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对COPD并发焦虑抑郁进行风险评估。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纳入的COPD患者295例为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成COPD组及COPD并发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对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295例COPD患者中,焦虑/抑郁者131例(44.4%),其中并发焦虑者111例(37.6%),并发抑郁者104例(35.2%),同时焦虑抑郁者有84例(28.5%)。COPD并发焦虑抑郁组mMRC评分、CAT评分、病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而FEV1%pred较无发焦虑抑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学历、年治疗费用、过去1年是否急性加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OPD并发焦虑抑郁为因变量,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mMRC评分、CAT评分、FEV1%pred、病程)为自变量,分别行单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变量与COPD并发焦虑抑郁有关(P<0.05)。CAT评分(OR=1.074,P<0.05)、FEV1%pred(OR=0.981,P<0.05)是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FEV1%pred低,mMRC评分、CAT评分高。CAT评分、FEV1%pred是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对CAT评分高、FEV1%pred低的COPD患者风险较高,进行筛查,为预测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提供预警,早发现、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探讨焦虑抑郁程度分级与COPD症状评分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154例COP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总分,呼吸困难(mMRC)评分,结合肺功能检查,按照HADS≥11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进行分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同时依据HAMD、HAMA进行焦虑抑郁分级,观察焦虑抑郁分级与COPD患者病情的关系。 结果154例COPD患者中,41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为26.63%,其中单纯焦虑或抑郁患者6例,轻度焦虑抑郁患者19例,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16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教育水平方面与单纯COPD无差异(P>0.05),但低收入人群比例、疾病每年花费、肺功能分级3、4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P<0.05);在与COPD症状评分关系的研究中,结果表明HAD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SGRQ总分,mMRC评分呈正相关,与肺功能FEV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P<0.05);焦虑抑郁分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中重度焦虑抑郁COPD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SGRQ总分、mMRC评分、FEV占预计值%、FEV1/FVC均较合并轻度焦虑抑郁COPD患者差(P<0.05)。 结论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分级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度与呈正相关,提示临床上在治疗COPD患者基础疾病的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精神疾病,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肺康复对中重度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收集年龄、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病程,以及实验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合并MCI为64例,年龄(OR=1.295, 95%CI=1.007~1.666,P<0.05)、CAT评分(OR=2.035, 95%CI=1.026~4.039,P<0.05)、PSQI评分(OR=2.508, 95%CI=1.104~5.698,P<0.05)是COPD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SQI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03,P<0.05),CA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动态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黄石爱康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10例。其中40例患者因AECOPD再入院,将其作为再入院组,其余患者作为非再入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程、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吸烟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ΔRDW、RDW变异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血清NR4A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2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患者55例(稳定期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对比各组NR4A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COPD评估测试呼吸问卷(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R4A1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R4A1对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NR4A1、FEV_1%pred、FEV_1/FVC、PEF、FEV_1显著降低(P0.05),而CRP、IL-6显著增高(P0.05);急性加重期组NR4A1、FEV_1%pred、FEV_1/FVC、PEF显著低于稳定期组(P0.05),而CRP、IL-6、mMRC评分、CAT评分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血清NR4A1水平均与FEV_1、FEV_1%pred、FEV_1/FVC、PEF呈正相关(P0.05),并与CRP、IL-6、mMRC评分、CAT评分呈负相关(P0.05)。NR4A1诊断COPD稳定期的AUC为0.785(95%CI:0.437~0.762),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74.2%。NR4A1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AUC为0.822(95%CI:0.629~0.977),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80.4%。结论 COPD患者血清NR4A1表达降低,其表达与肺功能及炎症指标密切相关,是COP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的方法确诊。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结合症状评估(改良版的呼吸问卷mMRC评分或患者自我评估的CAT评分),目前把COPD患者分为GOLD分期法的A、B、C、D 4组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生活质量(SGRQ)评分。根据患者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将患者分为2组:非频发急性加重组为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2次,频发急性加重组为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2次。结果频发急性加重组年龄比非频发急性加重组更大(P<0.01),但在性别、病程、吸烟史、吸烟包年无统计学差异。频发急性加重组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较非频发急性加重组患者降低(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急性加重组患者SGRQ活动评分较非频发急性加重组增加(P<0.05),而SGRQ症状评分、影响评分、总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肺功能差、生活质量活动评分增加是影响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布地格福气雾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对反复急性加重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前12个月有中度或重度COPD急性加重史至少1次,COPD评估测试(CAT)≥10分,使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格福气雾剂治疗,研究组加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两组观察时间为12个月,评价联合治疗组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血氧饱和度(SPO2)、白细胞计数(WBC)、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WBC、C反应蛋白(CRP)、24 h痰液体积、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良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慢性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COPD稳定期患者40例,以及同期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0例(对照组),测定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用ELISA法检测Cpn抗体(IgA,IgG和IgM).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Cpn-IgM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稳定期组Cpn-IgA和IgG抗体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奇霉素治疗后所有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SGRQ记分和FEV1占预计值%显著增加,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pn-IgM滴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Cpn感染可能是COPD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CHD进行分组,收集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CHD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比较,COPD合并CHD组高血糖、高血压、吸烟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CHD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 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肺功能下降、高血压、高血糖、PaO2降低是COPD患者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肺功能下降、PaO2降低均可增加COPD患者合并CHD的风险,临床上需对具有相关特征的患者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频发加重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根据患者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纳入51例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并随访1年,观察1年内再次频发加重的患者比例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7岁)、男性、未戒烟、CAT≥14分以及FEV 1pred<50%均可能是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T≥14分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2.53(1.17–6.3),P=0.0374],而FEV 1pred<50%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8.69(1.68~47.1),P=0.0074],提示FEV 1pred<50%和CAT≥14分可能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V 1pred<50%、CAT≥14分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共管COPD分级诊疗模式对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辖区内收集的COPD患者34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该辖区收集的COPD患者53例为试验组,对试验组实行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对比分析两组的(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FEV1%pred、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度医疗费用.结果 研究前2组患者CAT评分、FEV1%pred及气流受限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EV1%pre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显示试验组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治疗费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急性加重门诊、急诊就诊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两组住院患者血气分析PO2、PCO2及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能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气流受限程度,减低疾病风险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高辉  高院  孙萍  贾莉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3):347-351
目的研究网络远程管理(NRM)联合无创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CDPD^RF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0)、对照组(n=50)。出院后研究组行NRM联合NPPV治疗,出院后对照组行传统家庭氧疗(LTOT)。观察两组出院前及出院前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mMRC评分、CAT评分,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因子。两组生存质量及再次住院及急性加重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研究组FEV1、FVC及FEV1/FVC均大于对照组,mMRC、CAT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OD、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O、MDA水平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次住院率、急性加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RM联合NPPV治疗CDPD^RF可及时对患者做出诊断并进行远程指导,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再次住院率、急性加重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影响,并研究最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不同分级中焦虑、抑郁的分布情况。方法 152例COPD患者门诊、入院接受肺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估,了解COPD患者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病率;分析不同水平焦虑、抑郁对COPD患者肺功能、CAT得分的影响。结果 152例患者中,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为36.8%(56例),女性患病人数较男性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增高;无焦虑、抑郁组肺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有焦虑和/或抑郁组(P〈0.05);无焦虑、抑郁组CAT得分明显低于有焦虑和/或抑郁组(P〈0.05),相同肺功能水平组间,症状重组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症状轻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按2011年GOLD指南提出的COPD不同分级中,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情况是不同的,即其症状越重,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越高,而与气流受限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与其CAT评分、mMRC评分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进而探讨HRR对慢阻肺稳定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CAT评分、mMRC评分、记录过去1年的急性加重次数,并行6min步行试验(6MWT),运动结束后,记录即时心率与休息1min后心率差值即为运动后1分钟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after 1 minute,HRR1)。分析HRR1与CAT评分、mMRC评分相关性及其与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并比较慢阻肺稳定期ABCD各组间HRR1差异。结果慢阻肺稳定期患者HRR1与CAT评分、mMRC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549,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频繁组患者、急性加重非频繁组患者HRR1分别为14.38±7.02次/分、24.68±7.67次/分,两者平均差值为10.30次/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ABCD各组HRR1有显著差异,且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慢阻肺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对慢阻肺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抑郁症状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ECOPD患者相关指标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ECOPD患者共112例,并应用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6 nin步行距离(6MWD)、体质量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用力肺活量(FVC)、CAT评分、BODE指数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指标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12例AECOPD患者中48例合并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86%。AECOPD患者抑郁症状与FEV_1%pred、6MWD和付费报销比例呈负相关(分别为r=-0.69,-0.75,-0.38,P0.01),与CAT评分、BODE指数和mMRC呈正相关(r=0.76,0.76,0.61,P0.01)。AECOPD患者抑郁症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BMI、FEV_1/FVC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AECOPD患者容易合并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评分与FEV_1%pred、6MWD、付费方式、CAT评分、BODE指数以及mMRC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明确CAT评分对COPD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06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AT评分、6 min步行实验(6MWD)、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 MRC)、BODE(B为体质量指数,O为气道阻塞程度,D为呼吸困难分数,E为运动耐力)指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肺功能的测定。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CAT评分与患者各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AT评分的升高,患者6MWD、用力呼气容积(FVC)实测值、FVC实测/预测值、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FEV1实测/预测值、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实测值、PEF实测/预测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m MRC评分、BODE指数及SGRQ总评分明显升高(P0.05);患者经短期治疗后,CAT评分、BODE指数及SGRQ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6MWD、FEV1实测值、FEV1实测/预测值、FEV1/FVC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CAT评分与m MRC评分(r=0.254,P=0.018)、BODE指数(r=0.426,P=0.009)及SGRQ总评分(r=0.563,P=0.007)呈显著正相关,与6MWD(r=-0.387,P=0.008)、FVC实测值(r=-0.181,P=0.023)、FVC实测/预测值(r=-0.192,P=0.021)、FEV1实测值(r=-0.201,P=0.016)、FEV1实测/预测值(r=-0.214,P=0.013)及FEV1/FVC(r=-0.223,P=0.012)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后CAT评分与m MRC评分(r=0.304,P=0.011)、BODE指数(r=0.382,P=0.010)及SGRQ总评分(r=0.621,P=0.004)呈显著正相关,与6MWD(r=-0.407,P=0.007)、FEV1实测值(r=-0.211,P=0.014)、FEV1实测/预测值(r=-0.228,P=0.012)及FEV1/FVC(r=-0.231,P=0.01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AT评分与COPD患者m MRC评分、BODE指数、SGRQ总评分、6MWD及肺功能指标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较好的预测COPD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Guidelines recomme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ssessment tests (CATs) for evaluation of symptoms and management risk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AT can predict moderate or severe exacerbations in Japanese COPD patients, a single-blinded p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MethodsA 123 Japanese COP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high-CAT (n=64) and low-CAT (n=59) groups. The frequencies and periods of moderate or severe exacerb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AT could predict exacerbations.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find an appropriate CAT score for exacerbation.ResultsThe high-CA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older, had a lower body mass index, and had a lower airflow obstruction as compared to the low CAT group. The frequency of moderate or severe exacerbation (1.3±1.3 events per patient per year, p<0.0001) and hospitalizations (0.2±0.4, p=0.0202) in the high-CA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low-CAT group (0.4±0.7 and 0.0±0.1,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high CAT score and low airflow obstruction were independently predictive of frequent moderate or severe COPD exacerbation.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est cut-off CAT score for moderate or severe COPD exacerbation was 8 points.ConclusionOur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PD Japanese patients showing high CAT scores have a poor prognosis, and that the CAT score is able to predict exacerbation in Japanese CO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