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行分娩镇痛的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中全程无痛率的管理效果。方法由我院麻醉科和产科共8名医护组成一个“圈”,选取2019-12/2020-01期间我院行分娩镇痛的114名产妇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了解产妇行分娩镇痛后总体镇痛效果,选定“提高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全程无痛率”为活动主题,之后进行PDCA循环,实时进行应用、检查、总结并制定标准化流程,指导我科对产妇行分娩镇痛效果质量的提升。结果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改善后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全程无痛率由43.90%提高到71.82%,麻醉安全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将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分娩镇痛质量管理,可明显提高分娩镇痛产妇的全程无痛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产期助产士管理模式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疤痕子宫再妊娠围产期助产士管理模式"为主题,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分娩产妇架构比及分娩方式现状、分娩方式认知度进行现况调查,影响因素分析,然后确立分娩护理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制定实施对策,对比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率的差异。结果品管圈实施后选择阴道试产疤痕子宫产妇142例,成功经阴道分娩129例,阴道分娩率由改善前的7.39%上升至90.8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率,且无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发生。同时还提高了全体圈员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30日使用电子镇痛泵手术患者844例作为应用前,采取急性疼痛服务医护小组模式;选取2018年4月1-30日使用电子镇痛泵的患者837例作为应用后,采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手法,确定攻坚点,制定5项方策群组构建而成的"云病房"管理模式,观察模式并应用前后对麻醉科疼痛管理质量及降低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项目实施创建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并应用于实践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由应用前14.10%降低至应用后0.6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由应用前10.19%降低至应用后6.49%;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率由应用前85.31%提升至应用后99.35%;医护人员镇痛相关知识掌握率由应用前82.38%提升至应用后96.83%。结论构建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可提升麻醉科疼痛管理质量,降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提高医护人员镇痛相关知识掌握率,品管圈是提升临床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指数的效果。方法: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找出引发产妇整个产程及分娩期疼痛的原因,针对主要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两组产妇三个产程的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品管圈的认识、质量手法的运用均有了很大的提升。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孕妇的整个分娩期疼痛指数,促进了自然分娩 增加了产妇及家属的舒适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8月本院手术室成立"Sunning"圈,以"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为主题,开展为期近2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方法。运用品管圈理论的方法和步骤:小组成立、主题选定、衡量标准确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在每一步骤中逐一进行分析、计划、实施和评估。在品管圈活动中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圈徽、主题,运用甘特图制定计划列表,运用柏拉图分析数据,运用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运用柱状图、雷达图来展示改善后的结果。以此分析导致手术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手术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1.3%上升至活动后的96.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开展前)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696例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自然分娩的产妇385例(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为观察组.回顾性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率、产后疼痛、会阴水肿、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产妇满意度、产后住院时间、乳汁足量分泌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及产后疼痛发生率、住院天数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且产妇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低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的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的发生率,减少了产后并发症,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降低了产妇的住院天数及费用,提高了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案例剖析品管圈的应用过程,并总结医学检验中心开展的品管圈活动。方法以提高急诊检验报告及时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和统计学方法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诊检验报告及时率、医患满意度、圈员能力以判定品管圈活动效果。结果急诊检验报告及时率由品管圈活动前76.06%提高至活动后的91.11%,改善幅度为15.05%;医患满意度和圈员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较品管圈活动前都有大幅度提升,且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在品管圈工具运用能力、创新精神、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团队精神5个维度评分平均值均提高,且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2、-6.03、-9.04、-5.80、-9.38,P均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提高检验报告及时率;通过参与品管圈活动,圈员提高了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ircles,QC)活动对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会阴侧切率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会阴侧切率由QC活动前的59.7%下降到QC活动后的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在hand off(不保护会阴)接生中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开始采用品管圈活动后1年中自然分娩的3563产妇作为研究组,将2014年未采取品管圈活动的3031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分析hand off接生中产妇会阴侧切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目标及整改措施。比较2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肛门括约肌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21.31%,研究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下降至1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分析hand off接产中会阴侧切的真因,通过活动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但并未增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发生率,该方法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器械清洁率的效果。方法由本院手术麻醉科7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开展前后手术器械的清洁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手术器械的清洁合格率由开展前的92.0%提升到开展后的100%,达到了目标值;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改善科室质控工作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对手术器械清洗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降低手术后存在的潜在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利娟  魏素花 《护理学报》2019,26(21):14-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阴道分娩产时出血计量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于2017年12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查找分析计量孕产妇阴道分娩产时出血失准率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对比分析实施前、后阴道分娩产时出血计量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计量的准确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62.0%提高到实施后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为132.9%。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阴道分娩产时出血计量准确率,以及全体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2~3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在本科分娩的初产妇168例作为对照组,以她们的调查结果作为本次活动的现状调查,通过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以2015年5~6月在本科分娩的初产妇172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效果确认。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满意度的差异,并分析圈员能力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2.4%,高于对照组的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力、积极性、团队协作、活动信心、责任心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尤以QCC手法运用更为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及产妇与家属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圈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作为护理质量改善工具,对促进我院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月我科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10例,进行常规护理。2018年3月~4月我科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1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QCC模式,确立"以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按照QCC活动的步骤进行此次质量改进。并对QCC实施前后产后24h出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知晓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QCC实施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知晓率由实施前的52.73%上升至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出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由实施前的45.1%上升至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促进自然分娩产妇产后24h纯母乳喂养知晓率,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能有效解决在二孩政策下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纯母乳喂养率降低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探讨其在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文件标准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产科"品管圈"组织,对健康教育文件标准化程度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结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产科健康教育文件标准率由74%提高到96.5%,临床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由90.5%提高到98.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文件标准化中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符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同乐圈",确定"提高住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满意度"为活动主题,按照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的品管基本步骤进行.将2015年1~3月住院患儿家长100名(品管圈前),2015年4~6月住院患儿家长100名(品管圈中),2015年7月~9月住院患儿家长100名(品管圈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家长不知道不满意的宣教内容,从护士、患儿家长、健康材料、护理指控、病区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原因,找到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总满意率为58%,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总满意率为8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病区总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使健康教育有系统、有目的 、有计划、有评价地逐步进行,改善护患关系,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NICU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7月本院NICU以"提高NICU无陪病区护理满意度"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选取活动前的100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选取活动后的100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住院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NICU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8%上升至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香  李旺君 《家庭护士》2008,6(3):255-25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环节质量的检查缺陷明显减少,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由90.5%提高到96.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品管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疼痛指数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月阴道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7年3月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指数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实施QCC活动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的疼痛指数,提高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方法成立以"聚神圈"为圈名的品管圈,确定以"提高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为主题活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基础护理合格率低的原因和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实施检讨与护理质量改进,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并有助于提高圈组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工作热情,强化工作责任与灵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圈名为"蜜蜂圈"的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为主题,进行现状分析,设立目标值为15例,拟定计划并实施。结果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特定项目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患者满意率由活动前的92.6%提高为97.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7.3%,进步率为69.2%。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够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