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三部分。其中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其工作重点在于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即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为病人进一步接受诊治创造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是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也相应提高,医疗纠纷逐渐上升。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出诊1890人次,为了防止院前急救工作中各种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提高我科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和有效出诊率,杜绝安全隐患,特总结出我科院前急救中常见的隐患及防范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是近20年来开展的新学科,正处于自我发展和完善阶段,随着病人自我意识及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在“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院前急救也就不可避免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纠纷也逐渐上升,而护理也是医疗活动的一部分,因而纠纷中也就牵涉很多护理问题,要防止与护理有关的纠纷,最根本的是要预防发生。院前急救是特殊医疗活动,是医院走出科室延伸到社区的服务方式,因病人病情紧急,在来不及相互沟通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纠纷,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做好各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现将我科的做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疗质量管理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实现院前急救专业化和抢救现场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日益提高的要求。天津急救中心以“病人至上、服务为本、质量第一”作为急救工作的目标,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文明、快捷、满意”的服务。第一、分析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不足,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个方面分析缺陷、查找差距。第二、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方案,确定医疗质量的重点,实现病历的标准化、规范化。控制医疗缺陷,对已发生的缺陷要认真评估、总结。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注重基础质量,强化医疗过程环节质量控制,增强管理力度、时效性,尤其是强化基本功的训练,熟练掌握CPCR技术。重视急救效果评估,重点监测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无效率。第三、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控制,运用全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急救服务过程环节质量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医疗质量管理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面向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实现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共享。第四、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心跳、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中最紧急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衡量急救中心院前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心肺复苏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对急救质量作出正确评估,使心肺复苏减少随意性,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工作,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死亡率,因此,院前急救及护理也成为院内急救的前提。下面笔者就所参加的院前急救,浅谈一下院前急救护理中成功救护体会。  相似文献   

6.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和急救意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①现场正确迅速的抢救病人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事发现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早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②抓紧创伤病人1h黄金时间救治。③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④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⑤重视全民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结果与结论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ny resuscitation,CPR)操作和全民参与的急救意识,对意外伤害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有效的医疗服务.非典发生之后,我国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抢救危重伤病人时,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急诊第一时间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新疆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广、线长、交通不便,团场医院不仅肩负着团场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任务,还承担着驻地各族人民群众医疗服务工作.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救护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管理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自2003年10月开展院前急救以来,共出车1676次。这种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真正在危重患者和医院之间建立了一座“绿色生命之桥”。把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急救制度,形成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为病人抢救成功和后期康复奠定了基础,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概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院前急救的历史发展1.1西方院前急救的发展史西方院前急救的发展和医学一样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西方院前急救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院前急救作为整个卫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组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受伤开始到医院就诊这一阶段的救护,包括现场救护及途中救护。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使院前急救这个特殊医疗环境中的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的步伐,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急救医学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这与院前危重急救患的医疗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必然迫使对急、伤、危、重症病人在转诊、转院途中监护的迅速发展。针对院前急救病情重、病种杂的特点,如何找出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该项工作的相关模式,提高救治质量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2年11月30日共1295例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转运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危重病人在院际转诊,转运,途中监护已经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院前急救病人病情重,病种杂,为了提高急救质量,规范急救程序,掌握急救转运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影响因素,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我们对武汉市急救中心2001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的全部急救转运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的分类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5,34(5):751-753
目的探讨120急救医疗工作中急救病人常见危重病人死亡病因及其防治措施,意在减少死亡率,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本文应用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2002年1月~2003年12月急救病人653例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20急救危重病人死亡病人死因顺位:猝死240例,死亡率36.75%;脑卒中103例,死亡率15.77%;肺心痛46例,死亡率7.04%;癌症35例,死亡率5.36%.另一大类是意外死亡141例,死亡率21.59%.主要是:外伤32例,车祸伤29例,坠落伤28例,中毒23例.结论为了提高120急救医疗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必须对上述引起危重病人死亡的疾病加强预防和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院前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强的医疗性和社会性。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昏迷是院前急救的常见急症,这里就常见的昏迷病人的病因及院前急救护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人院前急救和转送的体会校部保健科赵淑华王松林哈尔滨理工大学卫生所姚万刚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是增加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医疗单位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现谈几点体会。1转送指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渴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高质高效的救治,而院前救护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同时院前、救护又与灾害医疗救援密不可分,所以其重要性也变得更为明确,广义和普及上的院前救护是项系统工程,是与广大群众、各政府职能部门相协作的一个大的救助体系:而狭义和专业上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第一环节。它包含急救通讯、急救运输、急救医疗等。其中急救医疗直接决定了院前急救的质量,其理应成为院前急救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区院前急救的全科医疗理念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纪桂茹  李艳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675-1676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对症治疗,为院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和抢救机会。主要执行者是120急救中心的专业救护人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120”院前急救。而发生在社区中的由全科医生所施以的现场紧急救  相似文献   

18.
杨秀红  蒋涛  李玉红 《新疆医学》2015,45(1):107-109
院前急救是高风险、易感染、集急危重为一体多元素交叉的医疗工作,受环境、病情、心理、舆论、技术、社会支持等因素相互制约[1]。而院前急救护士是院前医疗急救队伍的主体,做好院前急救护士的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和急诊科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1975年,英国Harden博士建立了一种客观、有序、有组织的考核框架,依次让考生在各个模拟的临床考站中考核包括多种操作在内的广泛内容,并且实施评估,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救助要求的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院前急救流程包括:患者或相关人员在发生现场拨打120呼救,调度中心派出救护车,到达现场施救:途中监护及运送病人回医院等一系列环节。院前急救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个的患者,也可能是相当的群体事件。因此,院前急救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安危。作者通过在120指挥调度中心的工作实践,对曾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中外院前急救模式的对比目前世界院前急救的目的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美英模式,他们认为医院是救治病人的最佳场所,所以急救目的就是在现场对伤病员采用简单的医疗处置后迅速向医院转运;第二种是法德模式,他们认为影响病人救治效果主要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