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养生,极重补肺。清代名医江笔花有句名言:“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黄帝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注重肺部养生,实为却病延年之关键。 人的衰老为何与肺相关呢?中医学认为,肺为人体十二经脉之始,主气司呼吸,宣发气机以行清浊之气交换。如果肺气虚衰,功能下降,必然导致气机宣降失常,影响呼吸,不仅使人气短喘促,而且  相似文献   

2.
总结袁长津教授以温阳法治疗肺结节经验。认为阳虚阴凝是肺结节的关键病机,以温阳法作为主要治疗思路,根据兼夹病机配以化津、利水、行气、活血、升阳、清热、开表、补液疗法以除滞祛结,形成治疗肺部结节的“温阳八法”。温化法为温阳并除湿化饮,助津液输布;温渗法为温阳并渗利水饮,解水饮之攻冲;温散法为温阳并行气解郁,除气机之郁滞;温升法为温阳并升提气机,调清浊之升降;温通法为温阳并活血化瘀,解肺络之瘀滞;温清法为温阳并清润肺络,清解肺中郁热,宣通肺络瘀滞;温开法为温阳并解表祛邪,通腠理以解肺结;温补法为温阳并补益津气,培补肺中津气防止结节再发。  相似文献   

3.
慢性腹泻多因肠道不能吸收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肺主肃降,协肠道下行糟粕;肝合春生之气,性喜条达而升发,肺合秋收之气,性善敛降而下达。故肝与肺,一疏一宣,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或曰: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升降之枢。岂不知脾胃所升降者,精气也,肝肺所升降者,气机也,精气为体,气机为用,精气的运化有赖运动的气机为动力,气机的运行又需化生的精气为能源。脾胃化生气血,供养肝肺气机的运行,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肝肺得  相似文献   

4.
肺主气,司呼吸,肺脏功能正常则能营运呼吸,吸清呼浊,实现“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失自然,司清浊之运化”(《景岳全书》)。肺气宜宣宜降,若肺为邪气壅闭,宣降不利,常表现为咳嗽。一般的咳嗽证治,新咳治之以发散宣肺为主,久之则内虚,治宜补肺益肾。  相似文献   

5.
姜桂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90-791
人体内脏腑经络各具特性,如肺主宣发肃降,但以降为主;肝属木,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若各种原因影响了脏腑的个性,则会偏离常态,出现病理表现,即所谓“逆其性而病”。古语云“用药如用兵”,而如何调兵遣将,则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这个“彼”就是脏腑的个性。顺应脏腑的个性,运用针刺、方药以纠正其偏离之性,恢复其常态,疾病才会祛除,正谓“顺其性而治”。1宣降肺气为治肺要法五脏之中,肺位最高,乃五脏之天,其气主宣发肃降,但以降为主,即肺金喜降。无论何因,影响肺气和降,肺气上而为逆则出现…  相似文献   

6.
内伤咳嗽以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基本病机。“苦辛通降助肺法”即借助药物气味的升降作用以使肺气宣降复常的治法,用于治疗内伤咳嗽可通过苦辛配伍来助肺宣降、调节气机。张之文教授为全国温病学泰斗,提出以“苦辛通降助肺法”治疗内伤咳嗽,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以张老医案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来管窥“苦辛通降助肺法”治疗内伤咳嗽的应用规律,为内伤咳嗽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正气不足、痰饮留伏是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之夙根,临床常内外合邪.总体而言,外邪触动肺络伏痰,顽痰壅塞气道,痰气胶结,中上二焦气机不利,肺气闭塞不通而致本病发生.临证时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痰瘀阻肺、肺脾气虚、肺阴耗伤之不同,治疗以辛开苦降,涤痰开闭为原则,取“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之法,运用小苦辛汤辨证加减治疗,使正气得复,邪气渐去,肺之宣肃功能恢复正常,则其病向愈.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形成原因,认为“清浊相干,浊毒内结”是其关键病机,其主要病位在小肠、 脾、肾。病理情况下,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调及“脾主运化”功能失常为“清浊相干”的源头;浊邪留滞,进入血脉与脏腑,导致血瘀痰凝毒浊;浊毒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采用升清降浊法(药物可采用黄芪、法半夏、陈 皮、土茯苓、积雪草、大黄、槐花、蚕砂、薏苡仁、川芎、丹参、益母草、当归等)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可通过升举脾气及重建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体现“升清”的治疗特色;通过祛痰浊、利湿浊、降毒浊、化血浊,体现“降 浊”的治疗特色。升清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又为清虚之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乃清浊之交运,人身之橐籥"(《医贯》),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主宣发肃降,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通过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及排泄起到重要作用,故又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肺与其他四  相似文献   

10.
中焦脾胃,居人之中州,是人体气机、气血精津液转运的枢纽,调和人体气机之升降、上下水火 之交融、清浊阴阳之互通,是全身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此乃中焦斡旋之总章。中焦失 于斡旋则气机升降乖戾,上下水火不济,清浊阴阳不辨,终致百病丛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咳痰 喘”和半夏泻心汤主症之“呕痞泄”二者的病机即中焦斡旋失司。因此,本文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有了理论依据,其临床疗效也令人满意,这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防治工作提 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则泻子”理论可溯源于《难经》,后世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机复杂,虚实相兼,刘启泉教授在临证之时,承古法而创新义,认为胃与肺、大肠五行相生,CAG病位在胃,关系肺与大肠。故刘教授依据“实则泻子”之治则,顺应脏腑特性,通过宣肺和胃、清肺降胃、通肠导滞、化湿泄浊四法,开肺中郁闭之气,降大肠壅滞之邪,泻金以复胃气之降,祛邪以达治疗之功。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深度剖析肝、胃与肺的内在联系,以及肝胃失和,气机逆乱,以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咳之机理。遵循“咳不止于肺,亦不离乎于肺”,从肝胃着手,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为基本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咳嗽乃肺系疾患中常见的证候之一,是以肺气上逆作声为特征的。《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仲景遵经旨,创治咳大法,体现了“本之于诸脏。标之于肺”的治疗思想,其制方遣药,严谨有度,堪为楷模。笔者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将其约为十四法,祈斧正之。一、解表宣肺法(《伤寒》35条)为治疗风寒犯肺咳嗽之主法。肺司气,主宣、主降。缘风寒束表,内合于肺,致肺气失于宣降、发为咳嗽。其证候特点是: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宗《内经))“因其轻而扬之”,立辛温解表、宣降肺气法。方用麻黄汤。方中麻、桂合用,解表宣肺,  相似文献   

14.
乔普荣  汤琪  李芳  呙清临  徐俊 《河南中医》2023,(7):1006-1009
“调愆”为王孟英治疗内伤杂病的法则,也是其治疗老年便秘的指导思想,具体为宣肺降气、疏肝平肝、燮理中焦三法。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发肃降则腑气通顺;肺为水上之源,肺叶布津则肠腑濡润,故王孟英常从肺论治便秘,对于他脏气机愆滞所致之便秘,王孟英仍以宣降肺气法治疗。肝气在左,其性升发;肺气在右,其性敛降,两脏气机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称为“龙虎回环”,肺肝升降之环共司大肠的传导糟粕功能,故王孟英治疗老年便秘亦多从疏肝平肝论治。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运行之中轴,脾气不足,推动无力,胃不降浊,腑气不通,皆可导致便秘,故调理脾胃也是治疗老年便秘的重要途径。王孟英遣方用药注重气机的调畅,强调药贵流通、浊药轻投,与“调愆”思想相呼应。由于老年人年高体弱,王孟英虽用峻下药,只以丸药缓投,且临证寻察病因,兼顾体质。  相似文献   

15.
认为主导知觉、行为及感觉功能的魂魄失常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病机,即肝魂左升太过、肺魄右降不及,其中又以肺魄不宁、肺失敛降为核心。从圆运动及五神藏理论角度分别对基于“心-肺-肾-肝四维不运”之注意缺陷、基于“肝-心-肺将相失和”之多动、冲动进行病机分析,认为肺魄在本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归纳为“五脏相关、以肺为枢”的发病特点以及“肺魄不宁、肺失敛降”的核心病机。提出虚证以自拟静宁方加减治疗,可补肺宁魄、以滋阴源;因虚致实者在静宁方的基础上加用清肺、平肝、化痰之品,以清金定魄、抑木安魂、化痰祛瘀,旨在建立“五脏证治、突出调肺”的辨治体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升降运动,乃人体生命活动之体现;升降失调,系百病之纲领;临症若能掌握调理升降之理,自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可谓操弧终日,惟在升降之平衡。升降调理方法殊多,概其大要有八: 1.宣降肺气法肺为华盖,位居最高,以覆诸脏。形似蜂窠,洁净畅道。肺主气,司呼吸,“天气通于肺”,肺吸清呼浊,贯注心脉,使气血津液,内润脏腑,外濡皮毛,是谓肺之升。肺气肃降,则呼吸出入有序,水道通畅下输膀胱,大肠传导适度,是谓肺之降。宣发肃降互为前提,相反相成,共同维持着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肺的宣降  相似文献   

17.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答     
问:肺脏有哪些特性?在临床病变中如何反映这些特性? 答:肺脏具有主气、通调水道两大主要生理功能。肺主声、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卫表,此均为其与体表组织之关连,而肺为娇脏、喜温喜润,肺气宣肃以肃降为顺,都是肺脏生理功能之特性。肺主气,司呼吸。其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之浊气,是谓“吐故纳新”。肺气具有宣肃两方面的性能。肺主宣发,一是宣发卫气,以抗御外邪入侵,一是宣发津液,以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肺主肃降,一是肺之气道以清净通畅为宜,一是肺气以下降摄纳为顺。肺之肃降主摄纳清气,并促使水液下行以利小便,故有“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说。一旦肺失宣肃则为病矣。肺若为外邪所侵,则肌腠闭塞。肺气不宣,肺气内壅,不得泄越,则上气咳嗽。清肃失司,则气逆作  相似文献   

19.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咳症治法,体现了“本之于诸脏,标之于肺”的治疗思想,且法、方严谨,切用临床。现将其约为十二法。一、解表宣肺法(《伤寒论》35条) 本法为治疗风寒犯肺咳嗽之主法。肺司气,主宣主降。缘风寒束  相似文献   

20.
颜嘉丽  易玮 《新中医》2023,55(12):190-194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阐述“一气周流,土 枢四象”理论的具体内涵: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土之气斡旋。并基于该具体内涵分析后循环缺血 性眩晕的病机,认为其病机主要有:第一,土虚湿困,清浊倒作;第二,土湿水寒,木郁生风;第三,肺金不 敛,风阳上扰。故在治疗上要恢复中土及肝、肺、肾气的正常功能,用轴轮并运之法恢复一气周流的循环,以 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诸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