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一种新型广谱8-甲氧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口服易吸收,口服和注射具有生物等效性,是由日本杏林公司继诺氟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抗菌新药,由BMS公司于1999年12月在美国首次上市,随后在墨西哥上市。该产品有S-型和R-型两种异构体,活性基本相同。目前国内已仿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par)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保留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之外,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也有一定作用,其抗菌活性增强,并具有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每日只需给药一次等特点。1993年司帕沙星首先在日本上市,继而在法国、英国、比利时、芬兰及瑞士等多国注册。现我国已有上市,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正立特。本文对其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应用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综述如下。 1 抗菌活性 1.1 体外抗菌活性 1.1.1 革兰阴性杆菌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90为0.06 mg/L。普通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司帕沙星的敏感性比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低〔1〕。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司帕沙星对于对环丙沙星耐药和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比氧氟沙星都低4倍〔2〕。 1.1.3 厌氧菌司帕沙星在浓度<=2 mg/L时能抑制多数厌氧菌;对不同脆弱菌的MIC90范围4~8 mg/L〔3,4〕。  相似文献   

3.
司帕沙星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是日本制药株式会社首先研制并于1993年批准上市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母核氧代喹啉骨架的5位上引入氨基,6位和8位上加氟,7位上有3,5-二甲基哌嗪基,这些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其半衰期延长,抗菌谱增宽,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增强,与其它喹诺酮抗菌药物相比,其最大的改进是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增强,并对现有的新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差的肺炎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等也显示出较强大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李杨  左国营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6):1006-1014
生物碱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其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复杂。大多数生物碱具有各种显著的生理活性,其中一些生物碱的抗菌活性也逐渐被发现。在抗生素被广泛使用,耐药菌日趋增加的今天,生物碱在抗菌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不但对天然生物碱产物进行了抗菌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对天然生物碱进行了构效关系研究以及结构修饰,旨在增强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以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基础,对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菌活性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从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碱先导化合物,并根据抗菌机制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以及为抗菌新药尤其是抗耐药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克红霉素(clarithromycin)又叫6-0-甲基红霉素A(6-0-methylerythromycin A),是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90年在爱尔兰首次上市,代号为A-56268,日本大正制药公司以TE-031相继上市。克红霉素相对于使用了三十多年的红霉素A来说,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加替沙星[1 ] (gatifloxacin ,1 )是一种环丙基氟喹诺酮类药物 ,其C7位被甲基哌嗪取代 ,C8位被甲氧基取代 ,由日本杏林公司研制开发并转让给Brisol MyersSquibb公司的广谱抗菌药物 ,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喹诺酮产品中的一个优秀品种。 1 999年 1 2月获美国FDA批准 ,在美国上市。实验表明[2 ] ,C8位的甲氧基取代有利于加强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和加强抑制拓扑异构酶Ⅳ。加替沙星在保持抗G- 菌高活性的同时 ,更增强了抗G+菌的活性 ,耐受性好 ,无光毒性。目前中国药科大学研制的本品及其片剂、胶囊、输液、针剂临床实验已结束 ,即将上市。主要…  相似文献   

7.
头孢西丁开发前景广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孢西丁(Cefocitin)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美国默沙东公司开发,1974年上市;抗菌作用和抗菌谱同第二代头孢菌素,但对厌氧菌特别是脆弱拟杆菌的作用更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临床上用于腹膜炎和其它腹腔内、盆腔内、妇科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尿路感染(包括淋病),呼吸道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目前由于头孢菌素的细菌耐药性不断上升,因而不同于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西丁再次引起了许多医药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是目前上市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笔者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4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合成抗菌新药利奈唑按-斯沃于加2000年在美国FDA批准上市,2009年在我国上市,其作用于细菌50S亚基的23S核糖体RNA上的位点,从而影响细菌转录过程,即阻断细菌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由于早期的抗菌药没有在此阶段抑制细菌,因而体现出利奈唑胺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低交叉耐药性等特点[1-3].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VRE引起的菌血症、MR2SA引起的院内肺炎和综合性皮肤感染,以及PRS引起的菌血症.利奈唑胺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7].  相似文献   

10.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普卢利沙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NM441 or AF3012)由日本新药公司(Nippon Shinyaku)于8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它是噻丁啶-喹啉羧酸衍生物NM394(AF3013)的脂溶性前体药物.NM441口服后易自肠道吸收,并在体内水解为活性形式NM394而发挥广谱抗菌作用.目前,NM441已在日本上市、在欧洲等地开展广泛的治疗呼吸道、尿路等感染的临床研究;在国内,也有单位开始了NM441的临床前研究.本文从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一般药理、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对NM441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莫昔沙星为第四代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在保持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对革兰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革兰阳性球菌、非典型致病原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其他抗菌药耐药的细菌仍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国内外对微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首次从云南琵琶甲的脂溶性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基-1,3-苯二醇,13-丙基二十五烷,胆甾醇,油酸和亚油酸,经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百红优是红霉素结构修饰的衍生物,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百红优克服了红霉素副作用大和耐受性差的缺陷,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有显著提高,其强大的细胞渗透性可全面提高和改善机体抗病能力,目前该药已在大多数国家上市,市场接受程度迅速且好,是皮肤、性病科的优秀抗菌药物之一。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英为 《海南医学》2005,16(1):142-142,153
目的 探讨和分析替考拉宁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本院2003年8月~2004年2月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536株,其中174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2株为表皮葡萄球菌,160株为粪肠球菌。按NCCLS推荐的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纸片扩散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替考拉宁等15种抗菌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1.7%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2株表皮葡萄球菌中86.1%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36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最高,葡萄球菌对呋西地酸、利福平的抗菌活性相对较高,而对四环素、红霉素等8种抗菌素活性偏低;肠球菌对呋南妥因、氨苄西林、青霉素的抗菌活性相对较高,对氯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偏低。结论 替考拉宁对临床分离的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很高,对治疗葡萄球菌,尤其是肠球菌是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一个重要的原因,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独应用时抗菌活性较弱,但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拓宽抗菌谱并增强抗菌活性。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的临床应用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或灭活内酰胺酶的活性。保护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抗菌肽FALL-39定点突变子及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PCR-SDM),设计两对引物,引入一个突变点,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使FALL-39第32位密码子由AAT突变为AAG,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GEXλ1T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用IPTG诱导,表达的FALL-39-lys32经纯化后与FALL-39进行抗菌活性比较。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发生突变,突变后的FALL-39-lys32蛋白对大肠杆菌ML-35p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由FALL-39蛋白的18.75和37.50μg/ml降低为FALL-39-Lys-32的10.94和21.88μg/ml,对绿脓杆菌ATCC27853的MIC和MBC值分别为FALL-39蛋白的31.25和37.50μg/ml降低为FALL-39-Lys-32的18.75和31.25μg/ml。两种蛋白均在含Medium E的LB培养基中表现出较高活性,在LB培养基中抗菌活性最低,但在同一种培养基中FALL-39-Lys-32蛋白抗菌活性要高于FALL-39蛋白。结论:用两步PCR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一个FALL-39-Lys-32突变子,其表达分子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提示在FALL-39分子中增加碱性氨基酸可以增强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陈芳 《中原医刊》2006,33(20):92-92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1999年底在美国上市的新型的第4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特点。加替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抗菌作用,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分枝杆菌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潜在的光敏不良反应拉,因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我们应用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与左氧氟沙星做对照,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测定了头孢硫脒(仙力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头孢硫脒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SSA、MSSE和卡他莫拉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他啶,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体外抗菌活性相近,优于头孢唑林。头孢硫脒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稍差于万古霉素。头孢硫脒对MRSA、MRSE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明显高于万古霉素对MRSA和MRSE的MIC90值。体外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头孢硫脒对检测的细菌的MBC值只高于MIC值1到2个浓度,提示头孢硫脒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磷霉素钠为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广谱抗菌素,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多种细菌及耐药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文主要研究磷霉素钠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主要副作用。研究显示该药主要用于泌尿系和下呼吸道感染,抗菌活性强,细菌清除率高,副作用少而轻微。资料和方法我们自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共收治患者85例,男30例,女55例。其中急性肾盂肾炎男10例,女47例;盆腔炎女3例;前列腺炎3例;下呼吸道感染男17例,女5例,其中安定中毒并肺部感染女1例,酒精中毒并肺部感染男1例,尿毒症并肺部感染10例,系为单纯下呼吸道感染。采…  相似文献   

20.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商品名:拜复乐)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8位碳甲氧基的引入扩大了抗菌谱,在保留早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同时,增强了对革兰阳性球菌、非典型病原体的抗菌活性,其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该药在肺组织中穿透力极强,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