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代隐身战机的研制对空空导弹发射装置的雷达隐身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外形隐身设计、细节隐身设计、结构隐身设计、隐身特种材料的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空空导弹发射装置雷达隐身性能的可行性技术,最后总结了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弹丸对炮位侦察校射雷达隐身,以达到提高炮兵战场生存能力的目的,研究了外形隐身技术和材料隐身技术。针对弹丸表面2条铜弹带和闭气环槽的雷达波散射较强,不符合外形隐身设计规范的问题,研究设计了弹底托,将弹底托与隐身弹体之间用铝制螺栓连接。隐身弹丸发射出炮口后,弹底托迅速脱离弹丸,从而实现弹丸外形隐身。基于弹底托结构设计了全隐身弹丸、全膛半隐身弹丸、有船尾的全膛半隐身弹丸,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用以检验弹底托分离的性能以及隐身弹丸对雷达的隐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弹底托能够迅速、可靠地完成分离动作,保证了全隐身弹丸和全膛半隐身弹丸的隐身性能; 带有铜弹带和闭气环槽的有船尾的全膛半隐身弹丸的隐身性能不佳。  相似文献   

3.
张培忠  宁金贵  王建国  王欣 《兵工学报》2019,40(12):2587-2592
为了实现弹丸对炮位侦察校射雷达隐身的目的,研究弹丸对雷达隐身的技术,在弹丸外形隐身的设计上采取全隐身和半隐身两种结构方式。全隐身弹丸是完全依据外形隐身设计规范而设计的,其结构为次口径碟形隐身弹丸,虽然其隐身效果突出,但牺牲了弹丸威力和精度。为了在保持弹丸威力和精度前提下实现雷达隐身的目的,采用全膛隐身弹丸结构,弹丸前定心部表面不涂覆吸波材料、直接接触炮膛,成为半隐身弹丸。设计制造X波段、S波段半隐身弹丸,并在试验中利用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搜索、跟踪半隐身弹丸,检验半隐身弹丸对雷达的隐身效果,试验结果证明半隐身弹丸的确具备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4.
隐身涂料效果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隐身涂料的热迷彩图案设计、涂层厚度需依靠经验进行多次涂覆试验才能获取较好的目标隐身效果的现状,提出了涂料隐身效果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建立了评估系统的仿真体系结构;研究了实现涂料红外、雷达和可见光隐身效果评估的相关关键技术。该系统可较好地应用于指导实际装备的隐身涂料选用、隐身图案设计和目标隐身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雷达隐身基本理论;对采用外形隐身、材料隐身、电子干扰、阻抗加载的雷达隐身技术机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雷达隐身技术及其应用于武器装备后形成的巨大价值,并依据隐身目标RCS分布特征研究了雷达隐身平台的性能缺陷;后预测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红外隐身涂层是实现导弹红外突防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武器的生存率和战斗力。文章简述了红外隐身涂料的种类、基本特性和涂料实现隐身的两种途径,详细分析了涂层厚度、涂层衬底、涂层颗粒度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导弹隐身性能的影响。红外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材料的复合体以及纳米薄膜隐身材料将成为隐身涂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导弹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是实现导弹隐身的主要技术,详细论述了雷达隐身的关键技术是导弹外形设计和使用吸波材料;红外隐身的关键技术是发动机红外抑制技术和使用红外隐身材料。反隐身技术促进了隐身导弹的发展,文中对反隐身的主要技术作了表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息化体系作战条件下,传统隐身材料无法满足地面武器系统跨区域、全季节、多时段机动作战隐身需求的问题,通过梳理智能隐身基本概念,介绍了智能隐身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从可见光智能隐身、红外智能隐身、雷达智能隐身三个领域分别论述了智能隐身技术在地面武器系统领域的发展现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智能隐身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在飞行器隐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相对于外形隐身、材料隐身等传统飞行器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优点和难点,重点分析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原理、实现隐身的关键条件、产生方法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成本准隐身飞机,探讨了一种低频外露机载天线的隐身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隐身设计措施(例如优化天线外形、改变安装方式、在天线罩表面涂敷吸波材料等);经过隐身仿真、隐身测试等手段,获取了天线在不同频点、不同极化下的RCS均值,并通过仿真、测试数据对比,验证了隐身改进设计的有效性,并为其他外露物隐身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论述了智能隐身蒙皮技术对于下一代飞行器隐身设计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智能隐身蒙皮技术的国外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基本体系架构,详细分析了智能隐身蒙皮的关键技术,包括可调电磁散射设计技术、可重构辐射控制技术、智能隐身蒙皮散射/辐射特性综合优化技术、一体化集成制造技术等,可为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外形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弹丸对炮位侦察校射雷达隐身,研究了弹丸对雷达隐身的原理和结构,采用改进弹丸表面和形状的技术,实现弹丸外形隐身,研制S波段、X波段窄带吸波材料,涂覆在弹丸表面上,实现弹丸窄带吸波材料隐身,测试了隐身弹丸的雷达散射截面及其对雷达的隐身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杀爆弹相比,隐身弹丸的雷达散射截面明显减小,被雷达探测到的距离显著缩短,弹丸具备了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新型红外/雷达兼容隐身复合材料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红外和雷达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及种类,综述了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一种新型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美国、前苏联和西欧各国最近几年建造的准隐身舰船的特点.采取的隐身措施;指出准隐身舰船是一种技术阶段的必然过渡,是将来纯隐身舰船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超材料及隐身斗篷技术的有关概念,包括超材料、超表面与表面等离激元、隐身斗篷以及声学超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国外超材料及隐身斗篷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热点动态,对国外超材料和隐身斗篷在隐身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防空体系的不断升级,导弹隐身突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导引头隐身作为导弹隐身的重要内容,将在导弹突防和防空反导作战中起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导引头射频和红外隐身原理、技术和措施,探讨了隐身技术在导引头中的应用,分析了导引头隐身技术的不足,提出了综合隐身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战术导弹雷达隐身性能特点以及在战场环境下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原理出发,建立了战术导弹雷达隐身突防能力评估模型,分析了影响战术导弹隐身突防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充分发挥隐身战术导弹的隐身性能,提高战术导弹的隐身突防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第四代战斗机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要具有相当的隐身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应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原来称为伪装)、激光隐身和声学隐身等技术。但通常最受重视的是雷达隐身。由于雷达隐身有关资料十分保密,不易得到确切数据,宣传又太多,很容易使人误会这是唯一的隐身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隐身飞行器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隐身飞行器发展状况,分析了隐身飞行器的基本特点,阐述了飞行器隐身特性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出了隐身飞行器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天线隐身的重要性,简述天线隐身的发展概况,较为详尽地给出了天线隐身的措施,最后对国内的天线隐身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