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电力负荷建模方法。将调查统计、 仿真计算和动模实验相结合,为典型负荷节点建立了可以实际应用的负荷静 、动态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计及网络影响的高一电压等级的负荷模型。在以上的负荷建模 中还计及了补偿电容对负荷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电力负荷对系统暂态稳定、静态稳定、电压稳定、系统阻尼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电力负荷 建模的要求,综述了现有的电力负荷模型结构、参数辨识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电力负荷建模 的实践,对电力负荷建模今后的研究提出了4点建设性意见。认为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必须 立足本地区系统和负荷的实际情况,开展负荷模型实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型的精确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析的结果。采用电力系统同步数据对电力系统负荷区域进行建模、网络化简和负荷模型辨识,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的综合区域负荷模型的概念,分析了该模型的参数可辨识性。确定了综合区域负荷的网络模型,为区域负荷的建模提供了依据。以一个简单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该负荷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基于实测的考虑时变性的自适应(TVA)负荷模型和考虑配电网支路的配电网综合负荷模型(SLM),并利用现场的实测数据对2种模型进行了回响测试,以比较2种模型在仿真计算中的准确性。在分别考虑辨识配电网阻抗与定配电网阻抗2种情况下,利用实测数据对SLM的参数进行了辨识与测试,进而推出了使用基于全网数据辨识参数的SLM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的原因,并以吉林电网为算例进行了模型泛化能力的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对于吉林这类通道型电网,这2种模型的泛化能力与其模型结构关系较小,与模型参数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计及转子电磁暂态的三阶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在定子三相接地过程中的响应,指出位于系统送端的感应电动机负荷的无功倒送特性在一定时段内对系统送端电压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电压支撑作用对系统送出极限的影响。将华北电网典型送端张家口地区实测综合负荷模型(以感应电动机为主)应用于沙岭—昌平线极限切除时间的计算,并与采用不同比例ZIP负荷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说明张家口地区(送端)负荷模型对系统送出极限的灵敏度很高;动态负荷模型具有静态负荷模型难以模拟的特性。强调了在电网稳定计算中采用动态负荷的必要性,从无功角度研究了负荷模型在暂态稳定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域电力系统负荷整体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广域电力系统中负荷节点面广量大的特点,明确了广域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思路,即充分利用广域测量信息来建立系统化评价指标,探索广域多点同步确定负荷模型参数的方法,对节点分类,对参数分级。提出了广域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方法,即确定负荷节点分类的特征变量,进行负荷节点分类,建立系统化指标,辨识负荷参数。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多负荷节点同步建模的可能性和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广域电力系统负荷建模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复杂,并且实际获取的历史数据有限,传统的智能预测方法往往达不到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准确预测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新思路:首先建立负荷输入特征选择模型,其搜索方法采用浮动搜索算法,在去除影响负荷预测的冗余特征之后,利用有限样本学习的统计学习理论(支持向量机)构造负荷预测回归模型,充分发挥其在解决有限样本、非线性中体现出的优势,较好地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在EUNITE网络中的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负荷建模统计综合法工作量较大,精确性不够,无法考虑负荷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文中提出充分利用营销部门负荷控制系统采集的用户侧功率信息和能量管理系统(EMS)提供的变电站功率信息,结合经过简化的抽样人工调查统计,实现负荷建模的在线统计综合。由于负荷控制系统和EMS对用户基本资料与实际用电情况可自动更新,因此,负荷模型参数可以实现动态、长效管理。给出了在福建电网安兜变电站实际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是至关重要的.电力负荷预测领域迫切需要更精确、更稳定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利用互补性原理建立了一种线性组合预测策略.该方法由一个基于互补原理的单项模型选择策略,及线性组合模型组成.选定的单项模型包括流行的线性模型,即ARIMA模型,和流行的非线性模型,即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该线性组合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取非线性电力负荷数据的特点.澳大利亚电网真实数据的实验运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概率分析中目前普遍采用的两种负荷模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的负 荷模型。该模型采用负荷比重加权和显著性水平检验,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和效率;结合正态 相关抽样技术,统一解决了负荷建模的两大难题——相关性和预测不确定性问题。算例分析 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阐明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的局部逼近能力和泛化能力进行研究,将多分辨率支持向量机(M-SVM)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中节点负荷预测曲线的回归估计。该理论在保持曲线总体逼近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局部区域的逼近能力。文中根据短期负荷预测的具体特点,设计了负荷预测数学模型,采用96条回归曲线进行日负荷的曲线预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了这种回归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M-SVM模型在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配网侧接入电源对负荷建模的影响。发现当配网侧电源的发电容量逐渐增大时,原有的感应电动机并联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ZIP)模型的负荷模型将不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域的负荷特性,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负荷模型结构———异步发电机并联ZIP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新负荷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统一了上述2种负荷模型,称为异步机并联ZIP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负荷的时变性和随机性给实时或超实时暂态稳定分析带来了困难。提出一种可用于实时或超实时暂态稳定分析的快速负荷建模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新思路。该方法以实时辨识、实时使用为主要思想,采用强跟踪滤波器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快速负荷建模,并用辨识结果实时更新超实时暂态稳定程序中的负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快速负荷建模方法能够满足暂态稳定分析对负荷建模的实时或超实时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影响总体测辨法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电力系统中自然扰动所提供的有效数据严重不足。这是因为目前总体测辨法只能从三相对称扰动数据中辨识出负荷模型,而大多数电力系统故障是非对称的,人工大扰动试验又难以得到许可。文中提出基于非对称扰动的负荷动态模型建模方法。通过将感应电动机Park方程直接用于动态过程求解,解决了负荷动态模型辨识源数据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将改进的免疫算法用于模型参数优化,解决了参数辨识过程中的不收敛现象。最后讨论了上海电网实测负荷模型对线路极限切除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空调负荷比例的迅速增长,对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逐渐带来威胁。为更好地描述含空调启动的空调群负荷特性,文中将同调等值法扩展到空调群的负荷建模中,提出了基于滑差同调等值的负荷建模方法和模型,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含空调启动特性的空调群综合负荷进行建模,通过仿真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赣江下游非点源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赣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进行宏观评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通过分析赣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农业人口和畜禽养殖等基础资料,确定了赣江下游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并通过峡江和外洲两个水文控制站的实测数据,确定了赣江下游流域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降雨影响系数和流域损失系数。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赣江下游非点源N、P污染负荷模拟值,并与实测污染负荷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较好,适合用于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在电力系统中安装广域测量系统以记录系统固有的扰动数据是完全可能的。文中提出精确仿真的概念,就是要以这些实验数据作为修正模型和参数的依据,使电力系统动态仿真逐渐精确起来,从而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和研究建立在真正定量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负荷模型的方法、发电机组稳定控制器与负荷模型的关系以及负荷模型如何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坝裂缝开度实测资料的特点,将裂缝开度{Xt}看成一系列时刻t1,t2,…,tn得到的时间序列,采用基于滑动平衡模型MA(q)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法,对其进行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和新息预报。通过概率分布函数对其规律性进行统计描述,克服了常规回归分析方法的不足,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报精度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何闰丰  黄莺 《红水河》2022,41(2):94-99
我国电力负荷的快速增加和电网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电力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支持向量机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电力负荷预测效果的气象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了电力负荷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关系,找出电力负荷数据的异常点,再使用秃鹰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中参数。该方法提高了预测的效果,给电力负荷预测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电力负荷建模实际出发,指出电力负荷建模的可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建议将现阶段的目标定位在为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计算建立重要负荷的分区、分时、分类的模型和参数范围。探讨了电力负荷模型结构的选择,建议采用感应电动机加ZIP模型。对几种电力负荷参数的获取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综合化的建议。最后,对电力负荷建模工作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