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勘探程度低,新井打破了盆地单井高产历史记录,但油气地质特征不清,资源类型及勘探潜力不明,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应用构造恢复、沉积演化、井震结合、类比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风城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等进行了探讨。该凹陷东北环带P1f1、P1f2、P1f3逐层超覆于石炭系之上,高部位P1f3受风化剥蚀地层减薄,具备大型地层尖灭背景。风城组发育退积式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整体呈正旋回沉积,预测由高部位—凹陷区依次发育砾岩、云质砂岩和云质泥岩3类储层。高部位砾岩储层砾石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砂粒成分以岩屑为主,溶蚀孔大量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油气为高熟的凝析油和凝析气,油气水分异不明显,整体为准连续型气藏,又被断块分割为多个断块气藏。基于成藏分析,建立了风城组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常规气藏、致密气、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1 250×108 m3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不高,为了拓展勘探领域,对盆地凝析油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凝析油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气源岩,具有多层组含油气的特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气藏,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凝析气藏类型按成因划分为油气同源热成因型和油气不同源气侵型。高—过成熟烃源灶对凝析油气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断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到良好的纵向调节作用,优势沉积相带对油气成藏的规模与分布具有局部控制作用。盆1井西凹陷及其周缘、沙湾凹陷西斜坡、南缘冲断带中段、滴水泉—五彩湾烃源槽及周缘、东道海子—吉木萨尔烃源槽及周缘是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 (油 )气藏中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和石炭系 ,紧临生烃凹陷、火山岩储集层发育是油气藏形成的根本前提 ,继承性古构造控制了古原生油气藏和现今油气的分布。石炭系 (油 )气藏形成时间早 ,油气能否保存至今完全取决于后期构造运动对古构造的改造程度。盆地内发育的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具备良好生储盖组合,为近源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前期勘探主要立足中浅层,以寻找次生高效油气藏为主,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不发育,一直未作为主探层系,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玛湖大油区的发现为盆地扇体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借助玛湖勘探经验,对该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扇体、储层、不整合面及断裂体系等整体评价,进一步深化了地质认识,提升了资源与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发育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优质烃源岩,二叠系、三叠系规模有效砾岩储层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构成立体输导体系,区域、局部泥岩盖层、平原致密遮挡带构成多重封盖保存条件,为大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源上下生上储、源侧新生古储、源内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并提出了各种模式下的油气富集规律。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具有"多层系纵向叠置、优质储层平面连片、多成藏类型"特征,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优选斜坡区二叠系上、下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实现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5.
ZHONGGUO SHIYOU KANTAN(1996-2003年试刊2004年创刊双月刊)11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16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22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动力学34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40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油气成藏模式46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深层压力预测55东南亚石油资源与勘探潜力61近年来各油公司勘探活动特点石油地质特约报道海外勘探1深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勘探战略第1期第2期9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15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23辽河…  相似文献   

6.
׼�������Ī������������ɲ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侏罗系和白垩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成藏条件、期次和时间进行了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天然气与第一类原油同源。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莫索湾凸起位于盆1井西凹陷和昌吉凹陷之间的隆起带,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白垩系和侏罗系的砂岩储集层发育,构造形成时间早于油气形成期。包裹体组分及均一温度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油气为两期成藏,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时间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吐谷鲁群油气成藏时间晚白垩纪—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证实含油气盆地深层蕴含巨大的勘探潜力。新疆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稳定中国油气战略坚实的能源保障,但限于深层领域多,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其勘探潜力及方向不是十分明确,进一步厘清新疆地区深层—超深层重点领域区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疆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分析,对比研究了新疆地区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深层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系统梳理了三大盆地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构建了新疆地区深层不同领域油气成藏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其控藏要素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库车前陆冲断带、塔西南山前带,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南缘冲断带下组合、二叠系页岩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深层石炭系等区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未来深层寻求规模储量及重大突破的重要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拓展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丰富和发展石油地质基础理论及认识,以近年来勘探实践为基础,总结现阶段油气勘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二叠系全油气系统及源内深层非常规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已成为勘探主体,深层具备油气聚集条件,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形成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有序共存的分布模式。二叠系优质烃源岩持续供烃,是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前提,并发育源内和源外2套油气成藏子系统,二叠系发育不同类型的源内储集层,具有大规模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这不仅拓宽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支撑从大油田建成大油气田,也对进一步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深层源内非常规油气是未来富烃凹陷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综述中国地层油气藏“十三五”勘探进展并展望未来地层油气藏的重点勘探领域,开展了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研究大型碎屑岩超覆或削截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型、火山岩或变质岩地层油气藏富集规律,评价地层油气藏资源潜力。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和石炭系、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震旦系顶—奥陶系以及松辽盆地基岩等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油气当量均在亿吨级或十亿吨级。②大型地层油气藏受盆缘或盆内隆起周缘长期继承性古斜坡、区域不整合和输导体系控制,发育准层状集群式巨型—大型地层油气聚集,存在风化壳和内幕2类地层油气藏,均可大规模成藏。③地层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为中国三大克拉通震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层间或层内不整合风化壳、准噶尔盆地6个斜坡区二叠系碎屑岩超覆或削截地层、火山岩或变质岩为主的基岩。④未来勘探技术可加强盆地内部多级不整合的识别、成藏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集成,围绕纵向上发现新含油气层系、平面上扩展新含油气区,构建大型地层油气藏成藏理论并推动中国地层油气藏勘探。该研究成果对于未来勘探技术发展、地层油气藏重点领域部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勘探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进一步加大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这一新型储层的研究力度,依据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通过对该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岩性特征、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的深入研究,结合多种资料的分析结果,建立了该区的岩性岩相识别模式,划分了有利火山岩分布范围,开展了整体研究,并优选目标实施钻探获得了成功。以滴南凸起为主攻目标,其中,滴西14井是整体解剖滴南凸起后优选钻探的第一口预探井。该井射开石炭系压裂后,获日产天然气16×104 m3的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滴西14井石炭系火山岩天然气藏。该气藏属基岩块状气藏,依据岩相识别模式圈定含气面积37 km2,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642×108 m3。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是西部大型复合叠加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而天然气探明率仅为3.96%,明显不均衡,勘探潜力巨大。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多表现为高成熟烃源岩油气系统内近源成藏、继承性构造隆起成藏、沿沟通深部气源断裂成藏、区域盖层之下成藏。依据盆地天然气气藏成藏特点,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点与近期勘探成果,基本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①陆梁隆起东部—五彩湾凹陷—白家海凸起石炭系;②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莫北凸起—陆梁隆起西部侏罗系;③山前冲断带上白垩统与古近系;④中央坳陷莫索湾背斜深层石炭系与二叠系。  相似文献   

12.
东道海子凹陷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在其周缘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及凹陷内二叠系上乌尔禾组获得油气发现。以凹陷内上乌尔禾组油气重点突破井为主线,结合勘探思路和理论认识的变化,将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划分为源边断块勘探阶段、下凹断块勘探阶段和源上岩性勘探阶段。勘探思路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凹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高产油气藏的发现,同时取得几点认识:平地泉组烃源岩进入生轻质油气阶段,为上乌尔禾组近源成藏提供油气;上乌尔禾组发育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体系域厚层及水进体系域薄层叠置的扇三角洲前缘相为有利储集层,分布面积达3 350 km2;上乌尔禾组具有“沟槽富砂、相带控储、孔缝控产”的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发现集中在凹陷东部,凹陷西部尚未钻揭,以上述勘探思路及地质认识指导勘探部署,有望在东道海子凹陷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3.
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郯凹陷东斜坡区二叠系和石炭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成藏条件、期次和时间进行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吉木萨尔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干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二叠系砂岩、砂砾岩储层和石炭系的火山岩储层发育,圈闭形成时间早干油气形成期。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为两期成藏,油气成藏时间分别为晚侏罗纪和晚白垩纪一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4.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类型,但卡因迪克地区石炭系火山岩至今尚未获得突破.通过深入剖析周边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类型、储层及盖层特征,深化认识了火山岩在复杂构造带上的成藏规律,初步确定构造条件、岩相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和保存条件为油气成藏的4个关键因素,并通过对比预测了卡因迪克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成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莫北凸起油藏的油气主要为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的成熟和过成熟型油气。纵向上莫北凸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三个构造层。在侏罗系内,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运移,好储集层优先聚集油气成藏。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不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以构造型为主。深部三叠—石炭系圈闭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形成过程和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大,两盆地的油气勘探方法、理论等可以相互借鉴。指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注重腹部古隆起、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油气并举及深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吐哈探区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在吐哈、三塘湖、银额等盆地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实现了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油气、二叠系—三叠系超深稠油和三塘湖盆地古生界火山岩系油气、致密油气等领域的重大突破,落实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等富油凹陷,累计提交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8.20×108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30多年勘探实践,对煤成烃、超深稠油油藏、火山岩油藏、低压油藏、致密油气藏等地质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其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油气藏控藏要素,形成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的配套关键技术。吐哈探区各盆地处于低—中勘探程度阶段,剩余勘探潜力大,为保障吐哈油田持续稳产,下一步要精细勘探煤系油气,扩展勘探二叠系和三叠系,加大北部山前带勘探力度;围绕三塘湖盆地,在精细勘探碎屑岩油藏的同时,评价非常规油藏的甜点段和甜点区,着力勘探古生界油气藏;银额盆地的勘探重点仍在天草、查干等凹陷,落实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9.
油气包裹体在莫索湾地区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油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包裹体组分综合分析,确定了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工河组油气为两期成藏,第一期油气成藏时间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第二期油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纪-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部盆地主要发育自生自储的源内油气藏,而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主要发育多源多期的源外油气藏,两者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油气成藏的静态条件提出的适合于东部盆地的"源控论"、"满凹含油论"等理论难以有效指导西部复杂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典型油气藏的解剖,根据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时空配置关系,从动态成藏角度出发,提出了"近源油气藏"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某一含油气系统中,近邻生烃中心,在高效输导体系内的油气聚集,且生烃期与成藏期相匹配的油气藏,具有"近邻生烃中心;关键成藏期高效输导体系与烃源岩大量排烃、大规模圈闭发育的有效时空耦合;油气充注动力强、充满度高"3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玛湖富烃凹陷下步油气勘探应立足于玛湖凹陷西侧断裂带(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掩覆带(二叠系)、玛南—玛西—玛北斜坡带(二叠系—三叠系)等近源油气藏勘探领域,分层次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