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皓  晏月平 《学术论坛》2007,30(9):127-132
民族欠发达地区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低是不争的事实,加大对该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重视对该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和提高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必须加强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与重视.文章运用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分析民族欠发达地区女性人力资本在开发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该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认真实施国家科技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政策,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科技政策,提出了重点部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手拉手”活动的开展,西部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比例大大提升,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大量呈现。但是,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仍然落后。综合看来,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颈瓶”是设施落后、东西部师资信息化掌握程度差;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教育投入显现不足;成人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因素。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方式,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重合.要充分认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分两阶段实施贫困地区发展目标.转移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总体较低的局面尚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自然环境、国家发展政策和制度安排、文化教育落后和人才资源匮乏、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发展观念落后、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扶贫制度有缺陷和地方政府制度供给不足等制度制约因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产权、市场、扶贫、人口、科技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优先开发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投资于女性人力资本具有“晕轮效应”和投资收益递增的双重属性。从女性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看 ,母亲的教育水平对后代的发育成长的影响 ,比家庭结构、家庭规模、收入、民族、父亲教育程度都大 ,女性人力资本优先开发 ,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由于体制、机制、政策、社会环境的偏差和主导不力 ,女性人力资本进一步发挥作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确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源 ,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本的思想 ,充分认识到女性人力资本优先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和居民收入等方面.这种滞后对西部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等都带来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保证在制度、政策和法律上的有效供给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摆脱滞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赵玲 《学术探索》2001,(Z1):156-15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汉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改变以往那种预定性、一元化的计划方式,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分散化、运动化等社会文化发展特质,制定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对策,才能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政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 ,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在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的研究 ,又深入到应用理论的实践 ,既有静态结构 ,又包括动态结构 ;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 ,又要有相当的创新性、开放性、预见性。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发挥民族政策的中介、调控、标尺、催化作用 ,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全面进步 ,是摆在理论研究、民族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关系到西部开发中民族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