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区应用的普及成熟,网络论坛社区和社交网站蓬勃发展,互联网正逐步跨入社区时代。同时,网络论坛社区和社交网站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新阵地,严重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要确保网络社区健康发展,必须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社区和谐发展,使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也为了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仍然面临实效性低、主导性差、吸引力弱和信息监控技术落后的挑战。对此,高校要在网络安全管理、全员全程参与、工作队伍建设和网络管理技术方面下功夫,紧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坚决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全方位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一些重要经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实践支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把握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这些经验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SWOT模式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发现,自媒体为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多元渠道,但凸现其主导地位削弱、应对突发事件的劣势。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科技爆炸式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机遇,面临网络文化冲击和教师媒介素质待提高的挑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舆论,提升课程思政和网络的融合度,以自媒体为载体构建校园网站,深入挖掘思政教师的媒介素质。  相似文献   

6.
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广大学生中的进程,但是网络境遇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也受学术色彩浓厚、理论工作者的素养不高、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多元化网络内容的挤占等因素的影响。解决的途径在于构建有吸引力的网络传播平台、树立积极主动的传播理念、加强网络传播队伍的建设、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7.
袁莹 《实验室科学》2008,(1):178-180
信息时代我国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西方各种媒体通过互联网向我国网民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国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尤其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重点在于青少年群体;要加速网络立法,网络、学校和家庭的媒介素养教育要同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要有高素质的教育者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传播先进文化;强化主流媒体特别是网站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博  王晓艳 《科技信息》2013,(12):263-26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正确认识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思潮在网络热点事件中传播具有潜隐性、碎片性、交互性、流变性等特点,其对大学生网民群体的影响主要是利用网络热点事件,用热词、爆点和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吸引大学生网民,掌握网络事件引导的话语权;用杂糅化、情绪化和生活化的形态传播内容,影响大学生网民的认知观点;用信息茧房屏蔽大学生网民真实信息选取,固化大学生网民的接受内容,最终达到传播网络社会思潮、主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的,对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产生强力冲击,发起了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破解圈层化传播,避免形成群体极化现象;强化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抵御防范网络热点事件中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袭扰。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是与文献数字化与网络传播关系最为密切的版权法律和法规。分析了在这3个法律、法规框架下文献数字化与网络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解决科技图书网络传播权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代网络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新的话语载体与话语渠道,为执政党牢牢把握住话语权迸发出深厚的价值意蕴。与此同时,在西方话语霸权压制与中国社会转型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下,网络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作用路径。鉴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维持网络意识形态生态圈的动态平衡,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时代性和科学性为导向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机制转型,为话语权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传播媒介.在当今意识形态媒介化、网络化的特征日益显明的背景下,新媒体引发的信息传播革命深刻地改变着媒体生态,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它冲击了传统的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灌输式”教学,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优势,同时又拓展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剧烈变动,高校“思政课”必须顺应时代变革的趋势,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形式,不断完善隐性教育模式,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覃辉银 《孝感学院学报》2009,29(4):66-69,103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由于国际、国内因素和自身建设问题而面临多种现实挑战。加强高校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要求高举旗帜,推进理论创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给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信道;网络的平等交互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收到反馈。但网络同样可以是负面信息传播的信道;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权威性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噪声干扰严重;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信宿的接收功能弱化。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吸引力,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高校面临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高校体育课程采用多层次、多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应结合高校体育的实际,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基本内容、开发途径、合理利用及其科学管理进行分析和论述,目的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意识形态斗争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衡量标准和内在要求,分析了其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原因,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创新传播路径、加强党的建设、建设强大网军、强化外宣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意识形态斗争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具体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高度重视,对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各种思想和意志自由表达的场所,我国面临着西方国家技术垄断、信息霸权、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帝国主义等威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新形势下,必须深入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全面占领和治理策略,加强"网络主权"意识和网络占领的顶层设计,改进宣传方法,壮大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队伍力量,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体制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活经历并发生了诸多变化。在网络开辟的新的传播渠道与交流空间中,处理好网络的大众性与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使网络成为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地位过程中的积极、正向推动力,有效防范文化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媚俗化、庸俗化现象,使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力量,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其问题主要包括: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经济收入低、劳动负担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缺少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机会少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村老人增收工程;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第三部门和私人企业等适时介入;完善农村为老服务体系,建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网络传播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保留赛事官网历史数据,重视赛事历史文化和品牌建设;增强网络传播意识,高规格建设赛事官网;加强软件建设和后期视频资源的开发和组合利用;创新赛事报道模式;注重赛事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保障合法权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