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礼鹏  尹华泉  郭智豪  马婧 《交通科技》2023,(3):103-105+112
文中以某立交拼宽改造工程为例,基于立交的现状条件、功能定位及堵点分析,提出立交拼宽改造和拆除重建相结合总体设计方案,并研究拼宽桥横向连接方式对旧桥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拼宽桥上部及下部结构分离、旧桥T梁凿除0.5 m悬臂、涉堤处桥台采用以填为主的高桩承台形式等措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两条或多条高等级的道路交叉工程中,立交的选择和使用有效地提高了道路交叉的通行能力和安全度,也极大地提高了控制接入道路的运行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良好的立交设计不但改善节点交通转换效率和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更可灵活运用变化的立交匝道流线,效仿水流循环流动的模式组织交通。现以深圳市如意路南延段嶂背立交节点为例,提出"湍流式交通"概念,重点阐述"湍流式"交通模式在立交选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既有道路等级与规模逐渐不能满足需求。在主干路升级为快速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平交口改立交或进行既有立交扩容改造。受限于现状道路以及周边地块,改建方案往往与常规立交方案大不相同。选取条件较为特殊的宁波九龙大道—北环节点,综合考虑机场限高、用地及建设时序等影响,探讨立交改建方案,提出独特的地下匝道方案,为其他立交改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根据道路排水的设计实践以及一些参考书籍,就立交道路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复杂性的特点,介绍了立交排水的三种方式,阐述了立交排水量的计算和设计原则,以及立交雨水泵站的组成与布置。  相似文献   

5.
初论道路立交美学设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卓  滕家俊 《公路》2001,(12):56-59
道路立交美学设计不仅仅是立交桥的造型,除应动态、全面地具体考虑道路立交美学设计问题外,还应包括立交环境美、立交形式美、立交桥造型美和立交桥功能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七大"畅通"项目近日举行通车仪式。七大"畅通"项目包括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一期、二郎迎宾大道南延伸段、白杨沟立交、五台山立交、余松路立交、凤西路、李子坝连接道A线。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通车,重庆市主城一批堵点将随之缓解。2011年,重庆市在主城区机动车数量突破80万辆、较2008年初增长2.1倍的情况下,主城区主要干道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仍保持30 km/h,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预计2012年,  相似文献   

7.
互通立交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通常受地形条件、用地性质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东港立交为例,对立交工程概况、区域条件及立交设计控制因素进行说明,分析了山区道路立交选型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中山市北环路节点进行了新建立交的方案研究。该立交为拟建中开高速公路与3条城市高等级道路相交的立交,立交方案设计需考虑收费系统与非收费系统道路的交通转换,也要考虑新增立交对既有立交的影响。根据项目周边限制条件和交通分析,提出了立交方案设计的3种思路和4个代表性的立交方案。对4个立交方案从立交功能、规模、用地、拆迁、适应性及造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功能较齐全、规模适中、造型优美、与现状结合较好的建议方案,可为类似的高速公路在城区附近设置互通立交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立交是干线道路之间交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道路之间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该文以重庆市五台山立交的选型设计为例,分析立交的选型原则、设计思路、选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方案比选,提出了对山区城市互通式立交的类型选择思考,为山区城市互通式立交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文  李雪莲 《交通科技》2011,(3):111-113
在山地城市建设和江河通航口道路桥梁建设中,往往2条立交道路衔接高差非常大。一种新型螺旋式喇叭形互通立交具有克服大高差、增大匝道长度、减少纵坡、节约用地等特点。结合广东省虎门二桥项目海鸥岛互通立交的初步设计,具体分析了新型螺旋式喇叭形互通立交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互通立交设计考虑因素很多,道路现状及远期规划、周围环境、功能、景观及造价都会对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确定产生影响。现介绍延崇高速公路太子城互通立交工程背景及概况,阐述该互通立交工程的功能定位及建设必要性。从该互通立交设计控制因素、道路平纵横设计、重要节点景观桥梁设计等方面论述该互通立交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快速路及立交建设方兴未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大型互通枢纽型立交。枢纽立交设计一直是道路立交设计中的难题,而位于环线和放射线处的环-切线枢纽立交更是增加了设计难度。北滘立交在佛山一环线东南角处,一环线与横六、纵五呈环路—切线关系,其相交道路等级及功能定位确定其必须具有大型枢纽立交的功能。分析主线布设、匝道布设、竖向设计及其与周边地形地物的结合、与地方路相交节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立交选型设计,总结了北滘立交选型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经验教训,对同类立交设计中应当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路建设中的道路互通式立交的特点,建立了互通式立交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物元可拓学理论中的优度评价理论,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道路互通式立交方案的优选方法。通过对立交方案各待评方案的优度值进行比较,合理选择出道路互通式立交方案,并通过实际工程证明了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公路部分区域路网的日趋完善,作为交通节点的已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由于交通量的增加,或者原有交叉各路的升级换代,或因新增道路而需要进行改扩建。介绍了立交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并以单喇叭(T型)互通立交改建为(十字型)枢纽立交的工程实例为基础,通过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限制因素逐一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综合诸多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要求为前提,以郑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为依据,吸取国内外快速路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主线保留现状地面道路,在沿线主要横向道路通过设置互通立交,次要横向道路设置跨线桥(或地道)的形式全面实现东四环的快速化"的建设思路,重点研究了3处互通立交的节点方案;论证了工程的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提出了总体布置方案,对立交节点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03-107,110,M0013
金湾路-华山路立交是扬州市金湾路建设工程的重要节点工程,该立交跨越高水河航道、邵仙河及多条地面道路,与规划快速路华山路实现互通。该立交桥梁结构形式包含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混凝土组合梁及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详细介绍了金湾路-华山路立交桥梁设计思路、总体方案比选及桥梁结构设计,可为跨航道的高等级道路立交桥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现有市政道路设施,已远不适应,改善城市道路与交通的需要日益迫切。道路立交便是改善交通的措施之一,但如以交通工程学的观点建造立交,只关心静态的道路、桥梁设计标准是不能满足需要的。立交可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作为城市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多种价值的集合。建造立交是为要改善交通,不是为搞现代化的形式,故应从功能研究出发确定立交的型式,而不应脱离现实去追求某种形式,因为每个立交都不是孤立的,它是参与道路系统共同发挥作用的,只有发挥道路系统的综合效益才能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存在大量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和在适当的地方增加或改建互通立交的要求。对原有道路路基及桥梁进行拼宽改造是道路加宽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就道路路基和桥梁的拼宽方式做一简单探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