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惠州市肺结核患者耐药谱,了解其耐药程度及耐药趋势。方法选择本所结核科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 810例,其中初治者1 020例(初治组),复治者790例(复治组)。对所有患者的菌株进行11种体外药敏试验,包括:异烟肼(INH,H)、链霉素(SM,S)、利福平(RFP,R)、乙胺丁醇(EMB,E)、卡那霉素(KM)、丁胺卡那(AM)、卷曲霉素(CM)、左氧氟沙星(LOF)、氧氟沙星(OFX)、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TH1321),并分析患者耐药谱。结果 1 810例肺结核患者分离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为50.8%(920/1 020),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为20.3%(367/1 020)。初治组患者耐多药率〔7.2%(73/1 020)〕和7种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20.2%(206/1 020)〕均低于复治组〔31.1%(246/790)、20.4%(161/790)〕(P0.05)。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耐药菌株对S、E的初始耐药率和获得耐药率较高,复敏率较低;对AM、CM、PAS、TH1321的初始耐药率和获得耐药率较低、复敏率较高;KM、LOF、OFX有较高的复治耐药率。结论惠州市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耐药肺结核的防控。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对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和管理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建议耐多药治疗方案中推广使用AM、CM、PAS、TH1321。实时监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耐药谱,获取更新更全面的药敏资料,有助于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广泛耐药肺结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丙硫异烟胺(1321TH)是二线抗结核药物,临床上经常将其作为一线药物耐药后的二线用药。该药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精神症状、肝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等。近2年我院有2例肺结核患者服用1321TH后出现严重的流涕、流口水现象,临床上并不多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丙硫异烟胺(1321TH)是二线抗结核药物,临床上经常将其作为一线药物耐药后的二线用药。该药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精神症状、肝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等。近2年我院有2例肺结核患者服用1321TH后出现严重的流涕、流口水现象,临床上并不多见。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复治住院患者痰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一线抗痨药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耐药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431例复治住院患者痰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1例分离株中,242株对所试4种抗结核药物皆敏感,有189株至少对一种一线抗痨药耐药,总耐药率达43.9%。其中多耐药率20.9%,同时耐INH和RFP的菌株44例,耐多药为10.2%。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本地区分枝杆菌感染菌株类型以及耐药性,制订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两种试剂鉴定菌株,绝对浓度法检测药敏耐药性。结果 80株分枝杆菌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58例,占72.5%;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5例,占18.8%;非结核分枝杆菌7例,占8.7%。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多药率9.6%。非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85.7%。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以耐R、H、TH1321、Rtf、PAS多见。结论本地区肺部感染分枝杆菌菌株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耐多药率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略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耐药状况,并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分析6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耐药情况及治疗等。结果患者年龄19~72岁,男54例、女12例,均为浸润型肺结核;病程3个月至31年,平均10.2年;就诊时63例为复治、3例为初治;症状反复、迁延不愈是其最大临床特征。青壮年为主,病变广泛,多伴有空洞,病情重,药敏显示一线抗痨药耐药率高,二线药物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应用二线抗痨药物副反应较多。结论耐多药肺结核以复治病例为主,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应强化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方案,以防止耐多药结核的产生。耐多药结核病可疑者及早行耐药筛查,选用合理二线方案,并需注意药物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初治肺结核耐药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741例上海市结核病初治患者不同年份的耐药性测定,耐药率1964~66年为19.2%,1978~84三个年份组分别为26.1%、23.7%、22.6%,虽有升降,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并对522例1980~84年各年龄组的耐药率进行观察,随着年龄的增长,耐药率均有不同下降,15~29岁组与45岁以上的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二线药物的耐药率近几年来仍维持在较低水平;RFP 为1.4%,EB 为0.5%、KM 与 TH1321均为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杆菌的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胸膜活检标本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芯片检测,留置胸腔引流管,常规抗痨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共检出野生型32例,结核耐药基因10例(21.7%),其中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5例,异烟肼katG基因突变6例,inhA基因突变2例,乙胺丁醇embB基因突变1例,链霉素rpsL基因突变1例,多耐药基因突变5例。耐药基因组住院时间12.1±3.1d,显著长于非耐药基因组的8.2±2.5 d,P0.01;耐药基因组胸管留置时间7.0±2.6d,显著长于非耐药基因组的4.0±1.8 d,P0.01;耐药基因组抗痨后热退时间6.8±1.6 d,显著长于非耐药基因组的4.2±1.4 d,P0.01。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存在一定的耐药率,耐药基因的存在显著影响其疗效,结核杆菌耐药基因芯片快捷简便,对早期发现耐药结核性胸膜炎,作针对性抗痨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年芜湖地区年轻初治肺结核耐药状况和抗痨效果。方法 对芜湖地区172例26岁以下新发Ⅲ型肺结核诊疗并随访2年,研究其耐药谱和抗痨效果,并比较不同职业组自行停药率差异及不同治愈标准组复发率差异。结果 172例初治患者中,菌阳率为33.7%,总耐药率和耐多药(MDR)率分别为25.9%和3.4%。4种一线抗痨药耐药率依次为异烟肼(17.2%)、链霉素(13.8%)、利福平(3.4%)和乙胺丁醇(3.4%)。10例不规律用药致初治失败患者中,自行停药6例,无业者自行停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10.4%∶2.1%),连续校正χ2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P<0.01);复治成功6例,2年复发率为33.3%;多次复治未愈4例,MDR占50%。162例初治完成者中,X线治愈115例,仅临床治愈29例,Fisher确切概率法提示两组2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失败10例中,初始耐药率为20%,获得性耐药率为50%。结论 芜湖地区年轻初始耐药肺结核不容乐观,以耐异烟肼为主的初始耐药结核和不规律用药是抗痨失败、诱导耐药和结核病复发的主因。对多数年轻初始肺结核患者采取短期抗痨方案达到临床治愈即可停药,但应警惕初始耐药结核,并对无业者为主的重点人群加强肺结核防治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惠州市最新肺结核耐药监测结果及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本地区肺结核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对惠州市各县区涂阳培阳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本研究共监测6个试点,共纳入肺结核患者638例。对患者进行痰菌分离培养,采用比例法进行一线药及二线药耐药性检测。结果本次抽样菌株总耐药率为45.1%,其中初治总耐药率为33.1%、复治总耐药率为60.8%。初治涂阳患者单一耐药率〔12.9%(82/638)〕低于复合耐药率〔32.3%(206/638)〕,总耐多药率低于复治涂阳患者(P0.05)。初、复治涂阳患者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耐药率均为最高。单一任意耐药顺序为:H(194)R(131)链霉素(SM,S)(131)氧氟沙星(OFX)(84)乙胺丁醇(EMB,E)(33)左氧氟沙星(LOF)(32)卡那霉素(KM)(31)对氨基水杨酸(PAS)(15)卷曲霉素(CM)(14)丁胺卡那(AM)(10)丙硫异烟胺(TH1321)(8)。结论惠州市肺结核耐药情况复杂多样,耐多药肺结核有上升趋势,面临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的挑战,应重点关注H、R、S这3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降低耐药肺结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重庆市城区和偏远山区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接受以KPO1321为主的抗痨方案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91例复治耐多药患者接受该方案试疗3~6月的痰菌阴转率,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城区50例,3月痰菌阴转率为44%,6月为66%;偏远山区41例,3月痰菌阴转率为73.17%,6月为85.3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偏远山区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对该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城区。  相似文献   

12.
194例住院结核病人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4例住院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获得的结核杆菌做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制定抗痨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的194例患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标本,分别做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的药敏试验,了解各药在初治和复治患者中的耐药情况。结果118例初治患者和76例复治患者对INH的耐药例数分别15和39例,耐药率分别15.25%和51.31%;对RFP的耐药例数分别lO和29例,耐药率分别8.47%和38.16%;对EMB的耐药例数分别8和20例,耐药率分别6.78%和26.32%;对SM的耐药例数分别6和28例,耐药率分别5.08%和36.84%。结论初治和复治患者均对INH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RFP及EMB,SM。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明显增高。耐两种或以上结核药的例数明显高于初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云南大理地区HIV相关的1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进行鉴定,了解其菌种构成;探讨MLVA法在大理地区HIV相关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MAV)基因分型的应用,了解MAV基因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对初步鉴定的NTM通过16SrRNA、hsp65和rpoB靶基因片段测序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对鉴定后的HIV相关MAV进行MLVA基因分型。采用MLVA法选取15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特异位点,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MAV的DNA指纹图谱。运用Quantity One和BioNumerics(6.6)软件对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UPGMA法和MST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例法对HIV相关MAV进行6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大理地区12株HIV相关NTM中,9株为MAV,1株为帕拉分枝杆菌,1株为戈登菌,1株为脓肿分枝杆菌。9株HIV相关MAV通过MLVA法进行基因分型,15个VNTR位点呈多态性,不同位点的HGDI值存在差异,其中MATR-14为0.75,MATR-14、MATR-9等13个位点均≥0.5。9株双感MAV经UPGMA法聚类分析分为3个基因群、8个基因型,用MST法聚类分析则分为3个簇;HIV相关MAV对丙硫异烟胺(TH1321)均敏感,阿米卡星(AK)耐药率为100%(9/9),左氧氟沙星(LFX)耐药率为77.8%(7/9),莫西沙星(MFX)耐药率为66.7%(6/9),卷曲霉素(CPM)耐药率为55.6%(5/9),利福布丁(RBU)耐药率为11.1%(1/9)。结论大理地区12株HIV相关NTM分为MAV、帕拉分枝杆菌和戈登菌,其中以MAV占多数。MATR-VNTR分析,不同MAV菌株同一位点的基因片段差异明显,有多态性。MATR-14、MATR-9等13个位点分辨力高,可作为大理地区HIV相关MAV的基因分型首选位点;MAV对丙硫异烟胺(TH1321)敏感,对阿米卡星耐药率高,而且出现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4.
符少平  邱晨  孔焱 《山东医药》2009,49(17):91-92
目的探讨系统全身抗痨基础上配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局部注射抗痨药治疗非瘢痕狭窄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疗效。方法将非瘢痕狭窄型EBTB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系统全身抗痨治疗;治疗组85例在系统全身抗痨治疗基础上配合纤支镜病灶局部给予注射抗痨药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肺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9%、45.5%,肺不张复张率分别为90.0%、33.3%,肺部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5.38%、53.33%,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7.0%、6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系统全身抗痨配合局部注射抗痨药治疗非瘢痕狭窄型EBTB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支杆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核分支杆菌对莫西沙星(MOX)的耐药现况,评价莫西沙星对肺结核的治疗作用,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法对莫西沙星和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丙硫乙烟胺(TH1321)、氧氟沙星(OFL)、左氧氟沙星(LVF)、对氨基水杨酸(PAS)、环丙沙星(CIP)、阿米卡星(Am)分别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75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培养法共检出阳性标本188例,其中,莫西沙星有30株发生耐药,耐药率为16.0%;异烟肼60.6%、链霉素44.1%、利福平51.5%、乙胺丁醇42.0%、丙硫乙烟胺52.1%、氧氟沙星36.7%、左氧氟沙星26.0%、对氨基水杨酸56.9%、环丙沙星66.5%、阿米卡星44.1%。结论莫西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用时应做结核菌敏感性测试,了解其耐药情况,是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6月-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男女并发比率差异无显著性;以2型糖尿病为主;具有病灶范围广泛,以干酪性病灶为主,多伴有空洞;痰菌阳性率高;治疗有效率低;复治病人较多的临床特点。治疗上强调控制血糖在14mmol以下,不用EMB抗痨,采用3HRZOS(或Annk)/9-12HRO或用结核清(或力克肺疾)、1321Th、氧氟沙星(O)1.5-2年抗痨治疗;前三月可加用胸腺肽。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用3HRZOS(或AmK)/9-12HRO或用结核清(或力克肺疾)、1321Th、氧氟沙星(O)1.5-2年抗痨治疗,同时将血糖降到14mmol以下为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耐药结核菌与耐多药结核病一直困扰着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者。据2000年在全国结核病流行调查结果显示,耐药率高达46%。因该病在临床治疗中愈后差,传染性大,且在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机率高,对社会危害极大,给个人及家属都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我院自1998年以来,用水飞蓟素联合抗痨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66例与葡醛内脂片联合抗痨方案对比疗效和副作用中的肝损害情况。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的182例新发初治痰菌阳性病人系1989~1992年胶州市已登记的经详询病史及用药史、未用过抗痨药物的病。进行结核杆菌菌株接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核菌中有61株耐1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42/61)对1种抗痨药物耐药,24.6%(15/61)对2种药物耐药,5.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结核抗痨过程中发生类赫反应(PR)的频率、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列队研究。结果符合条件的1 310例肺结核患者抗痨后76例发生PR(5.8%),发生PR的时间是抗痨后(40±28)d。发热和咳嗽是PR的最常见症状。76例PR患者中误诊为耐药结核24例,肺炎32例和肺癌6例。发生PR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低、低白蛋白血症、初始血淋巴细胞数低和发生PR时淋巴细胞数较大增加(P均<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抗痨中出现PR是常见现象,且易误诊;低蛋白血症、低体重指数、初始淋巴细胞数量较低以及初始与抗痨后淋巴细胞数的变化量较大的肺结核患者更易发生PR,这有助于区别是PR发生,或是肺炎或耐药而导致抗痨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20.
耐药菌的产生会影响肺结核病化疗的效果,研究减少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有效地发挥化疗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培养阳性并作耐药性测定的126例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对象:126例均为我院1994年4月至1997年5月收住院肺结核病患者,痰培养阳性并做耐药性测定,对8至10种的抗痨药物全部敏感者35例(278%),不同程度耐药91例(722%)。二、判定标准:(1)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测定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实施。(2)初始耐药者包括原发耐药病例,病人在发现肺结核病后用抗痨药物不超过1个月。(3)复治病例为初治失败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