P2P技术在媒体分发方面的去中心化优势,规避了在信令层面的去中心化弱势.  相似文献   

2.
IPTV的定位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TV是电视媒体向网络新媒体演化的重要的一步.也是三网融合的产物.基于P2P的IPTV在近期在国内发襞势头十分迅猛,本文介绍了IPTV业务的演化过程.分析了三网融合与IPT、,的关系,提出了IPTV体系结构将向P2P演化.IPTV应该运行在互联网上的观点,并介绍了基于P2P的IPTV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传统的P2P技术及P2P流媒体服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响应流程。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描述。进而提出了一种可管理的P2P模式。并将其应用到IPTV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可管理P2P(MP2P)模式的IPTV媒体交付网络。  相似文献   

4.
IPTV网络中CDN和P2P结合的技术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CDN中引入P2P技术是IPTV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之一。P2P技术在解决CDN技术的缺点的时候有可能会引入新的问题。通过分析P2P技术所带来的问题的本质,并借鉴了P4P技术解决P2P缺陷方面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P2P和CDN结合的方案,使得在IPTV网络中引入P2P技术的同时并能有效控制P2P的盲目流量。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视网和宽带互联网将长期共存,IPTV将促进网络互补融合演化形成宽带交互新媒体,这种融合是发生网络层用户终端处,IPTV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广播频道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融合,发挥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提高IPTV的通达性,利用互联网用户体验和颠覆性创新技术和业务。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降低上海电信IPTV的运营和部署成本,由机顶盒参与P2P分发的IPTV点播方案是一个可能的有效方案。为了研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首先提出了机顶盒参与P2P分发的IPTV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及主要影响参数,分析上海电信IPTV系统的实际用户行为数据和实际网络拓扑,并构建大规模IPTV计算机仿真系统RVSPS,然后用真实的用户行为和拓扑激励仿真系统,分析各类参数对主要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从技术角度详细研究机顶盒参与P2P分发的上海电信IPTV点播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三网融合的趋势为各种技术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P2P作为一种广为推崇的技术,必将在其中扮演它应有的角色。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分析探讨P2P、P2P直播的原理及其特点,并针对广电行业提出P2P的应用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涛  刘志宏 《信息通信》2011,(5):124-125
CDN技术和网络尽可能地将内容推送到离用户最近的网络边缘,提供高可靠的媒体业务访问体验,在IPTV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随着视讯用户数的激增,业务从简单的视音频向多屏融合、高清方向不断发展,将分散的CDN网络资源进行融合和统一,拓展其业务能力,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是电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9.
提到三网融合,相信如今的很多朋友并不陌生。早在2010年初,国务院就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推进三网融合,国内的三网融合进程开始加速。2010年7月初,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已经确立,接着各试点城市开始进行了三网融合试验,2011年12月底,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进程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由于普遍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达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可能很多人只知道P2P技术,因为现在很多类似迅雷等软件都使用P2P技术,不过什么是P4P技术呢?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P4P技术与三网融合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笔者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数字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应用的探讨,深入理解P2P技术与流媒体技术的完美融合而产生的互联网新型应用的工作机制和特点,最后,提出流媒体应用未来发展方向和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对等网络蠕虫具有高度动态性和规模巨大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P2P蠕虫仿真需要的基于节点虚拟的仿真建模方法和基于双引擎的仿真体系结构。基于节点虚拟的方法是对每个P2P蠕虫的功能和数据进行抽象和分割,通过节约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实现大规模P2P蠕虫仿真;基于双引擎的P2P蠕虫仿真结构将仿真任务的管理和网络管理分割,实现P2P蠕虫仿真的真实性和仿真规模的可扩展性。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大规模对等网络蠕虫仿真系统,开发了相应的通用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之上,以BitTorrent蠕虫为例,对仿真平台进行了验证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及开发的系统,可适用于大规模P2P蠕虫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2.
P2P网络聚合流量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坤  陈庶樵  夏军波 《通信技术》2010,43(1):142-144
对等体网络P2P(Peer-to-Peer)应用系统中对等体主机的行为特征与P2P业务流量特征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单纯利用一种典型特征的P2P流量分类技术的识别精度不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P2P流量多阶段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P2P应用流量的一系列固有特征,可以从聚合网络流中识别P2P流量。通过实验表明,丈中所提出的方法P2P流识别精度可达99.7%,同时错误分类精度0.3%。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并且还在不断地迅速增长。人们依靠传统搜索引擎来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资源,其效果已经显得有些不尽人意。P2P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检索理念和方式,必将成为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文中对P2P技术、P2P搜索及其分类作了简单总结和比较,并指出了P2P搜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翔  胡华平  刘波  陈新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5):132-135
P2P僵尸网络对Internet构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在基于主机的P2P流量检测和恶意行为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P2P僵尸网络的检测模型。构建一个基于CHORD协议由监视节点组成的结构化P2P网络,将同时具有P2P流量和恶意行为的主机信息上报监视节点。通过对P2P僵尸主机行为进行融合分析,具有相似性恶意行为的主机被认为处于一个P2P僵尸网络中。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P2P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网格技术中节点随机加入及资源动态共享的问题,采用了P2P与网格技术有机融合的方式,改进了网格的动态性和可扩展性,建立了基于P2P的网格资源体系结构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融合DHT和蚁群算法的资源发现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P2P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发现性能,可以准确可靠的进行信誉值高、综合费用低的分布式资源发现.  相似文献   

16.
Chord中的所有节点可视作分布在一维空间中,形成单一的环。针对移动Ad hoc网络,该文提出二维P2P的概念,将所有节点视作分布在二维平面内,允许多个可灵活配置的环存在,并提供冗余查询路径。基于此概念,该文还提出多环二维P2P资源发现协议族,并给出协议族中可行的环配置方案,证明其在网络直径和度性能上的改善。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配置环能明显改善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P2P查询性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P2P应用的广泛普及,如何对P2P流量进行正确的识别,合理的控制成为网络运维的重要问题。论文对当前P2P应用识别中所采用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端口识别、深度包检测及深度流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对P2P应用流量进行识别与控制的简单流程模型,同时对P2P流量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P2P流媒体的教学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岸  张艳 《通信技术》2010,43(7):210-212
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上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学习是未来人们受教育的新方法。然而流媒体的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大多采用C/S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形式传输媒体流。结合当前流行的对等网络(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问题。结合P2P网络的优点,对系统中流媒体传输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流媒体服务对骨干网的负载,避免网络阻塞。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流媒体播放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一种基于P2P网络平台上新的流媒体播放技术,它将P2P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闲置的带宽资源和存储资源,突破了传统的流媒体播放系统带宽瓶颈.它采用多点下载和文件分块重组方法,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能够保持节目流完整而流畅地播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的视频点播系统基于双层P2P架构实现,由城域网与驻地网媒体内容分发构成2级数据分发服务平台,用户终端点播并接受视频服务的同时,还能为其他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双层P2P架构有效地扩展了系统带宽,增强了服务能力,降低了系统成本,并提供QoS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