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吸附理论入手分析氯乙烯合成尾气常压吸附改带压吸附的可行性,并对我公司5万吨/aPVC树脂尾气吸附采用带压吸附新工艺改造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带压吸附技术可行,实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活性炭吸附的缺点及膜吸附的优点,采用膜吸附可提高氯乙烯的回收率,可回收尾气中95%以上的氯乙烯和85%以上的乙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氯乙烯尾气回收装置变压吸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中国氯碱》2009,(5):30-32
介绍了氯乙烯尾气回收变温变压吸附和恒温变压吸附原理,阐述了对氯乙烯尾气回收工艺改造的目的和方案。通过改造,吸附塔长期稳定运行,产品气的质量能满足转化装置的要求,且能回收大量的氯乙烯和乙炔。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对聚丙烯腈功能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活性炭与丙烯腈-氯乙烯共聚体共混制得纺丝溶液,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湿法纺丝制造了吸附和阻燃双功能聚丙烯腈纤维。本文主要探讨了纤维中活性炭含量,羰粒径对纤维吸附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精馏尾气氯乙烯的回收方法并对变压吸附法回收氯乙烯和乙炔工艺进行了分析,该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吸附—蒸汽正压解析法治理氯乙烯精馏尾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昌军 《中国氯碱》2001,(11):34-35
天津化工厂年产聚氯乙烯8.5万t,采用电石法生产工艺,乙炔发生后与氯化氢气体气相合成氯乙烯,再经精馏提纯后送聚合工序生产聚氯乙烯,粗氯乙烯气体经全凝器,尾凝冷凝,未被冷凝的氯乙烯气体及惰性气体进入尾气吸附处理装置,经吸附回收氯乙烯后从定压阀排空,原有的尾气吸附采用活性炭吸附-真空解析法,由于活性炭填充量少,吸附 时间短,解析时间长,解析不彻底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加之近年来我厂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致使尾气中氯乙烯单体无法正常回收,大量氯乙烯单体未被吸附而排空,不仅造成电石消耗定额的升高和原材料的浪费,而且也污染了周围大气环境,危害职工身体健康,为改变这一状况,降低电石消耗定额,改善工作环境,实现尾气的达标排放,我厂对目前国内各种氯乙烯尾气回收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采用了目前在福二化和焦作化电运行良好的活性炭吸附一蒸汽正压解析法工艺,对我厂氯乙烯尾气进行了治理。  相似文献   

7.
吸附回收氯乙烯精馏尾气中高浓度氯乙烯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活性炭纤维作吸附剂,吸附并回收氯乙烯精馏尾气中的氯乙烯。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具有流程短、吸附回收效率高、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运行表明,氯乙烯的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氯乙烯精馏尾气回收膜分离法与变压吸附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石法PVC树脂生产过程中氯乙烯精馏尾气的吸收方法,从原理到回收情况对比了膜吸附回收法和变压吸附法。结果表明,采用变压吸附法回收氯乙烯精馏尾气不仅降低了消耗,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性炭纤维氯乙烯吸附回收装置对四川乐山永祥树脂有限公司4万t/a PVC生产中精馏工段排放的氯乙烯进行吸附回收,自2004年6月至今,装置运行稳定,氯乙烯回收率稳定在95%左右,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安全性能好,回收的氯乙烯质量好。使用该装置后,每年可回收氯乙烯约380 t,年净收益18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氯乙烯精馏尾气吸附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活性炭吸附氯乙烯的基本原理,叙述了“常压吸附、正压解吸”的技术特点,对吸附器进行主要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又针对装置运行的状况总结经验,提出该装置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葫芦岛华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DCS控制系统在VCM装置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西门子公司的S7-200PLC在聚氯乙烯生产装置中膜法回收VCM系统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系统的工艺流程、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和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Data on the solubility and diffusion of vinyl chloride monomer (VCM) in PVC resin powders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published solutions of Fick's diffusion equation to yield predictions of the amount and rate of loss of residual VCM (RVCM) from rigid PVC pipe under storage and service conditions. The principal factors controlling VCM migration are the initial VCM content, thickness of the PVC se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ge of the PVC product. Analysis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for RVCM loss from freshly exturded pipe (uniform VCM concentration) into either the storage environment or the pipe contents. From these solutions, estimates are made for the real-world situation of closed-system service following variable storage periods. The valid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rigid PVC pipe in water-service is supported by reasonable agreement between its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laboratory data on the VCM content of water stored in PVC pipes. Both the predictive model and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PVC pipe containing ≤ mg/kg (1 part per million) residual VCM will result in VCM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of less than 0.002 mg/kg - under any expected servic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有机蒸气膜法回收PVC生产尾气中的氯乙烯单体的工艺技术、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控制指标和设备性能,并讨论了膜法氯乙烯回收系统非正常工况及处理对策。运行情况表明该工艺技术先进,操作安全,单体回收率高,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VCM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针对VCM回收系统回收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优化与改造后,VCM回收系统运行平稳,负荷运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固碱进行VCM脱水干燥的机理及干燥流程设计,采用上海氯碱创业公司生产的棒碱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VCM装置从未出现过设备堵塞现象,2000年棒碱的平均单耗为3.8t/(万t·VCM),VCM的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悬浮法VCM聚合所用分散剂品种较多,按其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聚乙烯醇类和纤维素醚类。我们通过试验,在聚合过程中采用单一的PVA三元复合分散剂体系,所试制的PVC树脂各项常规指标和塑化性能均优于HPMC分散体系的树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1998~1999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聚氯乙烯市场动态,分析了氯乙烯合成和聚合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叙述了聚氯乙烯加工应用技术的发展,针对国内聚氯乙烯工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李涛 《聚氯乙烯》2005,(11):34-36
介绍了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无溢流筛板塔式汽提装置回收PVC树脂中残留的氯乙烯单体的工艺流程、所选择的汽提塔运行参数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该工艺可使汽提塔出塔浆料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达到5 μg/g,PVC树脂中的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达到1 μg/g,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厂糊状树脂装置应用有机蒸气膜分离技术从聚合排放的不凝性尾气中回收VCM的情况,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并介绍了对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优化的方案,最终实现了回收后的尾气中VCM体积分数低于2%,VCM回收率超过95%,每年可回收275 t V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