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分析播种前膜下滴灌棉田土壤不同深度水分和盐分的分布特征,对1998年开始利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棉田进行大规模网格取土,主要分析了棉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初播种前,棉田土壤0~5、5~20、20~40、40~60、60~80及80~100 cm对应土层中,水分变异系数小于盐分变异系数,且都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各层水分和盐分含量总体都呈现出表层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较低,深层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较高的分布规律;在0~100 cm土层中,随着深度增加,水分和盐分含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设置排盐沟,能够使土壤盐分向排盐沟运移,有助于棉田改良。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冻融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4日棉田土壤最大冻深为60 cm。土壤温度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随深度增加没有一定规律性。土壤冻结期,土壤水分由非冻结层向冻结层运移,盐分随着土壤水分自土壤深层向表层聚集;土壤消融期,在强烈地表蒸发作用下土壤表层水分下降,土壤盐分不断向地表运移,使上层土壤盐分含量升高。冻融过程使土壤各土层的水分自上而下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规律,形成土壤水分再分布现象。而土壤盐分呈现积盐-脱盐-返盐的规律,形成土壤盐分再分布的现象。冻融期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的变异性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符合盐随水走的运移规律。冻融过程中90 cm处的土壤水盐和变异系数都达到最大值。该研究结果对绿洲膜下滴灌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充分灌溉、节水20%、节水40%三种不同灌溉水量对玉米田间土壤中水分含量及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节水20%处理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利于玉米生长;且在各个处理的苗期,各层土壤中的水分变化不大,拔节期后,0~40cm土层变化剧烈,60~100cm则相对平缓,得出玉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节水实施现状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向日葵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模拟向日葵生长条件下0~100 cm土层土壤水盐通量及水盐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阶段,向日葵根系层土壤水分主要向下渗漏,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为负,土壤盐分被淋洗;在非灌溉阶段,地下水向上补给向日葵根系层土壤,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为正,根系层土壤积盐。2019、2020年模拟期间水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52.5、60.6 mm,盐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4.5、-4.9 mg/cm2,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通量分别增加了7.5、7.1 mg/cm2。向日葵现状灌溉条件下0~100 cm土层土壤积盐,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风险,向日葵生育期结束后需要进行秋浇淋洗盐分来保证下一年度向日葵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充分灌溉、节水20%、节水40%3种灌溉方式对玉米田间土壤中水分含量及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节水20%处理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利于玉米生长;且在各个处理的苗期,各层土壤中的水分变化不大,拔节期后,0―40cm土层变化剧烈,60―100cm则相对平缓,得出玉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6.
周维金 《吉林水利》2015,(4):3-5,33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是威胁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明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在生育期内随时间及剖面分布特征,专门针对土壤盐分进行了一个生育期的监测,具体实验结果为: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呈现出滴头行间膜间的分布特征,越靠近膜间,土壤盐分累积程度越剧烈;在深度方向上,基本呈现出随深度增加,盐分值增大的趋势,100cm土层附近出现盐分稳定累积层;棉花苗期表层0-20cm土层土壤盐分呈现出表聚现象,对幼苗生长构成潜在威胁;盛花期(7月中旬左右)出现了由于地下水位抬高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适当控制此时段灌水量及灌水次数对棉花生长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张掖大满灌区混凝土衬砌渠道阴坡冻胀破坏现状,选择代表性冻胀破坏渠段作为研究对象,定期监测渠道阴坡面地温、渠基土壤含水率及典型渠段渠道冻胀变形量。结果表明,在冻融交替过程中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规律一致,项目观测期内表层5 cm处的地温变幅最大为18℃,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地温变幅逐渐减小,且地温总体随着外界温度上升而上升,地温变化较气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层20 cm处含水率在3.06%~7.1%之间变化,整体表现含水率最低,变幅4.04%;最下层100 cm处含水率在17.25%~20.69%之间,变幅3.44%。渠道冻胀量随着气温持续降低,混凝土板冻胀隆起变形也会不断增大,最大变形发生在24号板,变形量为1.71 cm;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冻胀板不同程度回落,回落量最大板为24号板,回落量为1.458 cm。  相似文献   

8.
以土壤水动力学、冻土物理学、统计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新疆典型干旱区细土平原与沙漠交错带的冻融土壤水热迁移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层在冻结期、融化期的水热变化特征,探明研究区冻融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建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参数的多元线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冻结融化过程中,深层土壤的液态含水率在冻融过程中基本不随环境温度升降发生变化,各层土壤的液态含水率、温度均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冻结期相比融化期在初期短时间内渗入水量较大,达到稳定入渗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从冻结期到融化期,随着土壤中冻结水含量减少,未冻水含量增加,土壤的饱和导水率随之变大;土壤入渗能力主要与环境温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并得出研究区冻融土壤的入渗能力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寒区不同材质垂直埋管土壤冻结深度测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区土壤冻结深度的观测以往多采用丹尼林冻土器进行人工测量,由于受到天气、地形、低温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开展。现多采用垂直埋管的方式对地温温度场进行测量,间接确定土壤冻结深度。本文以4种常用管材(铁管、PVC管、PMMA管、PPR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材质的垂直埋管对地温和冻结深度变化测量的差异性,得到如下结果:(1)冻融周期内,铁管、PVC管、PMMA管、PPR管测得的地温温度场有阶段性差异,土壤冻结前期和融化期差异较小,冻结稳定时期差异明显扩大,40~120 cm土层出现持续稳定差异,直接导致各管计算冻融深度的差异。(2)计算各管冻融深度过程中,冻结期采用线性内插冻融层面间起始冻结温度获得冻结锋面变化,融化期通过内插和线性外延土层温度场确定上下融化锋面变化,相比于传统内插温度场计算得到冻融深度变化的方法,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土壤的冻结状况。(3)利用上述方法对4种不同材质管材的温度场测量结果进行插值分析,并将各管计算冻结融化深度与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得出保温材料插值计算冻深值偏小,冻融周期减少8~13 d,利用铁管温度场计算冻深值平均偏大约7.5 cm,但较保温材料能够更为精确反映土壤的冻结融化过程。(4)利用Stephen经验公式计算了试验场区冻融状况,绘制了计算冻融过程线,整个冻融过程结果与校正后人工观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冻土分布比较广,冻土区包括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凡温度为负温或零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均称为冻土。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称为季节冻土,也称季节冻结层又称为季节作用层、活动层,其下部则为常年处于正温状态的暖土层,这种地区叫做季节冻土区。冻结状态持续2年以上的土层称为多年冻土,这样的地区称为多年冻土区。1冻土层内水分变化在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层在冻结过程中,其地下水(多年冻土层上水)往往形成封闭系统,即没有外部补给水源,其水分转移是不充分的。冻结时,水分有向冻结面迁移的规律,所以其季节冻土层受双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区阵雨径流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有机物含量、营养物质含量等较重要的化学指标进行分析,降雨与各种不同下垫面径流水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天然降雨、绿地径流与屋顶径流水质相对较好;但是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污染物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南北盘江中上游重点防治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综合开发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发展南北盘江中上游地区山区经济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总结,针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思考,对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工作提出展望,为今后普查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山西水旱灾害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减轻灾害的对策,主要有加快河道综合治理,加强城市防洪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污水资源化、开辟新水源等工程措施以及完善水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预警预报体系、防洪优化调度的实施等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土高塬多沙粗沙区涉及较多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了多少粗沙区两个主要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和第2副区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总措施面积的百分比: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黄土高塬沟壑区北部和南部则分别为基本农田38%-50%、25%-38%,水保林43%-53%、33%-43%,经济林4%-15%、15%-25%,种草2%-6%、6%-20%.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保持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全世界约有2500万km2土地遭受水土流失。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1949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13万km2。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诸如重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投入不足、科研和技术推广落后等问题。要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抢救一切可抢救的土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队伍,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控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7.
概述水利堤坝白蚁危害的特性及现状,简介白蚁防治工作的进展及科研动态;对广西白蚁防治对策及措施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锦州大兴隆山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工程在布设和工程实施上,均符合对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较小,尽量控制水土流失到最低的原则,从保持水土和保护建设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整个项目选址和工程布局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石头河水库是关中重要的城市水源地。介绍了水库库区水土流失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防治库区水土流失,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库景观效果的林草措施及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河湖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是世界性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当前北京市水利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概述了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途径与基本经验,对河湖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并详细介绍了适宜于北京市河湖水库富营养化防治的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与综合类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