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针对BZ34油田有效注水开发的水质控制要求,从设计指标和设计方法两方面对油田回注水控制指标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典型低渗油田的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现行标准,建立了海上低渗透油田水质标准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BZ34油田有效注水,将伤害程度控制在20%~40%时,水质控制指标中悬浮颗粒粒径应3μm,悬浮颗粒质量浓度应5 mg/L,含油质量浓度应15 mg/L。  相似文献   

2.
王子雨  王长权  张光明  宋薇 《当代化工》2018,(3):445-449,457
目前国内对低孔特低渗储层注水开发中注入水水质标准的研究较少,具体指标没有系统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对HH油田C8储层以污水作为回注水源的注入水水质标准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岩心驱替实验及动态腐蚀实验得出注入水中的悬浮物粒径中值、悬浮物含量、含油量、细菌含量等主要控制指标。结果表明:悬浮物粒径中值指标2.0μm;悬浮物含量指标3 mg/L;含油量指标15 mg/L;细菌含量指标24个/mL。该结果为HH油田污水回注水质标准提供了具体依据,也为类似区块的注水水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低渗油田回注水的水质要求,采用自行设计并建造的功能陶瓷膜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对油田回注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进水中悬浮物浓度、悬浮物粒径中值及含油量对功能陶瓷膜处理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当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低于120 mg/L、悬浮物粒径中值小于5μm以及油质量浓度小于80 mg/L时,功能陶瓷膜装置的出水水质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低渗油田回注水水质"5.1.1"标准,并且装置已连续运行超过6个月,出水水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高尚堡油田沙三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粒径、含油量和硫酸盐还原菌对储层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油、细菌均会对油层产生伤害,建议高尚堡油田注水控制指标为悬浮固相含量小于3mg/L,粒径小于2.5μm,含油小于6mg/L,硫酸盐还原菌小于25个/mL。  相似文献   

5.
以高尚堡油田沙三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粒径、含油量和硫酸盐还原菌对储层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油、细菌均会对油层产生伤害,建议高尚堡油田注水控制指标为悬浮固相含量小于3mg/L,粒径小于2.5μm,含油小于6 mg/L,硫酸盐还原菌小于25个/mL.  相似文献   

6.
XX油田2井区试注过程中,油层吸水能力普遍大幅度下降,注水井注入困难,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注水水质对储层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根据XX油田2井区的储层和流体特征,分析了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并通过实验得到了各因素对储层伤害程度,同时给出了合理注水水质标准。通过对比试注水质与合理注水水质标准,表明XX油田注水水质不稳定,粒径中值、悬浮物含量、含油量指标超标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增设过滤系统和除油装置,使注入水水质稳定并保证水中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及粒径中值达到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研究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对油田提高注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庆杏南油田7种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天然岩心,设计了6种不同水质的污水(不同浓度及粒径的悬浮固体浓度、不同含油量)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揭示了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中悬浮物对储层的堵塞类型为贯穿性堵塞、过渡性堵塞和浅部堵塞三种形式,其中贯穿性堵塞起主要作用;堵塞形式主要受水中悬浮物粒径控制;建立了6种回注污水对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影响图版,为油田现场提供了技术指导;针对大庆杏南油田,建议3×10~(-3)、7×10~(-3)、20×10~(-3)、5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3.1水(悬浮固体浓度5 mg/L、粒径3μm、含油量1 mg/L),110×10~(-3)、18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5.2水,250×10~(-3)μm~2储层适合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8.5.2。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海上W油田注水损害因素的基础上,室内以注入水的悬浮固体粒径(d)、悬浮固体浓度(SS)和含油量(O)为考察指标,开展了适合W油田的注入水水质指标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水悬浮固体粒径、悬浮固体浓度以及含油量的增大,低渗岩心和高渗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均明显升高,且低渗岩心渗透率损害率的增幅明显高于高渗岩心的.针对...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工艺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有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了新的采出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应用了先进的高效衡压浅层气浮技术和中空超滤膜技术,工艺流程为:来水→除硫装置→衡压浅层气浮→海滤石过滤→双膨胀精细过滤→中空超滤膜→出水.工艺出水中含油量为痕迹、悬浮物固体含量平均值为0.32mg/L、悬浮物粒径中值平均值为0.82μm,达到了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水的"5.1.1"(含油量≤5mg/L、悬浮物固体含量≤1mg/L、悬浮物粒径中值≤1μm)标准.  相似文献   

10.
徐传雨  崔东迪  刘正  陈玲  马继良 《当代化工》2021,50(10):2344-2349
回注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进入储层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而较为严苛的水质要求会增加回注水处理的经济成本,研究不同渗透率储层回注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的回注界限具有重要意义.以孤岛油田X区块中高渗油藏为例,基于采出液中悬浮固体颗粒质量浓度和粒径分析,通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不同粒径、质量浓度的悬浮固体颗粒溶液通过渗透率不同的人造岩心时对岩心渗透率造成的损伤,并分析注入速度对上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对悬浮固体颗粒溶液侵入岩心的伤害影响较小;悬浮固体颗粒对侵入储层的伤害程度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大而降低;对于同一级别渗透率的岩心,固体颗粒质量浓度越高、粒径越大,对侵入储层的伤害程度越严重.最终通过最小曲率插值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了适用于孤岛X区块不同渗透率储层的悬浮固体颗粒溶液的注入界限,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渤中25-1油田储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渤中25-1油田储层存在中等偏强水流速敏感性、中等偏弱水敏感性、弱碱敏感性、无酸敏感性、无盐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作为油田开采的重要方式,注水工艺仍然为专业人员不断研究改进。尤其在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工艺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其中注水水质标准更是要求的关键。塔中16油田CⅢ油藏为深层中孔渗砂岩储层,根据其近年来的注水开发情况,结合相关的储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腐蚀性及其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对注入水悬浮颗粒含量及粒径、细菌含量和溶解氧等做出室内实验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塔中16油田CⅢ油藏物性条件的水质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定量滤膜调整现场污水的粒度分布,采取岩心流动试验模拟方法,研究了浓度和直径不同的悬浮物注入水对地层所造成的渗透率伤害。室内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岩心的物理特征大致接近时,给定悬浮物粒径,颗粒浓度越大,引起的渗透率损失越大;悬浮颗粒浓度一定时,颗粒粒径越大,引起的渗透率损失越大;以渗透率伤害15%为界,确定渗透率70 mD左右的地层,注入水中悬浮物控制标准为粒度中值2.6μm,含量3 mg/L。  相似文献   

14.
大港油田孔店采油污水排放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港油田孔店污水站部分污水含有大量的油、固体悬浮物和其他物质,原处理工艺除油和固体悬浮物有一定的效果。但CODcr等主要指标都没有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原流程中加入调整剂并使污水达标排放的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且即将投入现场运行。  相似文献   

15.
油田注入水引起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水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注入水水质方案和操作及管理水平。油田经长期的注水开发,注入水改变了储层的物性、岩电性及油水动态分布,本文研究了注入水对储层伤害机理及变化特征,注入水中含油量、固体颗粒粒径、含菌浓度对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和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内石油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相继进入了高含水开采期。一些油田开采后期,采出水的综合含水率达到90%以上。因此,油田污水处理越来越备受关注。回注水成为注水的主要水源,而采出液含水率上升,外排水量也不断增加。本文就处理后的水质,即回注水的悬浮物颗粒大小、浓度、含油量及COD,综述了各项回注水和外排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将其进行技术组合后,可提高采油污水的处理效果,提出了油田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濮城油田卫42、卫43、濮98等断块均属于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影响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针对注水压力高,完不成配注水量的问题,在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相继推广实施了低渗透油藏缩膨降压增注技术、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精细过滤配套技术,整体实施后在降压、...  相似文献   

18.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复合清水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高,去除困难,造成处理后回注采出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严重超标。为此,研制了由pH调节剂、混凝剂和助凝剂构成的复合清水剂CF1001、CF1002和CF1003。CF系列复合清水剂在大庆油田北三西试验区一口中心井和杏二中试验站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处理后采出水的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分别低于水驱采出水回注高渗透率油藏的含油量(20mg/L)和悬浮固体含量(10mg/L)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