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出血,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应用自体血回收,使75.8%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的输入,术后血液检测及凝血功能指标正常.结论 自体血回输可使需输血的骨科手术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节约了血资源.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液回输在腹腔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附26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腹部创伤内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腹部创伤后内出血,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血回输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2例腹部外伤性内出血,术中经自体回收机回输洗涤红细胞共196788ml,平均每例回输自体红细胞751ml,262例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输血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术后因多种因素死亡5例。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既解决了血源紧缺,又减少异体血输血过程的不良反应、感染和肿瘤细胞种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李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3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组(n=33);组Ⅱ:非自体血回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组Ⅰ总输血量为(1 132±173)ml,组Ⅱ总输血量为(1 5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3)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术中回输组)28例.(4)术前预存自体血结合术中血液回输组(术前中组)34例.(5)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组(术前中后组)共10例.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和输血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未使用自体血组,64.8%(13/19)输异体血浆平均140ml;89.5%(17/19)输异体压积红细胞平均460ml.术前预存组,14.8%(4/27)输血浆平均61.5ml,14.8%(4/27)输压积红平均61.5ml.术中回输组,78.6%(22/28)输血浆平均192.9ml,85.7%(24/28)输压积红平均278.6ml.术前中组,11.8%(4/34)输血浆平均23.5ml,11.8%(4/34))输压积红平均35.3ml.术前中后组无一例输异体血液(0/10).未用自体血组与术中回输组在输血例数与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单纯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未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2、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三种方法,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3、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单髋初次置换病例中,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妇科腹腔内出血急诊术中输血1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瑾  李佳平  刘德顺 《四川医学》2006,27(7):743-744
目的分析妇科急诊手术中的输血情况,探讨自体血回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在急诊手术中进行输血治疗的效果。结果188例(53.4%)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在急诊手术中需要输血,其中108例(57.45%)作了自体血回输;在抢救70例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30例应用自体血回输治疗,22例应用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输血治疗者比18例未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显著地减少了异体血的输血量,全部自体血回输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妇科急诊手术应用自体血回输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血输注对机体红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单纯自体血回输和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输血诊疗过程,动态追踪机体血常规变化,评估输血纠正贫血疗效.结果 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19例,自体血液回输400~1000ml(平均680ml).术中输注异体血液的15例,输注红细胞2~9U(平均5U);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天、7天、14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21天出现显著差异,自体血液回输组患者红细胞增长更快.结论 与异体血输注比较,自体血回输不但具有安全、无传染病、不产生对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等优点,更有利于机体红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2年至2003年将单纯性肝脾破裂手术中腹腔血进行回收、自体回输,同时对病人进行术前及术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和体温观察。结果 所有病人均未输异体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全部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输血反应,无感染,血液回输效果好。结论 肝脾破裂手术中血液自体回输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技术,是解决血源紧张和避免输血传播疾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外科无感染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血液回收机对42例外科大手术患者手术野的出血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回输自体血前后的Hb、Hct及凝血功能变化和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自体血液回收使76.2%的患者避免了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回...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决血源紧张以夏减少输血并发症,应用Medtwnicaul酵血液回收机共对48例脊柱痰忠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ml,无自体血液回收禁忌证患者48例,术时接好血液回收机,在术中或手术结束时将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与38例同期手术相对比。结果 ①自体血回收率达到65.3%,76.1%的患者术中不用再输库血;②98.4%的患者术后Hb及Hct测定趋于正常,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③自体血回输对术后凝血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输血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HIV等病毒的出现,自体输血得到了积极的推荐和使用。目前,术前预存自体血输血、术中自体血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3种方式,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20世纪末日本术前备血比例达80%~90%;澳大利亚60%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我国自体输血率要求在20%以上;美国要求择期手术患者自身输血占总输血量的80%~90%。近年来,国内的自体输血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的重要措施。围术期2~3种自体输血方式联合应用,节约了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的输注,确保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喜宝 《华夏医学》2001,14(4):556-558
自体输血是指采取或回收患者的血液于术中或术后输回患者体内的方法,自体输血主要分为预贮式,稀释式和回收式三种方式,本文就这三种自体输血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血回输后血液成分变化及对肾肝肺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胸血自体回输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及实用的操作模式.方法:对30例胸血进行回输,回输血量500~2000ml,平均每例979ml.同时对胸血及其回输后血液成分变化以及对肾肝肺功能的影响,作了系列检测和分析.结果:胸血质量近似体循环血,胸血及体循环血一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回输血过程无过敏、溶血反应、凝血机制紊乱及其它血行感染,临床观察及多次检验表明,回输前后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气分析、肝功能等多项反映肾肝肺功能的指数无明显改变,获满意输血效果.结论:胸血自体回输安全可行,对患者肾肝肺功能无明显异常影响.胸血回输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血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行多例脊柱外科手术应用自体血回收,取得良好效果,血液回输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有效纠正了贫血,Hb、Hc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且无1例发生与输血有关的的并发症。自体血液回输有效地纠正了失血,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缓解血源紧张和避免了输异体血风险,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的肝移植患者2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量,以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有无输血反应等.结果20例患者共回收血22952ml,平均每例1148ml.采用自体血回输后,HB、HCT、RBC均明显回升; PT、APTT、Fib、Plt等凝血指标均异常且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不良反应.它能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脊柱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患者30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两组均于全麻前、术后1 d、术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2 ml,于低温冰柜保存待检。结果:术后1 d,两组均降低,但异体输血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两组均回升,但两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体血回输比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对于适应证病人提倡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茆顺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5):394-395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情况。结果血液回输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有效纠正了贫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且无1例发生与输血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应用有效地纠正了失血,明显减少了异体血用量,缓解了血源紧张的现状,避免了输异体血风险,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以国产自体血回输机回输自体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液回输机对43例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24 h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查.结果 43例患者自体血回输总量达54 050 ml,平均每例回输血量为(1 257.98+740.72)ml.术后血小板有所下降(P<0.05),但凝血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国产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的丢失,降低输血的并发症,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安全的节约用血方法,且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韩福旺  林彤 《中国病案》2012,13(6):67-68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妇科手术中的效果,以利更好地利用血源。方法选择66例骨科大手术、妇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连续回输系统收集手术术野或体腔出血,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总体效果满意,47例未用异体血,输异体血者使用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手术中采用血液自体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可显著节约血源、安全有效、节省患者住院费用、缓解血源紧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4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照组只输入异体血。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异体输血量,术后血常规值及输血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自体血732 ml,共计17 568 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313 ml,共计9 400 ml;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人产生输血过敏症状。结论应用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地减少自体血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